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
搜索文档
山水有灵,林下生金——广西桂林的绿色富民“生态实践”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1-10 16:17
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 - 桂林市政府连续多年将林下经济发展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政策制定到资金扶持提供全方位支持[2] - 资源县设立专门办公室并出台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灌阳县将林下经济纳入乡村振兴核心工程并筹措1440万元扶持1.23万亩林下中药材[3] - 协调金融机构创新推出"药材贷"等金融产品,截至2025年10月林下经济经营主体已获得866笔贷款,累计金额超过1亿元[3] 企业引领与产业发展 - 资源赋能种养专业合作社计划三年内将淫羊藿种植面积扩大至1500亩,五年达3000亩,并发展精深加工产品[4] - 桂林欧润药业构建全产业链,辐射带动8个示范基地,其中5个基地面积超1000亩,带动30多个合作社及上千户林农,年加工中药材5万吨[6] - 桂林亦元生现代生物技术公司实现种苗标准化生产,年生产能力达3000万株,年产值6000万元,并通过试点种植金毛狗脊面积超过1万亩[7]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 各企业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如桂林聚辉生态公司与中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签订技术成果转让合同,其玉竹产品荣获林下经济铜奖[9] - 资源县采用"企业出题、院校解题、政府助题"模式,近两年举办技术培训42场,培训1100余人次,推动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24万亩,年产值近5亿元[12] - 桂林亦元生公司攻克金毛狗脊繁育技术,成为广西首家获得该药材生产、销售许可证的企业[7] 产业规模与经济成效 - 截至2025年9月,桂林市林下经济完成产值141亿元,发展面积897万亩,从业人数近115万人[12] - 灌阳县加工生产草珊瑚茶、灵芝片等产品年产值超7亿元,并发展生态旅游,2024年接待游客450.3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38%和9.44%[12] - 桂林聚辉生态公司常年聘请周边农户务工,每年用工量达8000多个工日,支付工资170余万元,带动1300多户农户种植中药材,户年均增收2万余元[9]
在大山里“种”出好日子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1-05 05:32
林下经济发展概况 - 湖南省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探索出“生态受保护,林下增效益”的绿色发展路径,将山林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 [10] - 林下经济年产值达670多亿元,利用林地面积3610万亩,森林食物产量超1270万吨,直接带动300多万人就业,每年为农民人均增收2800元以上 [15] 竹笋产业 - 湖南绿地高新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已流转笋用林5万亩,配套竹笋初级加工厂10家、精深加工厂1家,并建成国家级“竹笋科技小院” [11] - 公司今年以来订单充足,销售额有望实现8000万元,日产能从1万包跃升至10万包 [11][12] - 会同县推出可交易、可流通的绿色金融不动产权证,形成“林权贷”,具有额度大、周期长、利率低、用途广的特点 [11][12] - “会同竹笋”已获得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登记证书,2024年以来全县新增笋竹相关市场主体25家、企业10家,着力打造百亿级笋竹全产业链 [12] 中药材产业(淫羊藿、茯苓、黄精) - 众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火神坡基地有240亩标准化育种育苗大棚,年产淫羊藿种苗1000万株,可供3000亩商品基地种植,预计今年可实现综合产值2000万元 [14] - 淫羊藿一次种植可连续采收10年以上,每亩年产值达1万元至2万元,基地带动当地50多名村民就业,为当地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5万元 [14] - 靖州全县茯苓种植面积达3万亩,拥有茯苓规上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等,直接带动7万余人就业增收 [14] - 在杨梅幼林下套种茯苓的模式节约土地资源,把土地流转成本每亩降低了80元,并实现林农与茯苓企业双赢 [14] - 湖南欣竺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黄精基地预计亩产鲜品可达3500公斤,可采收鲜品4000多吨,今年采收季首批150吨鲜品已被预订一空 [15] - 公司构建“加工+销售”一体化体系,开发6类产品,线下年供货干货约150吨,线上年销售量在1500吨左右,并为3家食品企业提供原料定制服务 [15] 油茶产业 - 湖南省油茶林总面积达2371万亩,茶油产量44万吨,综合产值943亿元,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和科研实力均居全国首位 [16] - 油茶的油酸含量高达80%,超过橄榄油,且富含维生素E、角鲨烯等活性成分,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食用油 [16] - 醴陵金桥生态林农实业有限公司油茶林亩产预计能达到1500斤以上,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精准施肥 [17] - 湖南亚美茶油股份有限公司建成智慧无人化茶油工厂,AI机器人进行交互式作业,全自动生产线每天可灌装28万瓶茶油,年加工能力达到2.4万吨 [18] - 湘天华油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用产业数据库+AI技术打造数字中心,实现从种植到营销的数字化闭环管理和区块链溯源 [18]
深山土货直连全球市场,黄精产业何以成为“黄金产业”
第一财经· 2025-10-27 09:09
产业规模与市场地位 - 黄精年交易量约占全国市场份额六分之一,年产值突破20亿元 [1] - 2024年黄精产业产值达16.3亿元,中医药全产业链综合产值增速达28%以上 [6] - 黄精产品获得泰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准入资质,直连全球市场 [1] 种植与产能 - 2024年新增黄精种植面积1.6万亩,种植总面积达4.8万亩 [6] - 全年黄精初加工规模达到鲜货3.5万吨、干货7000吨 [6] - 拥有4家优质黄精种苗繁育企业、黄精母本园400亩、规模化大棚育苗1000亩,年培育优质黄精种苗超2亿株 [6] 政策与金融支持 - 县财政设立1000万元产业"资金池",推行以奖代补1000元/亩、贷款贴息50%、保险补贴80%等政策 [3] - 联合金融机构开发"黄精贷",提供林地抵押授信4000元/亩 [3] - 联合保险机构开发"黄精保",3年周期每亩保额4000元 [3] 商业模式与农户收益 - 构建"租金+薪金+分红"三重增收链,通过两级林地流转完善联农带农机制 [5] - 林农出租山林获得30年稳定保底租金,全县年山林租金达380万元,涉及1.2万户林农 [5] - 吸纳1.84万人加入企业务工,年人均务工收入1.4万元,发展林下黄精种植的林农年收入达12000元/亩 [5] 发展规划与产业链延伸 - 规划凉伞镇、扶罗镇两个万亩黄精生态种植基地等"八大项目" [6] - 新晃黄精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年产值达8900万元,计划在康养产业、职业教育、低空经济三个板块投资10亿元以上 [6] - 推动产业从"粗加工"向"高品质"转型,突出产业招商与合作,完善全产业链条 [9]
贵州大健康医药企业亮相第三十届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
搜狐财经· 2025-10-25 00:31
参展概况 - 贵州省商务厅组织大健康医药企业参加第三十届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MIF),旨在深化与葡语系国家经贸合作并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2] - 参展主题为集中展示“生态贵州·健康黔品”的独特魅力与发展活力 [2] 参展企业构成 - 展团企业主要包括贵州益佰大健康、贵州百灵企业集团等知名药企 [2] - 企业涵盖专注于民族医药创新的公司,如贵州苗药药业、贵州苗十三医药科技 [2] - 企业还包括专注于道地药材的公司,如贵州九龙天麻有限公司、贵州同源中药发展有限公司 [2] - 展团亦包含聚焦现代生物科技与大健康食品的企业,如贵州山春秀生物科技、贵州金钗兰生物科技等 [2] 展出产品板块 - 重点展出以苗药为代表的经典医药板块,融汇民族智慧与现代科技 [4] - 