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文化融合

搜索文档
会说话的武汉故事 ——武汉好礼出圈记
长江日报· 2025-08-02 09:48
武汉特色伴手礼行业分析 传统老字号创新出海 - 蔡林记热干面2023年电商销售额突破2亿元,通过天猫、京东覆盖全国及海外华人市场 [3] - 2023年9月新加坡首店开业后出现排队现象,热门菜品需提前预订 [3] - 计划未来三年海外门店数量翻番,重点拓展欧美市场 [3] 文化赋能与产业融合 - 周黑鸭"卤味食光"礼盒获2024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全国金奖,融合传统技艺与年轻化设计 [4] - 打造全国首家AAA级卤文化体验中心,提供生产参观与DIY互动项目 [4] - 规划推出音乐节、IP主题打卡点及文旅线路,强化文化IP价值 [6] 文创IP商业化突破 - "蒜鸟"毛绒玩具上半年线下销量超15万个,销售额达1000万元 [7] - 主题快闪店首日客流量2800人,每小时营业额破万元 [7] - 已整合110余家本地企业形成伴手礼产业联盟,目标创造百亿级增量 [7] 数字化渠道升级 - "武汉文旅码"平台集中展示109款特色商品,支持线上下单 [8] - AR技术应用于黄鹤楼等场景,数字文创巴士实现商品即时邮寄 [8] - 技术融合推动从产品销售到沉浸式体验的转型 [8]
铁皮石斛:从悬崖仙草到富民瑰宝的产业蜕变
中国食品网· 2025-07-25 17:15
铁皮石斛产业文化传承 - 乐清市雁荡山铁枫堂铁皮石斛博物馆是浙江省唯一备案的"铁皮石斛"主题博物馆,馆藏300余件展品,分为历史厅、非遗厅和功效厅 [2] - 历史厅通过VR技术再现明清药农攀崖采斛场景,系统梳理雁荡山铁皮石斛千年应用史及铁枫堂五代传承脉络 [2] - 非遗厅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铁皮枫斗加工技艺,包含"十九道古法炮制"工艺 [2] - 功效厅通过实物标本对比、古籍文献和现代科研解析,呈现铁皮石斛的品种鉴别、历代应用与养生价值 [2] 铁皮石斛全产业链布局 - 铁枫堂始创于1840年,已构建集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全产业链体系 [4] - 公司在种苗培育和非遗炮制工艺领域保持行业领先,产品涵盖鲜品、枫斗、浓缩原浆、功能性饮品等 [4] - 生态栽培创新融合大棚种植与活树附生技术,显著提升产量与品质 [4] - 通过精深加工技术将传统中医药转化为现代健康产品,与中科院、浙江大学等机构深度合作推动产业升级 [4] 种苗培育与技术创新 - 铁枫堂种子种苗示范基地采用近野生培育技术,模拟梨树树干、岩石缝隙等原生环境 [6] - 公司通过关键物理设计与环境调控专利技术,选育出多种优质铁皮石斛品种,解决种苗低存活率问题 [6] - 结合区块链技术构建全程可追溯体系,优质种苗年销售额达2000万元 [6] 产业富民与乡村振兴 - 铁枫堂共富市集展示从传统中药材到现代衍生品的完整价值链,包括石斛鲜条、枫斗、石斛粉、面膜、精酿等产品 [8] - 产业通过精深加工、品牌塑造与多元营销突破传统农产品价值边界 [8] - 带动当地村民通过土地租金、园区就业、产业分红等多渠道增收 [8] 产业转型升级 - 铁皮石斛产业实现从悬崖峭壁采集到现代化车间生产的转变 [10] - 传统炮制工艺与精深加工技术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升级 [10] - 科技与文化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新模式 [10]
法国南特举办AI艺术展 聚焦科技与文化融合
新华网· 2025-07-05 16:11
行业动态 - 2025年IEEE国际多媒体与博览会(ICME)配套的首届人工智能(AI)艺术展在法国南特国际会展中心闭幕,主题为"重构智能:艺术与人工智能的交汇" [1] - IEEE是全球最具权威性的学术与标准组织之一,ICME是IEEE在多媒体领域的重要会议 [1] - 中法人工智能协会是AI艺术展的主办方之一和主要承办方 [1] 展览内容 - 展出的作品涵盖绘画、互动装置、影像、音乐和文学等多种形式 [1] - 大量作品来自青年创作者,他们将复杂的技术逻辑转化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1] - 作品设定背景多为未来世界或太空,探讨人类选择和自由的哲学主题 [2] 展览意义 - 展览的两大核心使命:促进艺术家与科学家对话,展示AI作为创意工具的可能性;向大众普及AI技术进展 [1] - 展览旨在打破"AI会取代人"的焦虑,强调AI可激发创意 [1] - AI模型实现的效果和画面技术令人印象深刻,具有启发性 [2]
天津开启沉浸式文化消费新场景
科技日报· 2025-07-02 09:00
