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装备
搜索文档
蓝盾光电(300862)2025年三季报简析:净利润同比下降827.61%,公司应收账款体量较大
搜狐财经· 2025-10-28 06:2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三季报营业总收入2.72亿元,同比下降21.33% [1] - 2025年三季报归母净利润为-5902.28万元,同比下降827.61% [1] - 第三季度单季度营业总收入8623.78万元,同比下降4.56%,归母净利润-2395.19万元,同比下降187.31% [1] - 净利率为-22.54%,同比大幅下降812.99个百分点 [1] 盈利能力与效率 - 毛利率为24.97%,同比微降0.08% [1] -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计6360.62万元,三费占营收比为23.36%,同比增加34.15% [1] - 公司去年的ROIC为0.15%,净利率为1.19% [3] - 公司上市以来中位数ROIC为8.41%,2024年ROIC为0.15% [3] 资产负债与现金流 - 货币资金为1.41亿元,同比下降46.48% [1] - 应收账款为4.38亿元,同比下降11.06%,但占最新年报归母净利润比例高达6752.35% [1][3] - 有息负债为7366.97万元,同比下降65.06% [1]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为-0.12元,但同比改善65.53% [1] - 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流动负债仅为8.13% [3]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公司未来计划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聚焦研发资源、利用政策支持和市场机遇、加强创新体系与平台建设来提升竞争力 [4] - 产品线主要集中在环境监测、智慧交通和气象观测领域,并持续拓展和迭代数智化产品 [4] - 公司将借力国产化政策与"一带一路"合作,推动环境监测装备、交通气象系统等产品国际化以拓展海外市场 [4] - 公司通过营销中心市场部和研发中心产品规划部协同进行政策研究与市场分析,以确保决策的前瞻性 [4]
蓝盾光电:9月5日召开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参与
搜狐财经· 2025-09-05 19:45
公司2025年9月5日召开业绩说明会 就研发战略、产品布局、国际化及政策研究机制进行说明 [1] - 公司计划通过产学研合作及人才引进推进光谱、色谱和传感器等核心技术平台建设 加快新产品核心技术攻关 [1] - 研发聚焦环境监测业务 拓展空气、废气、水质及碳监测产品体系 迭代智能监测站房及智慧化运维等数智化产品 [1] - 布局交通气象业务 推进团雾、覆冰等恶劣天气管控方案 研发集成式低空气象站及起降场气象保障平台 [1] - 抓住高端仪器仪表国产替代及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等政策驱动下的市场机遇 [1] 产品战略 - 产品线集中于环境监测、智慧交通和气象观测领域 通过数智化产品迭代和新装备研发强化主业 [1] - 环境监测业务持续拓展空气、废气、水质及碳监测产品体系 加快环境应急监测和水生态监测新装备研发 [1] - 交通气象业务推进监测装备及恶劣天气综合管控解决方案研发 积极布局低空气象保障业务 [1] 国际化进展 - 国产设备凭借性价比优势在东南亚、中东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速渗透 [1] - 公司借力国产化政策与一带一路合作 推动环境监测装备和交通气象系统等产品国际化 [1] 政策研究机制 - 营销中心市场部与研发中心产品规划部协同开展政策、市场及技术趋势调研分析 [1] - 通过管理层讨论形成产品业务规划 确保决策前瞻性和适应性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主营收入1.86亿元 同比下降27.26% [2] - 归母净利润-3507.1万元 同比下降1877.03% 扣非净利润-4142.41万元 同比下降1205.55% [2] - 第二季度单季度收入8449.11万元 同比下降38.8% 单季度归母净利润-3274.18万元 同比下降360.58% [2] - 毛利率26.4% 负债率19.04% 财务费用-415.18万元 投资收益-44.64万元 [2] 市场交易数据 - 近3个月融资净流出1.04亿元 融资余额减少 [3] - 融券净流出5340.0 融券余额减少 [3]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高端分析测量仪器制造、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运维及数据分析服务 [1]
蓝盾光电(300862) - 300862蓝盾光电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05
2025-09-05 17:18
研发投入与技术突破 -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进光谱、色谱和传感器等核心技术平台建设,加快新产品核心技术攻关 [2] - 聚焦环境监测业务,拓展环境空气监测、废气污染源监测、水质监测和碳监测产品体系,迭代智能监测站房及智慧化运维等数智化产品 [2][3] - 推进交通气象细分业务,研发团雾、覆冰等恶劣天气管控综合解决方案,布局低空气象保障业务,开发集成式低空气象站和起降场气象保障平台 [2][3] - 依托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保持国内一流研发实力 [3] 产品线优化与市场机遇 - 深耕环境监测主营业务,持续拓展环境空气、废气污染源、水质和碳监测产品体系,加快环境应急监测、水生态监测等新装备研发 [3] - 围绕交通气象细分市场,加快推进团雾、覆冰等监测装备及恶劣天气综合管控解决方案研发 [3] - 积极布局低空气象保障业务,研发集成式低空气象站和起降场气象保障平台 [3] - 抓住高端仪器仪表国产替代、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等政策驱动下的新市场机遇 [3] 国际化进程与海外拓展 - 借力国产化政策与"一带一路"合作,推动环境监测装备、交通气象系统等产品国际化,加速在东南亚、中东等沿线国家渗透 [3] 政策研究与决策机制 - 营销中心市场部与研发中心产品规划部协同开展产业政策、市场动态、客户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调研分析,确保公司决策前瞻性和适应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