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种业
icon
搜索文档
先正达集团聚焦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变革
经济网· 2025-07-21 18:00
近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闭幕,中国中化旗下先正达 集团再次成为焦点。据悉,先正达集团连续第三次亮相链博会,其在农业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创新实践与 前沿技术备受关注。 先正达集团正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通过再生农业实践、绿色高效投入品研发以及服务平台构建等 多维举措,为农业的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可行路径,树立了行业榜样,推动着全球 农业向更加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据了解,先正达集团在本届链博会上展示了一系列相关成果。例如,与合作伙伴共同推进的再生农 业项目,展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新实践;以天然海藻为核心原料的生物制剂产品帮助作物提质增 产。 先正达集团中国可持续发展副总监姚芳表示:"先正达集团始终致力于推动再生农业落地。近年 来,以土壤健康为核心的农业理念在国际上广受关注,并得到众多农食企业的认可。其关键在于将土壤 视为农业生产的核心,通过综合措施持续改善农田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在链博会绿色农业链展区,中 国中化旗下先正达集团展示了其在农业种植端的全产业链优势。从实验室的原始创新突破,到田间的主 粮大单品,从绿色高效的植保产品到人工智能(AI)赋能的 ...
黑龙江:做强农业“芯片” 夯实丰收根基
科技成果转化 - 黑龙江省农科院培育的大豆新品种"克豆91"以3155万元转让生产经营权,刷新国内大豆品种市场化交易最高纪录 [1] - 此前大豆新品种"绥农148"以1155万元成交,创下当时省内新高 [1] - "十四五"以来累计实施成果转化1.2万余项,到账资金7.1亿元,连续两年位列省属科研院所转化榜首 [1] - 2024年至今成果供给库和企业需求库常态化汇聚高价值可转化成果600余项、企业需求近500项,推动超60项成果进入转化环节 [5] - 建设10个新优成果示范基地、2个概念验证中心,80%以上转化项目通过示范基地当场签约 [5] 品种研发成果 - "克豆91"粗蛋白含量46.52%,粗脂肪含量16.87%,试种3年比对照品种"北豆40"平均增产7.2% [2] - "十四五"以来通过审定的农作物品种737个,占全省1/4 [2] - 2023年全国推广面积前十大品种中,该院水稻和大豆品种分占4席和6席 [2] - 水稻品种"龙粳31"、大豆品种"黑河43"推广面积连续多年领跑全国 [2] - 松粳系列6个品种7次获全国优质稻食味金奖 [2] - 2024年农业农村部推荐的150个主导品种中,黑龙江省5个上榜品种均为省农科院选育 [2] 科技创新领域 - 完成国际首例猪T2T全基因组组装构建,育成的国审龙民黑猪新品种填补了黑龙江省40年生猪育种空白 [3] - 研发的"瘠薄黑土地心土改良培肥技术""侵蚀沟生态治理技术"为黑土地保护提供了高效治理方案 [3] - 研发的鲜食玉米收获机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 [3] 转化机制创新 - 出台《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政策,将成果转化审批权适度下放院属单位,实现"当天议定、当天签约" [4] - 明确转化净收益分配比例,将转化业绩与职称评审、人才认定纳入同等考核体系 [4] - 构建成果转化"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平台,成立企业化运营的黑龙江省龙科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 [5] - 今年上半年通过完善"专家论证"+"公开竞买"模式,实现转化溢价3210万元 [5] 科技服务与人才 - 启动院地合作、科技包联活动,选派骨干科研人员组成科技服务团,与全省13个市(地)的主要农业生产县(市)打通科技增粮途径 [7] - 35名科研人员入选黑龙江省"科技总师" [7] - 牵头组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将76家高校院所、企业和金融单位整合 [7] - 与省内外涉农企业共建16家产业技术研究院 [8] - 337项(次)品种转化为企业创造超140亿元产值 [8]
广东十大主攻方向“揭榜挂帅”项目新品种亮相从化万亩良田
南方农村报· 2025-07-20 13:24
随后,参会专家围绕项目展开了讨论,阳成伟教授、吴俊教授和戴高兴研究员对项目进行了点评。李振 柱做了会议总结,对项目取得的成果给予了肯定,鼓励项目组成员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培育更 多重大的科研成果,将"良种、良法、良技"转化为我国现代种业的新质生产力。 座谈会上,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刘玉涛还结合大米加工,探讨了岭南传统食品中的 稻米历史文化如何赋能高质量发展。 为示范推广"十四五"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十大主攻方向"揭榜挂帅"项目成果,推进科技成果更快更好落 地转化,7月17日,华南农业大学和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下称"岭南实验室")在广 州市从化区万亩良田示范区召开了《广东重要农作物功能基因挖掘与应用》项目的水稻新品种观摩测产 会暨岭南实验室自主科研项目启动会。此次活动由广州从化现代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广州和稻丰农 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承办。 会后,项目专家代表深入田间,仔细观摩了"揭榜挂帅"项目培育新品种的田间表现。同时,对项目组培 育的"匠心香丝苗""黄广金占""黄广农占"等五个品种进行了测产,测产专家组一致认为五个品种产量表 现优异,亩产连续3年稳定在500公斤以上, ...