展出以天麻、石斛为核心的道地药材板块,通过精深加工实现从原料到高附加值产品的跨越 [4] - 展出以黄精、刺梨为代表的药食同源系列产品,开发出多元化的功能性食品 [4] 现场合作成果 - 贵州金钗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芳香世家(澳门)香精香料有限公司、嘉俊贸易(澳门)有限公司达成总金额2000万元人民币订单 [4] - 贵州益佰大健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澳吉国际商贸有限公司及巴西DCBRAZIL公司,就冰冰猴系列硬质糖果在巴西注册功能性食品上市销售达成合作意向并签约 [4] 战略目标 - 贵州企业通过MIF这一国际化窗口寻求更多国际合作机遇,拓展海外营销渠道 [4] - 战略目标是推动“贵品精卖”,展现贵州在精深加工、科技研发与品牌建设上的成效 [4]
“一片叶、一块土、一滴油”,湖南林下经济何以强壮|一线调研
第一财经· 2025-10-23 10:38
湖南省林下经济总体规模 - 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达3610万亩,年产值超过670亿元,森林食物产量超过1100万吨 [1] - 产业带动300多万人就业,每年直接为农民带来人均收入2800多元 [1] - 已形成10大产业类型、10个特色品牌、20个省级发展重点县、59个国家示范基地、56个省级产业园、403个省级示范基地 [1] 会同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 重点发展以中药材、竹笋、魔芋为代表的林下经济,引入淫羊藿全产业链龙头企业 [5] - 每年投入资金5000万元以上扶持产业,通过林地流转、加工运输等环节吸纳2万多林农,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5] - 楠竹资源丰富,绿地高新公司流转笋用林5万亩,建成6家初级加工厂,2024年有望实现销售额8000万元 [5] 淫羊藿产业发展现状 - 众鑫农业在会同县建成240亩标准化育种育苗大棚,年产种苗1000万株,可供3000亩基地种植,预计2024年综合产值2000万元 [2] - 公司已建成5000余亩标准化林下种植示范基地,计划再投资6亿元建设基地并开展精深加工 [2] - 淫羊藿种植周期长但一次种植可连续采收10年以上,每亩年产值达1万至2万元 [2] 茯苓产业发展现状 - 靖州县茯苓年销售菌种4600万包占全国80%以上,鲜干茯苓年交易量分别达10万吨和6.2万吨占全国70%以上,出口量占全国三分之二 [9] - 国苓科技采用杨梅+茯苓套种模式,规划建设1万亩基地,带动3200多农户户均年增收1.9万元以上 [8] - 靖州茯苓科技产业园吸引71家企业入驻,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81.59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百亿元 [9] 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 株洲市油茶林面积219.85万亩,油茶籽年产量17.19万吨,茶油年产量3.01万吨,综合产值90.16亿元 [12] - 醴陵市拥有420户经营面积100亩以上的油茶大户,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和21家省级龙头企业 [14] - 湖南天华油茶公司带动3万余人次就业,年均发放劳务工资超千万元 [14] 金融支持与政策规划 - 会同县创新推出“林权贷”,以山林经营权和收益权抵押,按评估价值30%-60%发放贷款 [6] - 绿地高新通过林权贷获得2000万元融资,用于购买设备和扩大生产规模 [7] - 湖南省计划将林下经济基础设施纳入“十五五”规划,重点解决“生产资料入山难、产品出山贵”问题,并设立专项资金加大扶持 [14][15] 怀化市产业格局 - 截至2024年怀化市林下经济面积549万亩,总产值100.03亿元,形成以林药、林菌等为主的产业体系 [10][12] - 培育区域公用品牌“怀六味”,包括茯苓、黄精、山银花等特色品种 [12] - 湖南欣竺公司建成4200亩黄精基地,线上线下年销售量达1650吨,2024年采收季首批150吨鲜品已被预订 [12]
巴中市巴州区:聚链成势集群崛起 工业动能锻造区域发展硬支撑
中国经济网· 2025-10-22 23:00
