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育种
icon
搜索文档
「e公司观察」种业掀起增资潮 “耐心资本”瞄准产业机会
证券时报网· 2025-10-21 22:36
行业资本动态 - 种业龙头企业密集启动增资扩股,涉及粮食作物和畜禽种业领域,苏垦农发、国投丰乐、隆平高科、温氏股份等公司参与,引入国投系资本、国家级种业基金、保险资本等长期资本[1] - 苏垦农发旗下江苏省种业集团计划募资10亿元人民币,国投丰乐定向发行募资不超过10.89亿元人民币,隆平高科核心子公司联创种业拟募资8亿元人民币,温氏股份子公司中芯种业合计募资23.3257亿元人民币,投后估值达100.57亿元人民币[1][2] - 非上市公司中国种子集团注册资本由9.4亿元人民币增加到12.4亿元人民币[2] 公司具体举措 - 苏垦农发子公司通过减资后再增资扩股引入省属企业、市属企业及社会资本,旨在借助战略投资者资源推进种业板块战略落地[1] - 国投丰乐由控股股东国投种业全额认购定增股份,以夯实资本实力并聚焦种源技术攻关[1] - 隆平高科在完成中信农业12亿元人民币定增后,其子公司联创种业继续募资,并将半数募资投向转基因品种推广与育种创新[2] - 温氏股份子公司中芯种业引入广东省种业集团等战略投资者,广东省种业集团出资20亿元人民币[2] 资本运作特点与驱动因素 - 增资潮是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契合,随着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有序推进,打开了技术落地与市场扩容的空间[2] - 技术迭代的迫切性是核心驱动力,基因编辑、智能育种等前沿技术研发的高投入、长周期特性亟需长期资本支持[3] - 本轮增资未改变控股权,控股股东通过全额认购确保企业战略连续性,子公司层面引入国有金融资本、国家级基金等“耐心资本”以优化股权结构并获得稳定支持[3] - 资本运作助力企业破解技术研发资金瓶颈,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并推动行业资源向头部集中,加快市场整合[3] 战略影响与前景 - 资本有望推动技术加速发展,为种源自主可控目标注入动力,使具备持续研发能力的企业脱颖而出[1][3] - 资本优势助力国内企业整合市场并拓展海外,例如隆平高科在整合水稻种子市场后进一步布局玉米、蔬菜种业及海外市场[3] - 种业振兴需要资本、技术、政策的长期协同,能够持续获得资本支持、深耕技术研发、具备产业链整合能力的龙头企业将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4]
一粒种子的“芯”力量
人民网· 2025-10-14 10:21
科研人员正在筛选种子。 在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副研究员汤才国(中)与研究人员在加代舱内查看作物生长情况。加代舱通过精准调控 光、温、水、肥、气等参数,使作物生长周期大幅缩短。小麦传统一年种一代,在舱内一年可繁育4至6代。 在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包河区牛角大圩基地,科研人员正在进行水稻隔离小制种试验。该基地年承载试验小面积示范品种约800份,资源及小 材料种植约15000份。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严店镇2600亩高标准农田里,农民胡孔权正将刚收割的水稻均匀装车,确保颗粒归仓。 研究生胡越正在筛选种质资源。 科研人员正在观察水稻水培幼苗根系生长情况。 科研人员正在提取水稻叶片DNA。 在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分析水稻种子纯度检测结果。 农业技术员陶亮之正在统计新品种籽粒数量。 ...
【人民日报】一粒种子的“芯”力量
人民日报· 2025-10-14 10:20
以上图片均为张大岗摄(影像中国) (原载于《人民日报》 2025-10-14 03版) 科研人员正在分析水稻种子纯度结果。 科研人员在加代舱内查看作物生长情况。加代舱通过精准调控光温水肥气等参数,作物生长周期大幅缩 短,小麦传统一年种一代,在舱里一年能繁育 4 至 6 代。 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科研攻关。智能育种时代,离子舱、逆境舱、加代舱等正在悄然改写育种方式。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今年全球活动的主题是"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种 子是农业的"芯片",世界粮食日前夕,摄影师走进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所的成果转化平 台——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感受一粒种子的"芯"力量。 ...