活力中国调研行|“盖被”、科创、延链——探寻“黑土粮仓”的增收密码
新华社· 2025-07-19 22:33
新华社长春7月19日电 题:"盖被"、科创、延链——探寻"黑土粮仓"的增收密码 新华社记者薛钦峰、唐斓、曹鹏远 松辽平原腹地,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日前,"活力中国调研行"记者们深入这里的吉林梨树、公主岭 等全国产粮大县,走进田间地头、科创中心、加工企业,从黑土地保护到农业科技应用,再到玉米产业 链延伸,探寻"黑土粮仓"的增收密码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气。 在位于梨树县的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玉米地里土壤松松软软,厚厚的秸 秆铺在地上,像是给大地盖上了一层被子。 梨树县农技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捧起混杂着碎秸秆的黑土说,这是保护性耕作方式。经过近20年的研究 和推广,这项技术对减少黑土风蚀水蚀、增加土壤有机质、稳定粮食产量起到良好效果。 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一段时间以来,因长期高强度利用,黑土地面临土壤板结、耕层变薄、水 土流失、有机质下降…… 多年来,梨树县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合作,探索总结出保护性耕作的"梨树模式", 推广面积从最初的225亩,逐步覆盖东北适宜地区近1亿亩耕地。 如今,"梨树模式"的应用和发展一直在迭代升级。在梨树县泉眼沟村,宏旺农机农民专业合 ...
农技创新!智慧农业蹚出黑土粮仓丰产增收新路径
新华社· 2025-07-19 08:20
"现在系统已经实现了地块的精细化管理,用了遥感监测技术,对土壤的墒情情况、虫情情况、苗 情情况,以及最终的产量估产进行了监测。"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凤香说,"作为 新时代的农民,我们真正地感受到我们离现代农业是越来越近了。" 50公里外的吉林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玉米品种示范共享基地里,玉米田绿叶婆娑、一 望无际。作为全国9家农高区中唯一一家以玉米为主导产业的农高区,吉林长春国家农高区,与中国科 学院、中国农科院等22家科研机构开展科研合作51项,共建研发平台51个,吸引吉林省农科院主粮作物 生物育种实验室、组培和植物快繁中心、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入驻农高区科创中心,同时还谋划寒地 区域育种中心项目,为全省种业创新提供重要平台。 王贵满口中的"盖被子",就是以"秸秆覆盖、机械种植、轮替休耕、规模经营"为特点的黑土地保护 性耕作技术——"梨树模式"。为破解推广保护性耕作过程中应用机械化的难题,梨树县政府与中国农业 大学联合研制出多功能免耕播种一体机,一次进地即可完成秸秆归行、侧深施肥、单粒播种、镇压覆土 等多项工序。 "用这种办法把原土保住了。秸秆腐烂之后,会使我们的黑土地越来越黑、越 ...
夏日炎炎访民生丨水稻田抗旱 善管是关键
河南日报· 2025-07-19 07:35
持续高温,也是检验节水抗旱稻优劣的时机。光山县槐店乡杨大湾村农民杨金基连续三年种植节水抗旱 稻,今年种植了200多亩。他说,种抗旱稻只需要浇水两遍,而且像播小麦一样直播,不需要插秧,省 工省力省水,每亩地产量超过500公斤。 河南宝稻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是我省知名的水稻生物育种企业,也是推广节水抗旱稻的主要企业。公司负 责人介绍,节水抗旱稻融合了水稻高产优质与旱稻节水抗旱的特性,在灌溉条件良好的稻田,其整个生 育期不需淹水,相比传统水稻可节水50%以上。目前,节水抗旱稻在全省已推广种植超过100万亩。 近期,全省持续晴热高温,给水稻生产带来严峻挑战。为此,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聘请省内外专家为种 植户讲课,各岗位专家也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种植户。 日前,水稻专家们先后到罗山县宝城街道六里村新强家庭农场和子路镇兴津农机专业合作社指导。省水 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扶定研究员说,再生稻目前处在抽穗扬花期,要以水调温,稻田灌深水,或日 灌夜排,或长流水灌溉,增加稻田蒸发量,改善田间小气候。麦茬稻目前处于分蘖盛期,要及时追施分 蘖肥,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和低位分蘖比例,水分管理上要干湿交替。同时,要做好"一喷多促",喷药时 用足 ...
