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童书
icon
搜索文档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生态童书?
人民日报· 2025-06-15 12:12
生态童书行业分析 行业核心观点 - 生态童书已成为自然教育领域重要载体 通过儿童语言和图画实现生态文明与未来的对话 [1] - 行业价值体现在内容创新与教育场景结合 如上海自然博物馆基于图书开发科学探究课程 [1] - 行业需推动"走出去"实践课、"携起手"共创课和"潮起来"兴趣课的多维发展模式 [2] 市场发展动态 - 本土化生态读本开发成为趋势 需教育部门、出版单位与自然保护地协同推进 [2] - 技术应用提升知识传递效果 需精准对接儿童兴趣点实现多元教育形式 [2] - 安徽黄山市开展"夜探自然"等实体活动 验证了书本认知与亲身体验结合的有效性 [1] 产业链协同机会 - 出版单位与教育机构合作深化 如上海自然博物馆课程开发案例显示IP衍生潜力 [1] - 教师培训需求显现 需培养既懂童书创作又具备自然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2] - 自然教育基地建设加速 为行业提供线下场景支撑 [2]
生态童书,连接自然与童心(说道)
人民日报· 2025-06-11 16:18
生态童书的市场定位与教育价值 - 生态童书不仅是生态主题的故事书或绘本,而是用儿童语言和图画连接自然与童心的教育载体[1] - 通过引发儿童对自然生态的情感共鸣(如为受伤小鸟担心),培养尊重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1] - 上海自然博物馆基于"带回家的国家公园"系列开发科学探究课程,实现内容与教育场景结合[1] 自然教育的创新实践模式 - 安徽黄山市开展"夜探自然"活动,将课本知识转化为真实体验(如夜间观察蛙鸣、昆虫)[1] - 行业提出"走出去"实践课、"携起手"共创课和"潮起来"兴趣课三大发展方向[2] - 教育部门、出版单位与自然保护地可合作编写本土化读本,并培训复合型教师[2] 行业协同与技术应用趋势 - 需建立更多自然教育基地,形成社会合力搭建儿童自然教育桥梁[2] - 新技术应用可精准对接儿童兴趣点,使生态知识传递方式更多元化[2] - 家庭与学校协同推动"书本认知+亲身体验"的双轨教育模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