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白芨
icon
搜索文档
浙江绍兴市上虞区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山林长出“绿色银行”
人民日报· 2025-09-05 15:35
行业模式 -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陈溪乡采用"土地银行+技术托管+风险共担"模式发展林下经济 村集体以土地整治入股占股20% 企业负责种苗采购和标准化管理并将毛利润20%反哺村集体 种苗公司保底回收[1] - 陈溪乡建设万亩中草药基地 以黄精精品示范园为核心支点 配套种植 加工 研学 康养四个功能区 打造从种苗培育到康养利用全产业链 预计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 每年提供数百个就业岗位[2] - 浙江省实施"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 建成帮扶基地500个 总面积超15万亩 从事林下经济人数达107万人[3] 区域发展 - 陈溪乡下辖8个村发展"一村一品"林下经济:太平山村主打黄精 小陈岙村专注三叶青 干溪村培育浙贝母 陈溪村 虹溪村 陈家岙村种植白芨[2] - 上虞区已完成林下黄精种植1200亩 新种及抚育改造油茶775亩 退化林修复及森林质量提升8900多亩[2] - 太平山村竹园与坡地间种植45万余株长梗黄精 该村去年黄精产品销售额突破200万元 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70万元[2] 经济效益 - 太平山村村民通过种植黄精实现户均年增收3万多元[2] - 陈溪乡溪隐药材基地通过种植三叶青等中药材实现经济效益提升 三叶青种植周期越长经济价值越高[1] - 林下经济成为山区乡镇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通道[2]
“三江并流”核心区,感受民心相通(边城见闻)
人民日报· 2025-09-02 06:41
在怒江州泸水市片马镇,中缅边民共同庆祝景颇族传统节 日目瑙纵歌节。 高玉生摄 缅甸岗房村村民查看白芨种植情况。 怒江州外事办公室供图 2025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期间,驻华使 节走进阳坡村了解乡村振兴实践,并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 共同歌唱舞蹈。 和赛虎摄 本报记者采访顶康角当(右)。 余文生摄 2024"沪滇情·民族风"第三届怒江峡谷文化周怒江音乐节 狂欢夜活动上,中缅两国演员以歌舞会友,共话胞波情 谊。 怒江州委宣传部供图 图片来源:云南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审图号为云S(2023)46号 视频报道请看人民日报国际微信公众号 一条江连起两个同名村—— "友好村寨就是朋友,是朋友就要一起走" "胡科长,今年咱们村的白芨长得真不错!"怒江州外事办公室科长胡兴林刚看到本州"岗房村"村民的短 信,就收到小江对面缅甸"岗房村"村长阿丁三发来的现场视频:"我们村的白芨,施肥、除草也没落 下。" 一条江隔出了两个岗房村,一个在中国,另一个在缅甸。怒江州外事办公室工作人员李雪松介绍,隔江 相望的两个岗房村在2017年缔结为中缅友好村寨,两个村子交流交往频繁。阿丁三有亲戚在中国岗房 村,平日里线上线下联系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