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登海2219
icon
搜索文档
新技术、新成果、新渠道——从种子“双交会”看我国种业新趋势
新华社· 2025-09-28 21:53
新技术:AI赋能育种体系 - AI数字化育种工具"GASEL"可大幅提高育种效率,将早代田间测试时间从四五个月缩短至几小时甚至几分钟,选育出的杂交组合产量更高、抗病害能力更强[2] - 全流程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GEAIR)标志着生物技术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推动农业育种从"经验农业"走向"精准工业"[2] - 大型商业化育种软件"金种子智能育种平台"针对作物育种技术体系智能化升级,研发了种质资源评价、组合测试等2600多个功能模块,在国内育种软件市场占有率和成功案例数量方面居于前列[3] - 未来多学科融合将引领育种技术快速革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驱动育种技术更新迭代,AI将驱动基因资源挖掘向智能化、规模化方向发展[5] 新成果:突破性品种集中亮相 - 选育出一批优质高产水稻、抗赤霉病小麦、耐密宜机收玉米、高油高产大豆等粮油突破性品种,蔬菜、水果等作物育种创新也取得突破[6] - 针对南方锈病的玉米新品种"登海2219"表现出高抗性,预计明年播种面积将超过一百万亩[6] - 高蛋白玉米新品种"金华创826"粗蛋白含量达11.91%,一般地块亩产1500斤左右,密植高产地块亩产在1700斤至1900斤,受饲料企业关注计划以订单农业方式加价回购[7] - 带有国际合作元素的种子新成果亮相,如中种国际旗下全新品牌"农倍乐"带来高产潜力新品种"K1861"和"P1953"[7] - 中种集团白鸡基地200多个水稻品种正进行田间测试筛选,优质品种计划于2026年提交出口申请并在东南亚等地区测试[7] - 2024年我国种子进出口贸易首次实现顺差,具备进出口资质的种企数量不断增加,参与国际贸易意愿不断增强[7] 新渠道:网络售种规范化发展 - 网络销售成为种子流通重要渠道,农资电商市场规模高速增长,快手平台2024年农资商品交易总额(GMV)较2023年增长63%[8][10] - 预计2026年农资电商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农资行业线上化率将进一步提升[10] - 种业企业将网络售种作为连接种企与农户、实验室与田间地头的重要渠道,如京研益农在京东平台开设电商旗舰店重构业务流程、拓宽推广渠道[11] - 农业农村部首次将网络售种专项整治纳入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加快推进种业大数据平台与主要电商平台数据对接,预计年内可实现主体资质信息共享[11] - 电商平台和种子企业共同发出"网络售种、诚信经营"倡议,电商平台将严格商户资质审核与动态管理,配合监管部门清理整顿违规行为[11]
登海种业20250429
2025-04-30 10:08
纪要涉及的公司 登海种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业绩表现** - 2024 年全年营收 12.46 亿元,同比降 19.74%;归母净利润 5,662.56 万元,同比降 77.86%,因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和销售额下降[3] - 2025 年一季度营收 1.62 亿元,同比降 30%;归母净利润 2,459.77 万元,同比降 18.37%;扣非后净利润 412.38 万元,非经常损益来自政府补助[3] 2. **成本控制** - 2024 年制造成本下降,因单产提高和大豆产值费用减少,玉米平均单产从 2023 年 300 多公斤提至 400 多公斤,大豆产值费用每吨减五六百元[2][4] 3. **产品售价** - 2024 - 2025 年出厂价和终端售价下降,因粮食价格不景气,2023 年 10 月每斤 1.3 元左右降至不到 1 元,农民购种意愿降低[2][5] - 未来售价或受市场品种结构调整和转基因品种扩面提速影响,成本因单产提高和生产效率提升可控[2][5] 4. **毛利率** - 2024 年三四季度及 2025 年一季度同比提升,得益于制造成本下降、品种结构优化和推广新型品种[2][6] 5. **市场需求** - 市场对种子需求趋向低成本、高产量,单产低于 400 公斤种子竞争力减弱[2][7] - 2025 年目标产值提高,西北 3,600 元,甘肃约 4,200 元[2][8] 6. **销售情况** - 2024 年进入销售季以来种子价格低迷,因品种多、库存足,22 - 23 年制种积累库存且 24 年大面积退货,新销售季价格竞争激烈,零售端 4 - 5 元[9] - 2025 年上半年静默期,黄淮海 5 月播种旺季价格不高,因库存多且转基因品种扩面,下季价格也难高[9] 7. **制种基地** - 主要集中在新疆和甘肃,新疆占比约 60% - 70%,宁夏有少量基地,登海系自交系在新疆制种确保安全,甘肃张掖、武威和酒泉有基地,酒泉有加工厂辐射周边[10] 8. **转基因品种** - 市场价 70 - 80 元,提价战略不现实,因性状差异不大,多数公司增量示范推广[4][10] - 2024 年河北开始推广,逐步扩大至山东、河南等地,未全面放开,2025 年全国种植面积预计达数千万亩[4][10] - 公司 605D 品种发货量超 100 万亩,总体达数千万亩,发货进度增长,预计明年销售季量继续增长[15] 9. **新品种** - 登海 2,219 和登海 997 2025 年通过国审,优势为抗锈病、抗逆性好、耐密值,计划 2025 年推广超 100 万亩,争取 200 万亩,主要推广区域黄淮海[4][25] 10. **育种技术** - 处于过渡转型期,使用分子标记、单倍体育种等新技术,逐步应用基因编辑技术,对人工智能育种持积极态度[14] 11. **品种产量** - 中小穗耐逆品种与大穗型品种产量差异不大,适当提高密度即可,不宜无限制增加,高产稳产与抗逆性相辅相成[20] 12. **关税影响** - 美国加征关税及我国反制影响农产品进口,今年同期进口量减 40%,约 2,200 万吨,若再减几百万吨对种子市场有积极影响,库存期货合约若价格上涨可能转回[21] 13. **粮食进口** - 国家坚持稳产保供,但因国内需求大且关税调整,仍有 2,200 多万吨进口需求,2025 年初小麦托市收购价每斤 2.19 元,比 2024 年增 1 分钱,玉米价格相对低[22] 14. **气候变化影响** - 灌浆期或出苗期极端天气影响玉米生长,引发青枯病、穗腐病等病害,影响产量和质量[23][24] 15. **育种方向** - 抗性是未来育种重要方向,包括抗病性和抗逆性,育种需平衡产量增长与抗性,合理控制密度[26] 16. **育种准备** - 公司致力于提高新品种稳定性,增强抗逆性、耐密值等,关注南方锈病、青枯病等,未来两三年将推优质大品类产品[27][2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出厂价约 40 - 50 元,包含给新港公司费用[17] - 2024 年和 2025 年发货量为 100 万亩[18] - 安徽淮北地区进行转基因玉米示范田建设和试验性推广[13] - 我国转基因玉米技术产业化有条件、有面积限制地逐步推进,非全面开放[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