一粒种子的“芯”力量(记录中国)
人民日报· 2025-10-14 06:20
行业技术变革 - 智能育种时代正通过离子舱、逆境舱、加代舱等先进设施悄然改写传统育种方式 [1] - 加代舱通过精准调控光、温、水、肥、气等参数,使作物生长周期大幅缩短 [1] - 在加代舱内,小麦传统上一年种植一代,现在一年可繁育4至6代,育种效率显著提升 [1] 公司及平台介绍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所的成果转化平台为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 [2] - 该研究院展示了种子作为农业“芯片”的核心力量 [2]
人工智能如何重塑农业新局
环球网资讯· 2025-10-11 15:43
来源:农民日报 人工智能正悄然走进育种、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重塑着农业的格局。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生万物》里,封二临终前把全家人召集在一起,给大家讲了"种地的事":"田是 根,地是本,打庄户的第一条就是要敬着地;猪粪肥,羊粪壮,牛粪只能当配方;三分地,七分浇,粪 是劲,水是命……"在秋分到来之际,这位种了一辈子地、执着于买地开荒的老庄稼把式,带着对土地 的深切眷恋和对丰收的向往与期待,溘然长逝。封二无疑是中国传统农民的典型代表,那些朗朗上口的 种地口诀,更是多少代庄户人摸索出来并口口相授、代代相传的耕作方式。他们虽然敬畏土地,熟知节 气,懂得庄稼的"脾气",但祖祖辈辈仍然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宿命。 假如封二能穿越到今天,看到种子在育种加速器里茁壮成长,AI大模型精准计算出播种、施肥、浇水 的最佳时间;看到无人拖拉机在一望无际的高标准农田里自动播种、收割;看到像他儿子封大脚那样的 年轻人,用手里的一部智能手机就能轻松管理田间事务,他一定会惊叹:原来种地还能这样"聪明"、这 样"不费劲儿"! 这种种地的方法如今有了一个新名词:人工智能。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 ...
新技术、新成果、新渠道——从种子“双交会”看我国种业新趋势
新华社· 2025-09-28 21:53
新华社济南9月28日电 题:新技术、新成果、新渠道——从种子"双交会"看我国种业新趋势 新华社记者胡璐、叶婧 9月26日至28日,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暨第二十二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会在山东青岛举行。AI赋能育种体系,高油高产 大豆等一大批突破性品种集中亮相,网络售种更规范……这场种子"双交会"上,我国种业发展新趋势清晰可见。 色泽金黄的玉米棒、豆荚饱满的大豆植株、"穿着"各色包衣的种子……在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展区,玉米、水稻、大豆、小麦和蔬菜五大 作物品类的展岛并排而立。据介绍,中种集团首次展示玉米AI数字化育种工具"GASEL",以及由AI技术选育的玉米果穗。 "这一AI工具可以提高育种效率,节省育种成本。"中种集团预测育种科研人员李志刚说,以田间测试环节为例,早代田间测试原本需要四五 个月才能完成,利用全基因组预测技术后缩短至几小时甚至几分钟,而且选育出来的杂交组合产量更高、抗病害能力更强。 传统育种方法依赖长期试验与经验决策,研发周期长、效率受限,难以满足现代农业高效、精准、绿色发展的需求。我国不少头部种业企业 和育种工作者期盼通过人工智能为育种体系赋能。 前不久,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 ...
快讯|京东重磅宣布:投入超100亿元;世界首台自动巡航杂交授粉育种机器人研制成功;全球首个AI神经网络电子皮肤发布等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12 19:41
京东智能机器人产业加速计划 - 京东宣布投入超100亿元资源布局智能机器人领域 目标三年内助力100个机器人品牌销售破10亿元 并进入超百万个终端场景 [3] - 合作品牌包括宇树科技、智元、天工等全球顶尖机器人厂商 提供0门槛入驻京东自营的一站式服务 覆盖6亿C端用户及800万企业用户 [3] 智能育种机器人突破 - 中科院研制世界首台自动巡航杂交授粉育种机器人"吉儿" 融合生物技术与AI 可降低50%育种成本并缩短周期 [6] - 首创"生物技术+AI+机器人"智能育种模式 已构建大豆雄性不育系 有望使我国率先实现大豆杂交育种 [6] 仿生游泳机器人技术 - EPFL与马普所联合开发厘米级软体游泳机器人 采用柔性鳍电液压驱动 工作电压<500V 功耗仅35毫瓦 [9] - 运动性能突出:直线速度5.1cm/s 急转弯角速度195°/s 可推动16倍自重物体并在复杂水环境中导航 [9] AI电子皮肤创新 -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全球首个AI神经网络电子皮肤 力测量精度达0.005N(相当于羽毛触感) [13] - 1平方厘米集成10万个感应单元 刷新力觉分辨率与感知频率行业纪录 适用于医疗监测等领域 [13] 机器人音乐表演进展 - 瑞士/意大利团队开发人形机器人鼓手 通过机器学习实现多风格演奏 节奏精准度超90% [16] - 基于宇树G1机器人平台 采用"节奏接触链"算法 未来或应用于现场乐队表演 [16] 机器人产业生态 - 产业链覆盖工业机器人(埃斯顿、节卡等)、服务机器人(亿嘉和、普渡)、医疗机器人(天智航、精锋医疗)及人形机器人(优必选、宇树) [21][23] - 核心零部件企业包括谐波减速器(绿的谐波)、传感器(坤维科技)等 形成完整技术支撑体系 [24]
8月12日证券之星午间消息汇总: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增值税法实施条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8-12 11:45