文章核心观点 - 巴州区通过构建“链式共生”产业生态、提供全方位企业服务以及推动政企“价值共生”,正将“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医药健康”为主导的产业布局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旨在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并提升综合竞争力 [1][2][8] 产业布局与集群发展 - 巴州区聚焦“5+2+3”产业体系,主导产业为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和医药健康,并兼具新材料产业,目标打造两个十亿级智能制造和食品饮料产业集群 [1] - 产业模式从“单打独斗”转向“链式共生”,例如以高显科技为龙头,串联12家上下游企业形成高效协作的产业集群 [3] - 清江工业园已入驻企业30家,今年上半年生产总值达2.94亿元,预计全年总产值可达6.2亿元,并将新增4家规上企业 [4] 企业案例与业绩表现 - 华火新能源科技从深圳引入巴中,仅用3个月即落地投产,新品发布会后已吸引全国1600家经销商签约 [3] - 四川高显科技去年产值1.06亿元,今年预计突破1.5亿元,并在3D热弯、真空镀膜等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3] - 鑫洋药业在政府牵线下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合作,计划建设万亩黄精基地,当前黄精收购价已涨至12元/斤 [8] 园区服务与要素保障 - 清江工业园打造“企业幸福中心”,提供“1+3+9+N”服务体系,配备“企业秘书”对接政务,实现问题线上快速响应 [5] - 自去年9月运营以来,该中心已组织政企对接活动40余场,办理企业设立、金融服务等事项62件,并为150名人才提供配套宿舍 [5] - 通过“园保贷”等金融产品为企业争取或置换融资不少于2000万元,并柔性引进技术人才18人 [5] 政企合作与发展规划 - 政府以国企入股等方式参与企业运营,例如联动17个部门共同推广华火电火灶,形成政府公信力与企业技术的合力 [8] - 园区计划推进智能制造二期、三期建设,到2027年标准化厂房面积达40万平方米,并强化跨区域合作如浙川东西部协作中医药产业园 [8]
中医这样应对秋乏
人民日报· 2025-10-17 09:06
中医对秋乏的病理分析 - 秋主燥,燥热耗气伤阴,气虚导致四肢无力神疲懒言,阴虚导致口干咽干,因夏季损耗的阴津未恢复,阴津阳气不足故易出现疲乏 [1] 成人秋乏的缓解方法 - 饮食调理:气虚型秋乏表现为乏力气短出虚汗越困越睡不着觉,推荐食用黄芪黄精西洋参以及山药等补气食物;痰湿型秋乏表现为皮肤偏油腻腹型肥胖大便不清爽下午困倦,推荐食用枇杷萝卜陈皮茯苓等健脾化湿的食材或药材 [1] - 睡子午觉:在11点到13点之间小憩15至20分钟,可缓解大脑疲劳改善秋乏 [1] - 穴位按摩:按摩太渊穴和神门穴,用食指和拇指轻轻按揉穴位感觉手腕酸麻胀痛,按揉3至5分钟后换对侧手 [1] 儿童秋乏的缓解方法 - 耳部按摩:用手指轻轻揉搓孩子的耳根;用食指放在耳尖下三角窝的位置进行点按超过10次;先用拇指和食指按揉耳垂10次以上再向下提拉耳垂至耳垂发热 [2] - 避免功能性饮料:不推荐孩子饮用更多功能性提神饮料,因大部分含咖啡因,大量服用可能导致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并影响神经和骨骼发育 [2]
激活12万亩林下经济潜能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10-15 15:23
林下经济发展规模与模式 - 资阳市累计发展林下经济面积达12.3万亩,形成特色鲜明、多点开花的发展格局 [1] - 重点推广林药、林菌、林禽、林菜等高效经营模式,聚焦立体复合、多元发展 [1] - 安岳县桤木+黄精、天冬等林下套种模式带动农户亩均增收超2000元 [1] 区域产业发展与产值 - 雁江区发展林下药材种植、生态畜禽养殖和景观利用,年产值突破2.5亿元 [1] - 乐至县打造林下跑山鸡、木本药材+草本药材等立体生态产业链,带动1万余户农户稳定增收 [1] - 全市发展林下经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40余家 [2] 科技支撑与产业升级 - 资阳市与西南大学、省林科院等建立政产学研合作机制,精准推广高效栽培技术 [1] - 安岳县建成林下经济科技示范园,成功落地3项中央和省级科技推广项目 [1] - 乐至县枳壳+黄精产业园区引入智能喷灌、生态循环等现代化设施,推动产业标准化、品牌化转型 [1]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 资阳市出台天府森林粮库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整合财政、土地、金融等资源 [2] - 累计发放林下经济等项目补助460余万元,发行专项债券8000万元,撬动银行信贷资金4.8亿元 [2] - 引导社会资本年投入超2000余万元,带动3.5万余人实现就近就业 [2] 经营模式与利益联结 - 深化村集体+企业+农户联营模式,鼓励林农以林地经营权入股、参与劳务务工 [2] - 农户通过深度融入产业链,使生态红利精准惠及千家万户 [2]
