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数字文化体验场景计划
搜索文档
非遗为桥,深化文明间对话与合作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5 08:55
沙龙核心观点 - 沙龙汇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国文化机构、高校及科技企业的50余位中外代表,共同探讨全球化和数字化背景下非遗保护与传播的挑战与未来 [1] - 会议倡议深化全球合作,借助数字技术构建多样化传播生态,提升非遗在国际社会的可见度与影响力,以开创多元、包容、可持续的未来 [3] 非遗的当代意义与价值 - 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静态符号,而是推动本土现代化和文明互鉴的活态资源 [1] - 非遗凝聚地方社会的情感纽带与生活智慧,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别于西方工业化模式的独特路径,例如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墨西哥的亡灵节等 [2] - 非遗作为文化身份与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正通过社区的再创造与数字化传播,在国际舞台上塑造更加鲜活、亲切的文化形象 [2] - 非遗是文化载体,在促进跨文明对话与文化认同方面具有独特作用,例如中餐 [1] 非遗保护的国际实践与案例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名录机制、能力建设和国际合作,在保护文化多样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1] - 塞尔维亚通过制定专项法律、将非遗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推动社区参与和传承人扶持计划等方式构建非遗保护系统工程 [1] - 泰国南隆社区青年作为“遗产创新者”,利用数字技术活化传统,使文化遗产成为社区发展内生动力的案例 [2] 数字技术在非遗领域的应用 - 沙龙围绕数字技术应用,探讨非遗如何在国际范围更好地“被看见、被参与、被理解” [2] - 京东方科技集团执行副总裁分享了“百万数字文化体验场景计划”,以数字化手段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走向国际舞台 [2] - 非遗保护需注重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积极引导青年群体发挥创新力量 [3] 未来合作与发展方向 - 非遗保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文化多样性与地方社区实践 [3] - 应进一步深化非遗保护领域全球合作,推动形成更加多元、包容、开放的协同机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