热带气旋巨灾指数保险

搜索文档
金改前沿|气候保险发展还差哪些火候?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5-28 21:34
极端天气对保险业的影响 - 5月份北京市因冰雹导致各险种报案超4万件,估损金额达3亿元 [1] - 湖北强降雨引发次生灾害,险企接到报案超4000笔、报损金额超3300万元 [1] - 2024年上海遭遇"双台风",某主题公园通过热带气旋指数保险获赔超3000万元 [1] 气候保险的区域实践与创新 - 四川建立巨灾保险共同体,累计承保城乡居民1300多万户,提供风险保障超3500亿元 [2] - 河北、湖北2024年率先落地全灾因综合性巨灾保险试点,覆盖"人身+住房+室内财产"三层保障 [2] - 山东日照推出海洋牧场巨灾保险,提供风险保障2600万元 [2] - 中国太保在河北首创县域巨灾指数保险,在宁波开发多样化巨灾产品 [3] 保险保障缺口与行业挑战 - 全球自然灾害损失达3200亿美元,保险赔偿占比仅10%,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5] - 汶川地震保险赔付占实际损失不到1%,河南暴雨赔付比例略有提升但仍偏低 [6] - 居民个人投保率低,产品同质化严重,间接损失难以覆盖 [6][9] 技术与政策协同进展 - 保险公司应用无人机、卫星遥感和AI技术提升灾害风险评估与理赔能力 [9] - 2024年12月中国气象局联合金融监管总局推进金融气象数据协同机制 [9] - 中国太保通过政府协同将金融工具转化为社会基础设施,强化防赔结合解决方案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