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文化融合
搜索文档
陕西文旅新活力:用科技与历史“对话”
新华网· 2025-11-11 08:19
文化科技融合实践 - 大唐不夜城通过“文化为体、科技为用”的融合逻辑,运用飞行剧院提供包含失重感、水雾、风速、香氛与温度的多重感官沉浸式体验[1]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采用数字化手段,如互动墙和互动屏游戏,让游客近距离感受青铜器细节并体验弩机魅力,社会反响良好[1] - 科技应用使文旅体验从走马观花式转变为可跨越时空与历史文化对话的深度体验[2] 市场表现与客流量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在春节、国庆等假期期间,日接待量达到20000多人次[1] 未来发展战略 - 大唐不夜城未来将继续推进其科技化发展[1]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将以文化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从四个方面创新传承文化:筑牢文物保护根基、不断推出精品展览、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发展[1] - 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包括打造文化产业矩阵,用“何尊”等核心IP做市场运营,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实现文化产业与市场价值的双赢[1]
李宁发布米兰冬奥领奖服,新奥运周期“双胜叙事” 先领航
钛媒体APP· 2025-10-27 17:50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致力于成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最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充分发挥过去30多年服务国家队累积的洞察、经验、资源及能力 [2] - 公司与中国奥委会的合作是构建专业形象、实现长期价值的重要战略支点,着眼于持续强化其“专业运动”的认知标签 [11][13] - 公司的发展路径是以专业为本,以文化为魂,在服务中国体育事业的过程中实现品牌价值的持续升华 [14] 产品创新与科技应用 - 为2026年米兰冬奥会发布的领奖装备实现“锁温、透湿、防护”三大性能的重大突破,核心是材料与结构的双重创新 [5][6] - 领奖服首次应用“航天锁温棉”与“玄武岩远红外”两项尖端技术,这些技术源自公司与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共同创立的“航天技术创新应用实验室” [6] - 公司通过“以赛促研”机制,使赛场成为驱动技术迭代的核心引擎,确保每一处创新都经得起严苛的实战考验 [13] 品牌文化与社会价值 - 领奖服以“中国红”与“雪山白”为主色调,文化上以“双胜纹”为核心意象,蕴含胜利与祥瑞的寓意,展现东方美学的自信 [5][6] - 领奖鞋延续“烈骏”系列经典IP,从战马肌理汲取灵感,寄托“马到成功”的祝愿,融合传统精神与现代运动美学 [6] - 作为中国唯一由奥运冠军创立的专业运动品牌,其社会价值部分超出传统商业议题,构建出品牌与国家体育事业同频共振的独特范本 [8][10] 历史沿革与长期合作 - 公司自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创中国运动员使用本土运动品牌的历史,并连续四届奥运会担任中国体育代表团领奖装备赞助商 [10] - 公司长期支持专业运动队,自1991年赞助国家射击队,1992年陪伴国家跳水队,2000年携手国家乒乓球队,这些“金牌梦之队”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获得18金、5银、4铜 [10] - 创始人李宁先生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夺得三枚金牌,品牌于1990年怀着让中国运动员穿上本国品牌站上领奖台的初心创立 [10] 市场价值与未来展望 - 奥运舞台是稀缺的全球性窗口,其价值远超赛事期间的短暂曝光,是公司专业价值的“放大器”与“跃升载体” [11] - 赛事级别的科技创新将逐步沉淀至大众产品线,实现从赛场到市场的价值转化,构建从国家队装备到大众产品的完整价值链 [13] - 公司旨在将顶尖赛场的能量转化为大众运动的连接,让国家荣耀与每个人的运动时刻紧密相连,使“冠军体验”成为全民可感的生活方式 [5][14]
中国馆获大阪世博会大型自建馆展示金奖,馆内展陈有何亮点?