沉浸式文化消费场景 - 融合VR与LBE大空间技术的"无面之神——大足石刻带您穿越南宋"项目成为文旅消费新热点,游客可通过VR设备以毫米级精度1∶1还原体验南宋大足石刻造像 [1] - 项目突破传统VR单人限制,最多支持20人同时进入虚拟空间协同探索,运用自主研发的大空间动线布置系统和动补数据控制系统保障流畅性 [1][1] - 技术实现基于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云计算等核心能力,严格参照史料还原匠人工具及雕刻流程,结合故事情节设计提升沉浸感 [1][1] 科技与文化融合战略 - 天津卓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科创+AI+文旅"战略整合技术资源,该项目是其重要实践案例 [1] - 地方政府认可此类场景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价值,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新消费模式为城市创新注入活力 [1] 技术细节 - 采用VR数字化扫描技术实现千手观音、六道轮回等石刻造像的高精度还原 [1] - LBE大空间技术实现多用户交互,动补数据控制系统优化多人协同体验 [1][1]
郑州专属!新一轮红包别忘领,有机会抽黄金
搜狐财经· 2025-06-29 10:56
消费季活动概述 - 第六届"醉美·夜郑州"暨"碰一下·郑州有戏"消费季活动于6月27日启动 通过政府消费券 支付宝支付红包 文旅场景创新等形式激发消费活力 [4] - 活动时间集中在6月27日-29日 其中"碰一下"支付抽奖环节限定在6月28日-29日 [7][9][11] 支付宝支付红包机制 - 用户上支付宝搜索【赚钱红包】分享红包码 好友扫码可领最高10元无门槛红包 分享越多收益越高 [8] - 使用"支付宝碰一下"支付后可参与抽奖 奖品包含1g实体黄金和6.6元支付红包等 无需下载额外应用或开通功能 [9][11] 商户覆盖与技术支持 - 郑州已有超30万门店接入"支付宝碰一下"支付 覆盖高铁站商圈 二七商圈等核心商业区及连锁超市 餐饮 景区等重点场景 [14] - 支付技术采用设备"小蓝环" 用户解锁手机触碰即可完成支付 实现无感化操作 [11][18] 科技与文化融合创新 - 郑州东站设置"碰一下"互动设备 触碰可获取"只有河南"文化主题照片 形成新型城市文化展示窗口 [18][20] - 该模式被商务局定义为"政府搭台+企业助力+科技赋能"的创新范式 推动城市经济与文化深度结合 [20] 平台战略规划 - 支付宝计划2025年加大郑州资源投入 聚焦支付体验升级 商家数字化改造 文旅业态焕新等方向 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建设 [20]
活力中国调研行|北京石景山:“科技+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新华社· 2025-06-20 19:24
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 - 北京市石景山区利用工业遗存与前沿科技探索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发展 [1] - 当地科幻产业加速崛起,集聚科幻企业和机构236家 [1] - 2024年科幻产业实现收入153亿元,占全市近1/3 [1] 产业发展情况 - 石景山区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工业互联网产业初具规模 [1] - 虚拟现实产业特色凸显 [1] 具体场景和产品展示 - 首钢园一高炉SoReal科幻乐园展示文创产品和VR游戏体验 [4][8] - 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展示奇幻湃的科幻探索主题场景产品 [8] - 工作人员展示动作捕捉技术和悟空图像软件的AIGC功能 [10] - 乐聚机器人表演"太极拳" [6][12] - 中国全景声影厅展示音频技术 [12] 文化和科技活动 - 首钢园SoReal科幻乐园有身着科幻主题服装的演员表演 [7]
沈阳市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暨公众考古活动季启幕
