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驼铃古道 世界回响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6 06:21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地位 -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被誉为"华戎所交,一都会也",是多元文化碰撞融合的中心 [7] - 莫高窟有着上千年的营造史,艺术风格呈现时代变迁与多元影响,如北魏受健陀罗艺术影响,隋唐吸收西域元素,西夏和元代融入藏传佛教特色 [7] - 敦煌壁画所用颜料如青金石来自阿富汗等地,是古代国际贸易网络的实物见证 [8] 藏经洞的发现与价值 - 1900年发现的藏经洞(第17窟)包含数万件公元4至11世纪的珍贵文献与艺术品,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9] - 藏经洞文献堪称"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内容涵盖宗教典籍、经史子集、官方文书、医方历法等,文字载体包括汉文、古藏文、回鹘文等多种文字 [10] - 藏经洞文献具有全球性学术价值,如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金刚经》、研究唐代边疆的《沙州都督府图经》等 [10] 敦煌学的国际发展 - 敦煌学已成为一门国际显学,研究对象涵盖敦煌石窟艺术、藏经洞文献等,从诞生起就具有鲜明的国际性 [11] - 敦煌研究院推动创建"数字敦煌"资源库,实现了石窟艺术的永久保存和全球共享 [12] - 敦煌学发展由中国学者主导、全球学者共同参与,如"国际敦煌项目"(IDP)促进流散文物的数字化"重聚" [13] 敦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 20世纪40年代起,常书鸿等第一代敦煌学人在艰苦条件下创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奠定了敦煌保护的基础 [12] - 段文杰通过临摹壁画保存艺术信息,樊锦诗推动数字化保护工程,使文物保护走向科学化 [12] - 敦煌研究院的"基于价值完整性的平衡发展管理模式"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贡献了"中国方案" [12]
我省公布第二批地名文化保护名录
辽宁日报· 2025-06-24 09:22
地名文化保护名录 - 辽宁省民政厅联合住房城乡建设厅、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第二批地名文化保护名录 涵盖行政区划 村落 街巷 自然地理实体 历史文化(含红色文化)五类共42个地名 [1] - 市县两级民政部门经调研评估 政府同意 社会公示后申报173个地名 最终通过专家论证筛选出42个 [1] - 认定标准注重代表性 均衡性和必要性 兼顾反映辽宁不同时期 地域 类型文化的典型特征 覆盖全省14个市 突出地名语词文化保护价值 [1] 入选地名历史分布 - 入选地名起源时间跨度大 包括商代1个 十六国时期1个 唐代3个 辽金时期4个 元代1个 明代11个 清代16个 近现代5个 [1] - 名录包含兴城(千年古县) 牛庄(东北最早对外开放通商口岸) 青堆古镇老街 营口辽河老街(反映商业繁华) 望儿山 二界沟街道(体现海疆文化) [1] 地名文化多样性 - 入选地名呈现多元文化特征 如朝阳慕容街 沈阳马官桥街道 阜新张三丰故里塔营子镇 辽阳襄平书院(盛京三大书院文脉) [2] - 自然地理实体包括铁岭龙首山 锦州笔架山 古驿道相关地名如接官村 迎水寺村 反映远古孤竹 汉唐烽烟 辽金古城 明清边关等历史遗存 [2] 红色地名保护 - 名录重点保护红色地名文化 如尚志乡 张强镇 平阶村 老秃顶抗联游击根据地遗址 大王沟抗联密营遗址 体现民族记忆和精神传承 [2] - 认定标准强调深挖辽宁本土文化 增强地域辨识度 彰显辽宁文化特征 将具有代表性的地名纳入保护范围 [2]
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验收 河南省有了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河南日报· 2025-06-23 10:28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 - 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验收,成为河南省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1][2] -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 [1] - 2017年1月原文化部批准设立该实验区,保护范围涵盖宝丰县全域 [1] 说唱文化价值与保护成果 - 宝丰县说唱文化是该地区最具典型意义的文化形态,其中马街书会是中国最大的民间曲艺大会,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 保护工作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目标 [1] - 保护工作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保护孕育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 [1] 验收过程与未来发展 - 2024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验收工作,经过材料审核、实地暗访、专家评审和社会公示等程序 [2] - 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实验区等7个实验区通过验收 [2] - 未来将持续深入挖掘说唱文化内涵,探索保护发展新路径,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2]
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验收 我省有了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河南日报· 2025-06-17 08:00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 - 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验收,成为河南省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1] -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 [1] - 2017年1月原文化部批准设立该实验区,保护范围涵盖宝丰县全域 [1] 说唱文化价值与保护成果 - 宝丰县说唱文化是该地区最具典型意义的文化形态,马街书会是中国最大民间曲艺大会,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 保护工作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目标 [1] - 保护工作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保护其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取得阶段性成果 [1] 验收过程与未来发展 - 2024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组织验收工作,经过材料审核、实地暗访、专家评审和社会公示等程序 [2] - 说唱文化(宝丰)生态保护实验区等7个实验区通过验收 [2] - 未来将持续深入挖掘说唱文化内涵,探索保护发展新路径,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