新浪证券· 2025-10-21 14:14
中国馆获奖与展示亮点 - 中国馆荣获2025年大阪世博会国际展览局颁发的大型自建馆展示金奖,这是中国首次在海外综合类世博会获得金奖[1] - 中国馆以3500平方米的"中华书简"造型为载体,通过"天人合一"、"绿水青山"、"生生不息"三大篇章展开叙事[5] 光峰专显技术应用与支持 - 光峰专显作为全馆投影展项的光影解决方案支持方,其多系列工程投影依托ALPD半导体激光光源技术[3][5] - 光峰工程全系列投影机采用独有的ALPD半导体激光光源技术,实现5000-34000流明段全覆盖,在复杂光照环境下保持色彩精准与画面稳定[22] - 面对交叉施工、异形载体等挑战,团队通过定制化安装方案与高效协同,确保中国馆十余项展项如期落地[22] 具体展项投影设备配置 - 文字长河展项:使用光峰工程D系列投影机10余台,在13米高空投射与顶部透光环境下呈现文化流传脉络[8][9] - 文明遗址展项与花瓣展项:分别使用光峰工程D Pro系列投影机5台和18台,搭配沙盘模型展示古代智慧与生态保护成就[10][12] - 生态长廊展项与古琴非遗展项:分别使用光峰工程D Pro系列投影机17台和4台,打造沉浸式生态景观和音画共生体验[14][16] - 九天揽胜展项与五洋遨游展项:分别使用光峰工程D Pro系列投影机10台和12台,通过隐藏式安装构建未来感互动空间[17][19][21]
第十九届杭州文博会启幕 吸引66个国家和地区参展
中国新闻网· 2025-10-18 11:48
展会概况 - 第十九届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于10月17日启幕,主题为“创意杭州·联通世界” [1] - 展会吸引了来自66个国家和地区的5800多个文创品牌参展 [1] - 国际展区参展品牌超过600个,其中75%为首次参展 [1] - 埃及、印度、巴西、荷兰、奥地利等国家首次单独设馆 [1] 展会内容与特色 - 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是本次展会的一大看点,例如“喜纹乐见”纹样数字艺术展构建了沉浸式体验空间 [2] - “纹藏·中国纹样数据库”已建成包含3万组纹样数据,涵盖从夏代至近现代的纹样遗产 [2] - 展会形式多样,主会场将持续至10月20日,另设28个全域分会场,部分活动将持续至年底 [4]
深港“双向奔赴”持续升温 两地共享旅游与消费热潮
央视网· 2025-10-09 11:07
旅游市场热度 - 深圳成为全国出行热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全国日均客流量超500万的城市中深圳稳居前列[1] - 假期前7天罗湖口岸查验出入境人员超149万人次 同比增长6[1]9%[3] - 深圳旅游预订量同比增长21% 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近70%[1] 深港双向客流 - 罗湖口岸外籍旅客同比增长43[3]2%[3] - 国庆中秋假期前7天超129万人次内地旅客访港 同比增长6[3]4%[3] - 从香港西九龙出发至深圳福田站仅需14分钟 福田站位列"十大吃货友好高铁站"榜首[5] 消费市场表现 - 深圳各处美食餐厅导航量较上月末环比增长29%[5] - 华强北步行街假期前7天吸引人流250万人次 同比增长12% 拉动消费9700万元 同比增长约7%[6] - 智能穿戴 AI玩具等电子产品成为热门选择[6] 科技消费新趋势 - 新开业AI生态旗舰店首发超过200种AI电子消费品 设置互动体验区[7] - 机器人主题街区预计假期累计参与人次突破10万 带动周边消费环比增长超30%[8] 文化消费亮点 - 福田中心区国庆主题灯光秀假期前7天吸引市民游客超16万人次[8] - 深圳原创新粤剧《决战之燎原》开票当天15分钟售出20万元[10] - 沉浸式肢体剧《交易人生》自10月1日全球首演以来所有场次全部售罄[10]
旗帜鲜明地推进中国香妆产业走向“黄金时代”
搜狐财经· 2025-10-06 01:06
