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马仕

搜索文档
韩国乞丐房里,年轻人在卷要饭?
虎嗅· 2025-05-29 17:01
韩国年轻人消费行为转变 - 韩国年轻人组建"乞丐房"群聊组织,通过群规强制消费自律,昵称需标注"本月支出"并每日汇报消费记录[1][2][15] - 群内禁止奢侈消费,违规者将被公开批评甚至踢出群聊,极端案例包括将月生活费控制在30万韩元(约1500元人民币)[16][54] - 成员通过创意方式替代消费,如用保鲜膜代替手机贴膜、纸叠握把通话器等,形成独特的"乞丐美学"[36][39] 社会文化背景分析 - 此前韩国年轻人盛行"精致穷"文化,20多岁群体83%收入用于奢侈品消费,39岁以下平均负债达1亿韩元(52万人民币)[61][62][69] - 2024年就业市场恶化,10-20岁新增岗位仅145万个,15-29岁群体"痛苦指数"创27.2的历史新高[71][72] - 基准利率三年上涨3个百分点,导致20多岁群体年均消费减少90万韩元,消费信心指数单月暴跌12.3点[74][73] 消费理念重构 - 从"YOLO"(及时行乐)转向"YONO"(极简主义),将必需品消费压缩至极限,如每周2万韩元(约100元人民币)食品预算[57][75][76] - 通过道德审判强化节俭正当性,将消费行为与环保、社会责任等价值观绑定,形成群体压力机制[51][52] - 部分成员采取极端省钱措施,如取消手机流量蹭Wi-Fi、住3平米迷你单间(月租780元)等[33][41]
当一个“负家千金”开始甩卖奢侈品
虎嗅· 2025-05-12 14:05
家庭财务状况变化 - 家庭月支出从高峰期超过100万降至2021年的30万,目前澳门生活月支出仅1万多元(不含学费)[4] - 内地最后一套自住房产已出售,奢侈品资产基本清空[24] - 家庭从奢侈品店VIC客户转变为日常消费为主的菜市场VIP[24] 奢侈品消费与变现 - 曾为香奈儿、爱马仕等品牌的VIC客户,单周消费可达十几万[3] - 去年变卖部分奢侈品(服装、鞋履、珠宝)获现107万[5] - 爱马仕限量款保值性最佳:2012年29万购入的So Black Kelly 35鳄鱼皮包2022年以66万售出,而2013年66万购入的拼色鳄鱼皮30bk回收价不足25万[11] - 珠宝类亏损严重:80万翡翠手镯仅回收8万,珍珠彩宝需专业保养且回收价低[14][16] - 奢侈品包装盒以300元/个被收购[13] 文旅地产项目失败原因 - 2014-2019年累计投资超十亿,开发3000多套房产及大型乐园[20] - 疫情导致乐园客流量不足,同期合作开发商撤资破坏区域口碑,仅售出100多套房产[21] - 项目月均资金缺口超1000万(含杠杆利息),定位养老及亲子客群但受东北经济形势拖累[22] - 错失2019年4-6亿收购机会,现乐园月运营成本约100万仅能勉强盈亏平衡[23][24] 职业与生活转型 - 目前从事外卖咖啡店工作,月薪1万多,因缺乏办公室工作经验选择服务行业[24] - 通过小红书分享奢侈品变卖经验,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与市场趋势分析[5][9] - 静奢风流行导致早年千金风单品贬值严重,部分设计款被二奢平台拒收[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