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鱼
搜索文档
从环境“小整治”到村貌“大提升” “脏乱差”小村变身美丽乡村
央视网· 2025-09-07 11:27
国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 - 国家自2018年起连续发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1] 锦钟村山塘治理项目 - 锦钟村启动对村内唯一山塘的治理项目 该山塘面积近2800平方米 计划用数月时间进行回填并通过架设地下管道排水[3] 现代宜居农房建设试点 - 玉碗井组是贵州省住建厅“现代宜居农房建设”省级试点 涉及45户170多人[5] - 试点项目获得325万元财政资金支持 于2024年5月开始实施改厨、改卫、改圈等改造[7] - 通过先改造“样板间”示范 玉碗井组45户村民家在不到半年内全部完成改厨 锦钟村全村改厕也全部完成[9][11] - 建设覆盖全村6个村民组的污水管网 统一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村民主动出资添置马桶、热水器等设施[11] 养殖圈舍改造 - 对养殖户的猪牛圈舍进行改造 实施干湿分离 修建化粪池和干粪棚 政府承担改造费用[12][14] - 改造完成后圈舍异味显著减少[16] 村集体经济与持续治理 - 锦钟村依托当地岩脚面条产业和生态鱼养殖壮大村集体经济 为村庄治理提供资金[16] - 定期组织免费巾帼家政技能普及培训 并采取物质奖励、家风文明家庭评选等方式激励村民保持环境卫生[18]
让绿水青山释放更多生态红利
人民日报· 2025-05-05 06:12
文章核心观点 君山区推动养殖业绿色转型发展,采用“人放天养”模式养殖“生态鱼”,取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共赢,并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渔业价值释放生态红利 [1][2] 分组1:君山区“生态鱼”养殖情况 - 采桑湖水域面积1万多亩,养的“生态鱼”不喂饲料、纯天然散养,售价比普通“塘鱼”贵两三倍且供不应求 [1] - 上岸渔民蔡友元原来打鱼为生,禁渔后从事“生态鱼”巡护工作,月工资3000多元,与之前捕鱼收入差不多,且湖里水质改善、鱼类和水鸟增多 [1] - 君山区统一管理全区4万亩以上养殖水面,通过“人放天养”模式养殖“生态鱼” [1] 分组2:“人放天养”模式介绍 - “人放天养”指放入鱼苗后不投放饲料,让鱼食用水中自然生长的微生物和水草等,养大的“生态鱼”几乎与野生鱼一样 [2] - “生态鱼”长得慢,一年长一两斤,普通“塘鱼”能长4 - 5斤 [2] 分组3:提升渔业经济效益的方式 -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如采桑湖养殖胖头鱼针对剁椒鱼头,通过冷链物流向粤港澳地区销售 [2] - 与生态游结合,君山区在3000亩水面养殖“荷花鱼”,建立观鸟屋,打造网红打卡点,卖出每斤30 - 40元的黑壳鲫鱼 [2] - 采用新型养殖技术,在采桑湖边的湘北水产良种场建立全封闭室内养鱼池,利用微生物去除池中氨氮,养出“放心鱼” [2] 分组4:政府举措 - 当地政府新建风干鱼加工厂,搭建网上直播平台,完善冷链物流,释放绿水青山生态红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