行业整体态势 - 中国香妆产业正迎来黄金时代,从“制妆大国”走向“制妆强国” [2] - 2025年1-8月化妆品全渠道交易总额达70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3%,市场进入理性增长新周期 [2] - 行业共识是告别烧钱换流量的模式,转向深耕用户价值,线上线下齐头并进 [2] 竞争格局演变 - 行业竞争从“价格战”、“流量战”升级为“价值战” [2] - 《2025中国香妆品牌价值评估报告》发布,品牌价值评估更注重品牌强度与发展潜力,而非短期GMV [2] - 国货巨头与国际大牌在价值评估榜单上同台竞技,显示国货地位提升 [2] 核心驱动力:科技 - 行业左手抓科技,实现从“成分平替”到“专利领跑”的转型 [4] - 具体技术突破案例包括瑷尔博士在微生态护肤、重组胶原蛋白领域的成果,以及滋源攻克“头皮微生态” [4] - 科技成为产品基因的硬通货,企业在上游原料和核心技术构建“护城河”,例如华熙生物的研发布局 [4] - 老字号品牌如上海蜂花运用“匠心+AI”,以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实现焕新 [4] 核心驱动力:文化 - 行业右手抓文化,消费者从追求“性价比”、“质价比”转向“心价比”,文化共鸣成为最强溢价能力 [4] - 品牌深入挖掘中式美学和哲学,与消费者建立深层情感连接,例如欧莱雅与国家博物馆的合作 [5] - 独特的文化叙事是中国品牌全球化的最大差异化优势 [5] 渠道变革 - 线上与线下渠道关系演变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模式 [5] - 线下实体渠道被重新赋予体验、信任和即时满足的价值,从“销售场”转向“体验场”,从“流量”转向“留量” [5] - 成功模式是线上线下融合,用线上数据赋能线下智慧体验,线下触感反哺线上信任 [5] 全球化与外部环境 - 知名经济学家指出,尽管存在贸易战等周期性挑战,但新的均衡必将形成 [6] - 全球竞争是规则和标准的竞争,欧盟《绿色新政》、美国MoCRA法案等设定了在安全、环保、伦理上的准入门槛 [6] - 中国香妆产业全球化从单纯卖货转变为技术、品牌和文化的综合输出,中国正从最大消费市场转变为创新策源地 [6] 未来展望 - 行业沉心构建以科技为骨、文化为魂、用户价值为血液的核心价值体系 [7] - 发展路径是从规模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世界工厂转向世界品牌,从参与游戏转向制定规则 [7] - 未来十年是中国从“制妆大国”迈向“制妆强国”的关键时期 [7]
苏博迎来AI智能助手,帮助观众开启专属导览之旅
苏州日报· 2025-10-03 08:22
公司与产品合作 - 苏州博物馆与支付宝合作开发了AI智能助手“小苏苏” [1] - “小苏苏”在国庆中秋假期试运行,旨在提升游客的智慧文博体验 [1][2] 产品功能与服务 - AI助手提供“特展”、“文创”、“镇馆之宝”、“讲解服务”、“数智咨询”五大核心功能 [1] - 服务包括为“真珠舍利宝幢、秘色瓷莲花碗”等镇馆之宝提供多维度、深层次的专业讲解 [2] - 可根据观众兴趣(如文具、饰品、毛绒玩具)推荐“秘色瓷莲花碗衍生文创”等商品并详述开发故事 [2] - 能够提供人工讲解、AR导览及语音导览设备的咨询服务 [2] - 通过支付宝“碰一下”设备即可开启服务,覆盖本馆和西馆的入口、安检处、文创店等多达七个关键点位 [1] 市场热度与消费者行为 - 国庆中秋假期,各地博物馆热度在各类文旅消费主题中位居前列 [1] - 苏州博物馆参观名额一经放出便被约满,显示出极高的市场需求 [1]
黄金周送真黄金!无锡拈花湾“金”喜引爆十周年,打造双节活动盛宴
搜狐财经· 2025-09-27 11:12
活动主题与核心亮点 - 公司于2025年国庆节与中秋节期间举办以“拈花一笑,拾年欢喜”为主题的双节文旅盛宴 [1] - 活动旨在庆祝拈花湾景区开业十周年,并作为十周年系列感恩回馈活动的盛大启幕 [13] 特色活动与游客互动 - 推出“整点抽黄金”活动,在10月1日至10月8日每日11点至16点的每个整点,现场游客可参与抽取周大福定制的十周年黄金纪念吊坠 [3] - 白天游客可免费身着华服,在千亩梵天花海中体验国风演艺,包括昆曲、京剧、变脸、花枪及“416组合”的戏曲新唱 [5] - 设置NPC互动环节,并提供华服簪花、点茶品茗、颂钵音愈等传统文化体验项目 [5] 夜间演艺与科技融合 - 9月30日至10月8日每晚推出“拈花明灯许愿”夜游压轴大戏,融合非遗打铁花、孔明灯、无人机编队及水母烟花等多维表演形式 [9] - 景区地标AI塔推出双节特别版光影秀,演绎十周年定制空中舞步,其中“拈花一指”项目增加千架无人机挂载烟花特效,形成“时空之环”景观 [11] 十周年庆典规划与品牌建设 - 十周年感恩氛围将弥漫整个黄金周,并持续至11月下旬,覆盖重阳、万圣节及周年庆等多个节点 [13] - 公司以“与城市共建者同行”为十周年核心主题,计划在双节后推出一系列面向十大类游客群体的感恩回馈与社会公益活动 [13]
