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权等资源要素交易

搜索文档
谁污染谁治理,谁保护谁受益,让山更青水更绿 进一步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政策解读)
人民日报· 2025-06-07 05:29
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政策解读 - 五部门联合印发《意见》和《实施方案》,明确新时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及具体措施,强调地方主导、中央引导的"统分结合"模式 [1][4] - 目标分两阶段:2027年建成长江黄河干流统一补偿机制,2035年实现重点流域全覆盖并向更广范围拓展 [5][6] 补偿机制实践成效 - 新安江治理案例:皖浙"水质对赌"协议实施12年,跨省断面水质连续达Ⅱ类标准,年均向千岛湖输送70亿立方米优质水 [2] - 全国已有24个省份建立30个跨省流域补偿机制,江苏等省实现省内重点流域全覆盖 [3] 机制建设重点方向 - 中央财政在长江黄河干流统一组织机制建设,每三年评估调整补偿指标和资金规模,采用中央国库统一划拨资金模式 [5] - 鼓励地方拓展两两协商机制至支流及全流域,中央通过水污染防治资金奖励省际机制建设 [6] 市场化多元化补偿举措 - 培育碳排放权、排污权等资源要素交易市场,引导生态受益方补偿保护方 [7] - 发展生态产业建立惠益分享机制,政府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治理 [7] - 探索森林、草原、海洋等多元化补偿途径,推动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6][7] 监管与支撑体系 - 财政部联合多部门开展绩效评价并公开结果,对治理不力省份扣减资金 [7] - 加强水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健全长效监测机制及污染溯源研究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