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果

搜索文档
云南人大:以“小切口”民族立法促进地区高质量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14:37
云南人大:以"小切口"民族立法促进地区高质量发展 中新网昆明9月5日电 (罗婕)5日,记者从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在昆明市举办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 省人大常委会指导民族自治地方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以"小切口"立法破解产业发展"大难题",促 进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该省现行有效的182件单行条例中,产业促进类占35件,占比高达近五分之 一。 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有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是全国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近年来该省出 台一批质量高、落点实、效果好的单行条例,为民族地区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会上,云南省人大民族委员会立法处副处长张爱磊介绍,该省以立法护航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指导有关 民族自治地方出台文山三七、丘北辣椒、漾濞核桃、德宏咖啡、古茶树、天然橡胶、林下经济、新平柑 桔等方面的单行条例。 其中,《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三七发展条例》是全国第一件产业促进类的单行条例,围绕种 植、加工、经营、科研、品牌建设、市场监管等方面,保障文山三七品质,规范产业发展,提升品牌价 值。2024年,文山三七产业综合产值达206.25亿元。 "在护航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省人大指导有 ...
“三江并流”核心区,感受民心相通(边城见闻)
人民日报· 2025-09-02 06:41
在怒江州泸水市片马镇,中缅边民共同庆祝景颇族传统节 日目瑙纵歌节。 高玉生摄 缅甸岗房村村民查看白芨种植情况。 怒江州外事办公室供图 2025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期间,驻华使 节走进阳坡村了解乡村振兴实践,并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 共同歌唱舞蹈。 和赛虎摄 本报记者采访顶康角当(右)。 余文生摄 2024"沪滇情·民族风"第三届怒江峡谷文化周怒江音乐节 狂欢夜活动上,中缅两国演员以歌舞会友,共话胞波情 谊。 怒江州委宣传部供图 图片来源:云南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审图号为云S(2023)46号 视频报道请看人民日报国际微信公众号 一条江连起两个同名村—— "友好村寨就是朋友,是朋友就要一起走" "胡科长,今年咱们村的白芨长得真不错!"怒江州外事办公室科长胡兴林刚看到本州"岗房村"村民的短 信,就收到小江对面缅甸"岗房村"村长阿丁三发来的现场视频:"我们村的白芨,施肥、除草也没落 下。" 一条江隔出了两个岗房村,一个在中国,另一个在缅甸。怒江州外事办公室工作人员李雪松介绍,隔江 相望的两个岗房村在2017年缔结为中缅友好村寨,两个村子交流交往频繁。阿丁三有亲戚在中国岗房 村,平日里线上线下联系不少, ...
让更多脱贫经验惠及周边国家民众(记者札记)
人民日报· 2025-09-02 06:41
怒江之路难行,怒江之行难忘。这里,有幸福的傈僳族夫妇、掌握种植技术的缅甸村长、工作获得认可 的外国留学生,也有草果苗铺满峡谷、白芨田生机勃勃、友好村寨农技帮扶项目照亮脱贫之路……发 展,既要有扎根本土的韧劲,也需要携手同行的胸怀。 怒江的脱贫故事,是"天堑变通途"的时代成就。当地干部群众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挥特 色资源优势,发展草果、中药材、咖啡等特色产业,为怒江各族人民带来发展之变、生活之变。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依托中缅友好村寨等平台,怒江持续深化与周边国家在农业、教育、医疗等领域 合作,以"小而美"民生项目授人以渔,形成"一户带一村、一村连两国"的辐射效应。 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怒江的实践,助力中国减贫经验走向世界,让越来越多国家民众受 益,也让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鲜活可感。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02日 18 版) (责编:卫嘉、白宇) ...
云南省生态环境系统系列访谈丨怒江州生态环境局:彰显绿色发展底色 交出峡谷乡村振兴美丽答卷
新华网· 2025-06-12 09:14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 - 怒江州被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称号,独龙江入选美丽河湖优秀案例,6个河流河段和1个水库被评为省级美丽河湖 [1] -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泸水管护分局成为全国首个自然教育基地试点单位,贡山县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1] - 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7.77%居全省第三,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195m³/公顷居全省第一 [1] - 2020年以来公众对生态环境质量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4%以上 [1]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 2021-2023年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三年"优秀",2024年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100% [2] - 怒江、澜沧江、独龙江水质稳定达标,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2] 生物多样性保护 -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核心区五年行动,森林资源管护面积达1853.05万亩 [3] - 建立四级林长制体系(637名林长),聘用3.3万名生态护林员,发现泸水角蟾等新物种 [3] 生态制度与治理 - 累计完成120余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建成9个生态环境自动监测站 [4] - 颁布《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规,建立"建管用"城乡"两污"治理机制 [5] 生态经济转化 - 打造15个生态旅游景区(4个省级绿美标杆),实施20个农文旅融合示范村项目 [7] - 2024年接待游客1024.55万人次(+14.1%),旅游总花费90.42亿元(+7.7%) [7] - 草果产业全链产值23亿元(带动人均增收3438元),咖啡种植3万亩(精品2.05万亩),综合产值超2亿元 [8] 未来发展规划 - 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加强"三水"保护,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 [9] - 创建高黎贡山国家公园,构建生态安全体系 [10] - 强化国土空间管控,优化生态环境分区调整 [11] - 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施排污许可"一证式"监管 [12] - 推行生态环境执法"六项机制",加快督察问题整改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