人民网· 2025-06-12 14:47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启动 - 活动由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物局、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指导,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承办[1] - 活动紧扣"让文物焕发新活力 绽放新光彩"主题,组织"全民参与、科技赋能、全城联动"系列活动[1] - 采用数字媒介与科技场景推动文物工作融入公众生活,将文物保护打造为全民共享的"必修课"[1] 文物保护法普及 - 活动现场发放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单行本及宣传册[1] - 通过数字屏展出"法护文明根脉 共奏文保强音"图文展,用图示解析法律条款[1] - 讲解员讲述文物执法中的本土案例,让法条变成"看得见、用得上"的生活指引[1] 文物保护知识全民挑战赛 - 挑战赛以新修订文物保护法施行为契机,将普法宣传与"四普"知识普及作为核心内容[3] - 竞赛题目覆盖新法核心条款、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要点等[3] - 线上答题通道吸引全国多地公众参与,累计收到有效答卷1598份,其中满分卷109份[3] - 团体竞赛有27支队伍、81名选手参赛,最终皇姑新媒体代表队获一等奖[4]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 - 完成1530处"三普"文物复核,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230余处,新发现比例15.3%[5] - 新增工业遗产类不可移动文物占新发现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的32%[5] - 展览采用电子屏幕立体实景呈现方式,对新发现文物进行数字化展示[7] 创新融合活动 - 模拟考古体验让30名公众沉浸式体验陶器修复、纹饰制作[8] - "非遗华服"走秀将传统纹样融入现代服饰[8] - 线上平台开启"云考古",推出《行走沈阳》等三大专栏[8] 全城联动活动 - 沈阳13个区县(市)及文博场馆同步铺开100余项线上线下文化惠民活动[10] - 沈阳中国工业博物馆举办《共和国印记——工业之光耀中华》全国首展[10] -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启动"翰墨书史 文化护脉"主题活动[11] 公众考古活动季 - 推出沈阳公众考古活动季(第三季)11大单元、60余项活动[15] - 活动已开展"公众考古社区示范基地开放日"等专题活动[15] - 未来将举办"实验室考古开放日""考古发掘工地开放日"等活动[15] 公众考古品牌发展 - 沈阳公众考古活动已走过十年历程,实现从"专业输出"到"全民参与"的蜕变[16] - 活动内容从单一化转变为多样化,形式从单向展示演变为沉浸式体验[16] - 活动场地从考古现场扩展到文博场馆,时间从单次活动拓展到持续性活动季[16]
广东加快推动文化产品扬帆出海
经济日报· 2025-06-09 05:44
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 - 广东省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连续22年居全国首位,2024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达2.5万亿元,约占全国六分之一 [1] - 文化新业态营业收入9150亿元,同比增长10.5%,在数字创意、动漫游戏、网络视听、数字文化制造等领域形成竞争优势 [1] - 采用虚幻引擎、VR技术、AI三维重建等高科技手段,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如《广府梦华录》项目高精度复原广州2000年前历史风貌 [1] 游戏产业出海 - 2024年广东移动游戏出海营收占整体游戏出海规模的99.16%,广州游戏产业总营收约1406.67亿元,海外营收190.58亿元,占全省出海游戏总营收的45% [2] - 三七互娱《叫我大掌柜》游戏以宋朝商贸文化为背景,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广府文化等主题,触达全球用户3.6亿人次,用户参与人次提升20% [2] - 三七互娱打造内部游戏行业大模型"小七",构建全链路AI赋能生态,提升游戏研运工业化水平 [3] 短剧出海新趋势 - 广州光盒动力年产出50余部精品短剧,总播放量超10亿次,海外短剧发行数百部,形成从内容生产到全球发行的全链条能力 [3] - 光盒动力以"AI技术+全球发行+生态共建"为支柱,通过"短剧+"模式赋能多行业出海发展 [3] 政策支持与产业规划 - 广东省发布87条政策措施,覆盖影视、演艺市场、网络游戏、电子竞技、网络视听等领域,鼓励内容产品扬帆出海 [4] - 政策突出7方面创新,包括扶持精品生产、全产业链扶持、大湾区协同联动、前沿技术应用、文化出海、人才引进培养及营造良好环境 [4][5] - 广州市黄埔区加快打造广州游戏谷,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游戏产业服务中心,创建全省版权创新示范区 [5] 未来发展趋势 - 游戏产业被视为引领数字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未来游戏不仅是娱乐,更是文化载体和科技试验场 [6] - "游戏+AI"、"游戏+短剧"等新风口趋势将推动产业链协同,以精品游戏带动文旅和文化传承 [6]