桐庐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显著
每日商报· 2025-10-13 15:29
行业盛会与区域参与 - 2025浙江省中药材博览会暨第十八届磐安中药材博览会在浙江省磐安县举行 [1] - 杭州市中药材产业协会暨桐庐县中药材产业协会在展会中亮相 展示桐庐中医药文化底蕴与产业发展成果 [1] 协会成员与产业链构成 - 桐庐县中药材产业协会成立三年 拥有会员单位30余家和会员70余人 [1] - 协会成员涵盖优质种植企业如杭州胡庆余堂药材 饮片行业领军者如浙江桐君堂 医疗机构如桐庐中医院 以及知名制药与生物科技企业如浙江施强 构建完整产业链生态 [1] 产品展示与品牌推广 - 协会重点展示传统发酵中药如红曲 百药煎 六神曲 以及大健康创新产品如甄养气 甄养眠系列 和道地药材如黄精 白及 [2] - “桐七味”区域公共品牌集中亮相 彰显“一县一品 一品一韵”的独特魅力 [2] 产品质量与行业认可 - 博览会设立优质产品推选活动以提升道地中药材市场竞争力与国际影响力 [2] - 桐君谷生物医药科技公司的“六神曲”与“甄养气人参蛹虫草发酵植物饮料”获博览会优质产品金奖 另有其他会员单位两个产品获金奖 两个产品获“优质产品”称号 [2] 协会职能与产业发展 - 协会在产业调研 基地创建 标准制定 技术指导与培训 市场拓展 “桐七味”品牌打造等方面积极作为 [3] - 协会致力于推动中药材产业向标准化 规模化 品牌化 数字化迈进 为区域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3]
破解林业发展“老大难”,多地创新激活森林“四库”
第一财经· 2025-10-13 11:23
国家林草局政策导向 - 国家林草局要求准确把握集体林改的目标方向、路径方法和实践要求[1] - 国家林草局印发通知推介多地创新森林经营模式的做法[1] - 深化林改需抓好“活”字以培育经营主体、激发市场活力,并抓好“融”字以推动林业与市场深度融合[9] 三明市林业发展模式与成效 - 三明市森林覆盖率77.12%,森林蓄积量2.1亿立方米,针对林业发展问题出台竹木产业链规划,引导12家龙头企业担任细分领域“链主”[1] - 推广“森林+林药林菌/文旅康养”复合利用模式,2024年林业产业总产值1377亿元同比增长6%,竹产业产值326亿元同比增长8%[2] - 林下经济产值194亿元,带动35万林农就业,培育规模以上林企454家、上市企业3家,涉林贷款规模306.7亿元[2] - 森林植被碳储量1亿吨,年固碳增量1170万吨,开发碳票项目62个、碳减排量126.6万吨,交易量22.5万吨、交易金额近300万元[2] 南平市林业股份合作模式 - 南平市建立村级森林资源运营平台,整合分散林地由森林生态运营主体进行规模化管理[5] - 为林农办理股权证并支付保底收益,林木主伐后按比例分红[5] - 该模式覆盖133个乡镇627个村,占涉林乡镇总数97.8%,合作面积24.72万亩,涉及林农10.37万户,林农收入增幅普遍30%以上[5] - 顺昌县郑坊镇兴源村733亩集体林地参与合作后,预计一个轮伐期为村财增收39.6万元,林农增收92.4万元,平均每户增收2259元[5] 抚州市林业制度创新 - 抚州市探索林业经营收益权证制度,将8大类经营权益“一证集成”,赋予流转和质押融资权能[6] - 清理规范林权确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79万多个,办理林权类不动产登记证1.46万本、面积307万亩[6] - 培育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8家、省级89家,打造现代林业产业基地683个,2024年林业产业总产值721.53亿元,4年内增长70%以上[6] 丰都县林业金融支持 - 丰都县构建“1+N”金融支持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2024年林权抵押贷款授信18.71亿元、投放5.42亿元[7] - 农发行丰都支行发放林权抵押贷款4.12亿元用于森林质量提升,农行发放1.3亿元用于生态修复,村镇银行发放1700万元支持“旅游+康养+林药”产业链[7] - 三峡银行丰都支行对油茶基地建设项目授信7900万元、发放5992万元,支持2万亩油茶种植及配套设施[7] - 金融支持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113家,林业产业总产值41.88亿元,林下经济总产值15.87亿元,带动4万多户林农就业[9] - 森林旅游康养产业年接待游客50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1亿元[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