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搜索文档
蓝盾光电(300862)2025年三季报简析:净利润同比下降827.61%,公司应收账款体量较大
搜狐财经· 2025-10-28 06:2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三季报营业总收入2.72亿元,同比下降21.33% [1] - 2025年三季报归母净利润为-5902.28万元,同比下降827.61% [1] - 第三季度单季度营业总收入8623.78万元,同比下降4.56%,归母净利润-2395.19万元,同比下降187.31% [1] - 净利率为-22.54%,同比大幅下降812.99个百分点 [1] 盈利能力与效率 - 毛利率为24.97%,同比微降0.08% [1] -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计6360.62万元,三费占营收比为23.36%,同比增加34.15% [1] - 公司去年的ROIC为0.15%,净利率为1.19% [3] - 公司上市以来中位数ROIC为8.41%,2024年ROIC为0.15% [3] 资产负债与现金流 - 货币资金为1.41亿元,同比下降46.48% [1] - 应收账款为4.38亿元,同比下降11.06%,但占最新年报归母净利润比例高达6752.35% [1][3] - 有息负债为7366.97万元,同比下降65.06% [1]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为-0.12元,但同比改善65.53% [1] - 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流动负债仅为8.13% [3]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公司未来计划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聚焦研发资源、利用政策支持和市场机遇、加强创新体系与平台建设来提升竞争力 [4] - 产品线主要集中在环境监测、智慧交通和气象观测领域,并持续拓展和迭代数智化产品 [4] - 公司将借力国产化政策与"一带一路"合作,推动环境监测装备、交通气象系统等产品国际化以拓展海外市场 [4] - 公司通过营销中心市场部和研发中心产品规划部协同进行政策研究与市场分析,以确保决策的前瞻性 [4]
今日国务院常务会部署这4件事
中国基金报· 2025-10-17 21:22
物流行业降本增效与现代化建设 - 物流行业在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重要基础支撑作用,需持续推动降本提质增效[2] - 行业将加快建设供需适配、内外联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现代物流体系,深化货物运输结构调整并加强多式联运规则标准协调[2] - 将加大物流仓储设施等领域投资,优化布局完善功能,并加快物流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改造[4] - 推进物流数据开放互联,推动人工智能与物流深度融合以促进数智化发展[4] - 加大对物流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短期融资等支持力度,推动物流主体做强做优做大[4] 绿色贸易发展政策与措施 - 发展绿色贸易是促进贸易优化升级、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的重要举措[3] - 将加快完善绿色贸易政策制度体系,加强与产业、科技、财税、金融等政策的衔接协同以营造良好环境[5] - 提升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推动企业开展绿色设计和生产[5] - 拓展相关产品和技术进出口,加强国际交流并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绿色低碳标准体系[6] 粮食与农业生产保障工作 -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协同抓好粮食生产,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7] - 将再接再厉抓好秋收秋种,统筹做好种子、化肥等农资保供稳价工作[9] - 充分发挥政策性收储托底作用,支持市场化主体加大收购力度以切实保障农民收益[9] - 用好农业救灾资金,做好保险理赔,努力减轻农民因灾损失[9] 生态环境监测与国家形象管理 - 将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完善监测标准和规范并加强数据质量管理[8] - 审议通过《生态环境监测条例(草案)》和《对外使用国徽图案的办法(修订草案)》,旨在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支撑[8] - 进一步强化公民和组织的国家意识,在对外交往中严格按规定使用国徽图案以维护宪法权威和国家形象[8]
从“人工采样”到“天地一体”,陕西生态环境监测事业50年发展带来哪些启示?
中国环境报· 2025-07-21 08:09
发展历程 - 陕西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历经50年发展,建成覆盖全省20.56万平方公里的"天空地一体化"智慧监测网络 [1] - 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创期(1975-1978年)奠定基础,成长期(1979-2012年)建立三级监测体系,跃升期(2012年至今)实现自动监测网络全覆盖 [1] - 监测领域从单一介质、单一污染物拓展到多要素、复合污染协同监测 [1] 政治引领 -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将监测体系建设纳入全省发展规划 [2] - 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陕西省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省人大出台《陕西省生态环境监测服务监督管理规定》 [2] - 全省116家监测站党组织在重大生态保护任务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2] 监测网络建设 - 大气监测:813个多类型站点构成"地面站点-卫星遥感-移动监测-预报模拟"立体矩阵 [3] - 水质监测:277个手工断面+143个自动站组成地表水监测网 [3] - 土壤监测:712个点位(基础点/背景点/风险监控点)构成监测网络 [3] - 生态屏障:秦岭区域采用环境DNA技术监测珍稀物种,建成6个重金属水质自动站保障南水北调水质 [3] 应急能力 - 配备9套移动应急平台,组建两支常备队伍,装备核辐射应急车/走航质谱车/无人机等 [4] - 定期开展水污染/有毒气体泄漏等应急演练 [4] 科技创新 - 创建痕量污染物高精度分析重点实验室,臭氧预报技术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5] - 建成二噁英实验室,布局新污染物监测,推进碳监测试点 [5] - 联合科研单位研发监测设备仪器 [5] 运维管理 - "十四五"投入2.7亿元保障226个省控空气站点运维,数据传输率超99% [6] - 建立"监测锁定-执法跟进-整改反馈"闭环执法模式 [6] 人才培养 - 10届监测技术大比武培育技术骨干,实施领军人才引进和"三五人才"培养计划 [7] - 15名专家受聘高校研究生导师,与西安交大签署监测预警研究协议 [7] 数据质量 - 出台《监测质量管理规定》等文件构建"不能假"制度体系 [8] - 严查人为干扰数据行为形成"不敢假"威慑,开展宣贯月活动营造"不想假"氛围 [8] 未来规划 - "十五五"将构建"数智驱动、天空地一体、全域协同"监测体系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