科学市集、星空音乐会……这场活动为孩子种下航天梦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03 17:28
活动概况 - 活动名称为"乐活中关村 科艺嘉年华——中关村地区航空航天科技艺术节",为期39天,以航空航天为核心,融合前沿科技与艺术创意 [1] - 活动吸引数千人次参与,获得广泛好评 [1] - 活动由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支持、中关村街道办事处主办 [4] 科技展示 - 科学市集成为人气焦点,近20家中关村地区AI航天技术相关科技企业参展 [3] - 参展企业集中展示了航空航天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创新产品,包括航天器模型、AI航天应用等 [3] - 活动通过趣味实验让青少年群体近距离感受航天科技魅力,激发科学探索兴趣 [3] 艺术表演 - 星空音乐会包含朗诵、曲艺表演、器乐合奏等节目,由科研单位职工、社区文艺团队与专业演员共同呈现 [4] - 《八九零乐队》连续三晚演出,吸引众多音乐爱好者参与 [4] 活动意义 - 活动为中关村地区注入新的文化活力,搭建科技、艺术与大众之间的桥梁 [4] - 未来中关村街道将继续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推动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 [4]
新造古镇丨卷了二十多年的古镇夜游,华灯初上可不止划个船
新浪财经· 2025-06-01 14:25
古镇夜游发展历程 - 古镇夜游始于2002年西塘推出的朴素划船夜游项目,以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为目标 [1] - 2005-2007年进入系统开发阶段:周庄投资打造国内首部江南水乡实景演出《四季周庄》,乌镇西栅首创"观光+休闲"统一管理模式 [1] - 2010年后进入娱乐化升级阶段:周庄2018年豪掷5亿打造八大光影打卡点,西塘开发酒吧街、汉服市集等年轻化业态 [4] - 2019年"夜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同里、南浔等古镇加速布局,当前进入"科技+文化"融合阶段,如泗泾AR/VR光影秀、乌镇元宇宙体验馆 [4][6] 古镇夜游核心趋势 - 科技驱动沉浸体验:光影艺术、全息投影、数字夜游线路成为主流,如同里退思园MR夜游、泗泾"光绘泗泾"声光电秀 [10][4] - 文化IP差异化竞争:形成乌镇戏剧节、西塘汉服市集、同里退思园等"一镇一主题"格局 [10] - 文旅商深度融合:整合夜市、民宿、文创等业态,如泗泾拥有上海最大夜市,计划延长消费链提升黏性 [10] - 可持续发展导向:通过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保持"活态"特色,如同里湿地公园与古镇联动 [10][29] 泗泾古镇特色与升级 - 文化资源:完好保存明清宅院、福田寺等古迹,拥有"风花雪月"四大IP(古琴馆、漫画展、书店、茶文化中心)及十锦细锣鼓等非遗 [15][16][18] - 现存问题:IP关联性展示不足,非遗演出仅限春节,安方塔光影秀未常态化 [18][23] - 升级方向: - 亲子研学:规划儿童夜游线路,联动辰山植物园等周边资源打造全天候品牌 [25] - 康养旅游:利用中医馆开展理疗服务,结合寺院禅修吸引白领及老年客群 [26] - 交通联动:地铁9号线直达,可串联醉白池、方塔园等周边景点形成一日游线路 [37][39][40] 同里古镇竞争优势 - 资源禀赋:5A级景区,完整保留49座古桥、退思园(世界遗产)及明清宅院,湿地公园覆盖率85%含232种鸟类 [28][29][32] - 夜游体系: - 双重动线:水上游船+地面步行,退思园MR夜游票价50元主打亲民 [32] - 文化载体:以"退思画境"IP还原士大夫诗意生活,结合昆曲评弹增强互动 [32][35] - 周边联动:与苏州城区形成两日游线路(拙政园/虎丘+苏州博物馆),自驾20分钟可达湿地公园 [45] 古镇运营方法论 - 本真性保护:保留原建筑肌理(如泗泾咖啡馆沿用明清结构),鼓励居民参与文化传播 [12][20] - 科技赋能:开发小程序触发动态历史场景,设置感应式灯光装置增强趣味性 [35] - 体验设计:从旁观转向参与,如乌镇即兴戏剧、周庄小鱼灯沉浸式动线 [6][12] - 资源整合:乌镇模式(延伸至南栅/北栅)值得借鉴,同里需强化与湿地公园的协同 [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