活力中国调研行|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吉林黑土地上的故事“热辣滚烫”
人民网· 2025-07-18 20:36
在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玉米标准化基地核心区,田埂上,国家黑土地现代农业研究院农机研发中 心主任苗全正在查看玉米的长势。 7月16日,"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组在吉林的产粮大县梨树县、公主岭市等地采访。让我们从三个故 事,看瞄准现代化大农业这一主攻方向,吉林黑土地上"热辣滚烫"的生动实践。 第一个故事,关于耕地。 盛夏时节,广袤的黑土地上,大片玉米随风摇曳起绿浪。吉林,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黄金水稻带", 用全国4%的耕地,产出6%的粮食。这里的粮食商品率超过90%,全国每10斤商品粮,就有1斤产自吉 林。 数据显示,吉林黑土耕地面积9811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87%。在广袤的黑土地上,吉林正通过实施 一系列保护性耕作技术,守护着"耕地中的大熊猫"。 苗全介绍,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离不开机械化作业的支持。过去,为了实现秸秆覆盖地表、 免耕少耕的效果,需要四台机器轮番下地,费时费力,效率不高。 为了破解推广保护性耕作过程中应用机械化难题,解决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梨树模式"个别环节与机具 不匹配的短板。2021年,梨树县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研制多功能免耕播种一体机,实现整地和免耕播种 一次性完成。 " ...
丰乐种业: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2500万元-3000万元
快讯· 2025-07-18 19:00
丰乐种业(000713)公告,预计2025年1月1日至6月30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2500万 元-3000万元。上年同期为亏损2234.22万元。种子业务收入同比减少,利润同比增加。其中杂交水稻种 子销售收入同比增长,新推出的乐优系列及祥两优系列品种在产量、抗病性等方面表现优异,毛利高, 拉升平均单价。玉米种子销售收入同比下降,主要原因一是受国内玉米种子市场供大于求、行业去库存 压力增大、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二是转基因品种铁391K市场维权不及预期,退货量增加。 ...
海垦集团推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驱动农业品牌升级
海南日报· 2025-07-18 09:16
海垦集团推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驱动农业品牌升级 "链"上发力 奔赴广袤市场 宾朋满座,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垦集团)再一次与国内外客商欢聚于"链博时 间"。 自动化的智能割胶机解放生产力;海垦渔获产品锁住深海第一口鲜;"海垦玉"新品种鲜食玉米诉说种业 创新力量从实验田到餐桌的喜悦……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期间,海垦集团在"绿色农业链"展设置独立展 区,全景式展示热带农业全产业链创新成果,踏出"链"接世界,共创未来的坚实一步。 A "链"通产业 构建现代农业矩阵 焦点更实,场景更新,印象更深。连续两年亮相,展会嘉宾们发现海南农垦"链"味更浓。 "智能化的精细操作,正在革新林间生产力。"在海垦集团展区,点击手机屏幕上的指令,第四代智能割 胶机细致、精准地在橡胶树桩上留下均匀的割线,令现场嘉宾们感到十分新奇。 海垦集团展区的第四代智能割胶机。北京绿色海垦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供图 外籍客商在选购海南农垦产品。北京绿色海垦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供图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钰 通讯员 李骁可 王海婷 "智能割胶机能支持手机和电脑端批量控制。"展区工作人员介绍,一"键"令下,可 ...
总编有约·“两高四着力”调研行丨教育+科技+人才?
河南日报· 2025-07-18 07:39
在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布局中,教育是基石,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三子落定,满盘皆活。 这场关乎未来的变革正以燎原之势,在中原大地上催生出无数创新发展之实。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陈锋教授(后排左一)在实验室指导学生做实验。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宋亚猛 摄 位于郑州龙子湖的河南省科学院。记者 聂冬晗 摄 "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 养。" ——习近平 教育、科技、人才,这3个词碰撞在一起,会产生什么奇妙的化学反应? 一个循环 三子落定带来满盘皆活 盛夏,大地被热浪紧紧包裹。7月14日,郑州郊区,玉米试验大田里,河南农业大学教师宋允允和学生们穿梭 其中,收集花粉、授粉、套袋,手脚麻利、有条不紊。 两年前,从中国科学院大学植物研究所博士毕业,这位"90后"姑娘加入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玉米生物技术创 新团队李浩川教授课题组,从事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及玉米遗传育种工作。"在粮食大省做育种,意义非凡。 每年我们创制出1.5万个新组合,新品种可能就在其中。"她说。 从"吃饱"到"吃好",从跟跑到领跑,河南玉米育种正在发起科技突围。 2025中国种子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