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现金流分成型投资模式
icon
搜索文档
滴灌投资闯关港股“21章”, “非股非债”试验胜算几何?
证券时报· 2025-08-13 13:51
上市申请与架构 - 滴灌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冲刺港股上市 将中金香港和德意志银行添加为整体协调人 首次提交申请时保荐人及整体协调人为汇丰银行[1] - 公司拟以香港上市规则第21章登陆港股主板 成为10多年来港交所最特殊IPO申请之一[1] - 根据第21章规则 上市申请无需披露中文版本文件 只需证明投资策略合理性 内部监控有效性及利益冲突管理健全性 且无需满足常规财务指标[1] 业务模式与投资特点 - 采用"非股非债"的现金流分成型投资模式:以现金投入小微企业 按每日营收5%-15%分成直至收回投资并实现约定收益 区别于传统股权融资估值博弈和债权融资固定付息[4][5] - 已累计投资超40亿元 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超1万家小店 涉及餐饮 零售等多个业态[2][5] - 投资分散策略与第21章要求高度契合:规则要求单一投资占比不得超过资产净值20% 仅向专业投资者发售[2] 战略定位与发展愿景 - 滴灌投资上市标志着滴灌通3.0阶段开始 推动股权 债权之外的"现金权"投资范式进入新阶段[5] - 愿景成为"资本永动机":通过募集资金购买小微商户现金流资产 打包成标准产品卖给机构投资者 实现1元资本撬动10元资产的杠杆效应[5] - 使命是推动资本精准滴灌实体经济末梢 形成多元化市场生态[5] 市场争议与监管挑战 - "非股非债"模式面临法律定性不明确问题 缺乏清晰法律定义 权利保障机制不清晰[3][6] - 业务模式类似于银行小微企业贷款 需重点评估客户合作风险及资产质量透明度[3] - 第21章规则自2014年后因沦为借壳工具而尘封 上一次通过此路径上市为2011年的中国新经济投资[1] 行业影响与市场意义 - 若上市成功 将重启第21章制度市场关注度 为结构型投资平台开辟资本市场窗口[7] - 可丰富港股偏重地产 金融与科网的行业分布 打造另类资产平台样本[7] - 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新路径:通过资产打包平台结合资本市场退出 突破传统银行信贷 民间融资或政府贴息模式[7] 专家观点与市场预期 - 香港金融管理学院教授杨玉川认为第21章公司无主业 投资标的复杂且无需常规财务测试 风险较高[2] - 博大资本国际总裁温天纳指出商业模式需证明可持续性 具备市场扩展性和风控能力而非一次性结构创新[3] - 即使上市成功 业务模式因争议可能面临发展制约 难以大规模推广 对市场环境影响有限[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