宏观要闻 - 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就增值税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对纳税人 征税范围等税制要素进行细化和明确 包括应税交易定义 纳税人解释 境内消费情形 专用发票注明要求 [1] - 对出口货物 跨境销售服务和无形资产适用零税率范围进行明确 对涉及多个税率 征收率情形适用规则作细化解释 [1] - 对应纳税额相关条款进行具体细化 包括进项税额抵扣办法 抵扣规则 不得抵扣范围 销售折让 中止或退回扣减方法 价外费用 核定销售额 非正常损失项目等 [2] - 上交所融资余额报10217.92亿元 较前一交易日增加90.72亿元 深交所融资余额报9838.97亿元 较前一交易日增加76.64亿元 两市合计20056.89亿元 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67.36亿元 时隔十年重回2万亿元之上 [2] - 美联储9月维持利率不变概率为14.1% 降息25个基点概率为85.9% 10月维持利率不变概率为5.2% 累计降息25个基点概率为39.9% 累计降息50个基点概率为55.1% [3] 行业新闻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向锂产业链企业发出倡议 加强上下游协同 维护产业安全 抵制无序竞争 垄断市场 虚假宣传等行为 合理布局新建产能 提升战略合作层次与协同发展水平 [4]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团队提出作物-机器人协同设计理念 通过基因编辑创制结构型雄性不育系 研制世界首台自动巡航杂交授粉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 打破杂交育种和制种瓶颈 降低育种成本 缩短育种周期 提高育种效率 [5] - 7月份中国电商物流指数为112.0点 比上月回升0.2点 再创年内新高 在促消费政策支持下电商物流持续活跃 [6] 板块掘金 - 宁德时代枧下窝锂矿停产至少三个月 导致国内锂供应量减少8300吨/月 占国内锂月度供应8% 月度供需平衡转为短缺 推动锂价大幅上涨 宜春部分锂矿仍存合规性风险 产能合计18.5万吨LCE/年 占全球锂供应12.5% 全部停产或导致全球锂供应短缺 [7] - 近期各地发布机器人相关产业支持政策 给予产业补贴或消费补贴 世界机器人大会保持空前的热度 国产机器人百花齐放 看好传感器 灵巧手 垂类应用端 国产供应链条等环节 [7] - 海外算力需求高企 驱动PCB量价齐升 市场规模迅速扩容 预计2025年AI PCB市场规模达56亿美元 2026年达100亿美元 高端产能释放效率滞后于需求增速 供需缺口持续存在 新工艺迭代升级带来全新市场需求增量 [7] - AI对PCB工艺技术路径持续迭代 包括结构融合如CoWoP和载板化 功能升级如正交背板替代铜连接 材料突破如M9 PTFE和石英布等 [8]
股市成?占优,债市仍然承压
中信期货· 2025-08-12 10:3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股指期货:震荡偏强 [6] - 股指期权:震荡 [6] - 国债期货:震荡偏弱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股指期货成长机会扩散,建议超配小盘成长风格,IM占优;股指期权建议布局进攻策略,转持牛市价差组合;国债期货仍然承压,需维持谨慎 [1][6][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观点 股指期货 - 周一盘面延续强势,创业板指、科创100等指数涨幅约2%,市场量能逼近1.9万亿,电新、计算机等领涨 [6] - 市场主线聚焦成长领域且局部扩散,资金调仓换股趋势明确,中长期资金配置向成长领域扩散 [6] - 建议持有IM,8月财报季和9月上旬阅兵是潜在观察窗口,后续市场强度取决于阅兵后反内卷政策能否加速落地 [6] 股指期权 - 昨日权益市场上涨,中证1000指数收涨1.55%,创业板指涨幅1.96% [6] - 市场成交额提升40.41%,中证1000股指期权持仓量PCR指标提升6.15%,隐含波动率提升明显 [6] - 建议转持牛市价差组合 [6] 国债期货 - 昨日国债期货全线收跌,T、TF、TS、TL主力合约分别下跌0.11%、0.08%、0.01%、0.55% [7][8] - 风险偏好提升牵制债市情绪,股债跷跷板和商品走强带来调整压力,资金面也构成一定利空 [2][8][9] - 建议趋势策略震荡偏谨慎,套保策略关注基差低位空头套保,基差策略主力合约套利空间不大,曲线策略关注曲线做陡 [9] 经济日历 - 本周关注中国7月M2货币供应年率、新增人民币贷款、社会融资规模,美国7月CPI年率未季调、PPI年率,中国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率等数据 [10] 重要信息资讯跟踪 - 中科院团队提出作物 - 机器人协同设计理念,研制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有望突破大豆杂交育种 [11] - 财政部、税务总局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11] - 中央结算公司不再要求境外央行类机构提供协议签署承诺书 [12] - 杭州市公开征求《杭州市促进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条例(草案)》意见,提出规范产业发展路径等措施 [13] 衍生品市场监测 - 报告包含股指期货、股指期权、国债期货数据,但未给出具体内容 [14][18][30]
新华社消息|帮助作物“优生优育”!首台全流程智能育种机器人来了
新华社· 2025-08-12 10:32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该文档仅包含时间戳和制作人员信息,未包含任何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实质性内容,因此无法提取关键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