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码

搜索文档
1700多家咸阳企业今年有了“环境码”
陕西日报· 2025-07-06 14:40
环境码智能监管平台 - 咸阳市1700多家企业已拥有"环境码",通过颜色区分环境信用等级,绿码企业占比未明确,红码企业占3.7%,黄码企业占1.7%,灰码企业占55% [1] - 环境码根据企业环境信用评分生成:90分及以上为绿码,80-90分为黄码,80分以下为红码,灰码表示半年内未受检查 [3] - 绿码企业纳入正面清单以非现场监管为主,黄码企业适当增加检查频次,红码企业为重点监管对象 [3] 平台功能与效益 - 平台实现"一企一档",执法人员扫码可实时查询企业基本信息、能源消耗、排污及处罚信息 [3] - 联通多执法系统提升效率,替代传统口头汇报核实方式,支持移动终端完成检查全流程留痕 [3] - 企业可通过平台学习政策法规、参考案例自查自改,并在线申请执法帮扶指导 [5] 政策背景与实施进展 - 咸阳市2024年9月出台措施规范涉企检查,同年12月完成平台搭建,2025年3月投入使用 [2][3] - 原人工检查模式下,部分企业年受检超20次,100多名执法人员需覆盖5000多家排污许可企业 [2] - 平台入选陕西省2025年首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计划年底前覆盖全市5000多家排污许可企业 [5] 监管模式创新 - 线上优先原则:投诉举报需逐级审批后才启动现场查验,减少非必要干扰 [4] - 大数据分析优化执法安排,避免重复检查,灰码设计督促执法人员按规定频次覆盖 [3] - 执法频次减少但精准度提升,企业明确知晓监管重点与标准 [1][3]
【咸阳】“码”上查 “码”上管 “码”上办
陕西日报· 2025-07-01 06:39
环境码智能监管平台 - 咸阳市1700多家企业已拥有"环境码",通过颜色区分环境信用等级:绿码(90分以上)占39.6%,黄码(80-90分)占1.7%,红码(80分以下)占3.7%,灰码(半年未检查)占55% [1][3] - 绿码企业享受"日常不扰、无据不查、轻微不罚"政策,黄码企业适当增加检查频次,红码企业为重点监管对象 [1][3] - 平台实现"一企一档"数字化管理,执法人员扫码即可获取企业排污信息、处罚记录等实时数据,替代传统人工核查 [3] 涉企执法改革背景 - 国务院2024年初印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要求全国范围内遏制乱检查现象,咸阳市2024年9月率先推出"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措施 [2] - 改革前企业年均受检超20次,100多名执法人员需监管5000多家排污企业,存在重复检查、效率低下问题 [2] 平台运营成效 - 执法检查频次下降但精准度提升,通过大数据分析避免多头检查,移动执法终端实现全过程留痕 [3] - 企业可通过平台学习环保法规、自查整改,并在线申请执法指导,政企互动功能增强合规便利性 [4] - 该模式获评陕西省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预计年底覆盖全市5000家排污企业 [4] 技术赋能监管 - 平台整合多系统数据源,执法人员可远程完成证据上传、结果录入等全流程操作 [3] - 投诉举报需经多级审批方可现场查验,减少非必要干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