非遗为桥,深化文明间对话与合作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5 08:55
沙龙核心观点 - 沙龙汇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国文化机构、高校及科技企业的50余位中外代表,共同探讨全球化和数字化背景下非遗保护与传播的挑战与未来 [1] - 会议倡议深化全球合作,借助数字技术构建多样化传播生态,提升非遗在国际社会的可见度与影响力,以开创多元、包容、可持续的未来 [3] 非遗的当代意义与价值 - 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静态符号,而是推动本土现代化和文明互鉴的活态资源 [1] - 非遗凝聚地方社会的情感纽带与生活智慧,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别于西方工业化模式的独特路径,例如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墨西哥的亡灵节等 [2] - 非遗作为文化身份与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正通过社区的再创造与数字化传播,在国际舞台上塑造更加鲜活、亲切的文化形象 [2] - 非遗是文化载体,在促进跨文明对话与文化认同方面具有独特作用,例如中餐 [1] 非遗保护的国际实践与案例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名录机制、能力建设和国际合作,在保护文化多样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1] - 塞尔维亚通过制定专项法律、将非遗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推动社区参与和传承人扶持计划等方式构建非遗保护系统工程 [1] - 泰国南隆社区青年作为“遗产创新者”,利用数字技术活化传统,使文化遗产成为社区发展内生动力的案例 [2] 数字技术在非遗领域的应用 - 沙龙围绕数字技术应用,探讨非遗如何在国际范围更好地“被看见、被参与、被理解” [2] - 京东方科技集团执行副总裁分享了“百万数字文化体验场景计划”,以数字化手段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走向国际舞台 [2] - 非遗保护需注重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积极引导青年群体发挥创新力量 [3] 未来合作与发展方向 - 非遗保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文化多样性与地方社区实践 [3] - 应进一步深化非遗保护领域全球合作,推动形成更加多元、包容、开放的协同机制 [3]
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成果丰硕 三天迎客22.5万人次签约232.8亿元
长江商报· 2025-09-16 07:46
展会规模与参与情况 - 展览面积达10万平方米 设置10个室内展区和1个户外文旅IP展区 [1] - 吸引2000家企业参展参会 观众达22.5万人次 [1] - 同期举办2场专业交流活动和5场交易洽谈活动 [1] 现场交易与签约成果 - 文化产品和旅游商品现场交易额达1.7亿元 [1] - 5场文旅产业洽谈活动达成合作交易8.1亿元 [1] - 文旅项目集中签约金额达232.8亿元 覆盖文化产业合作与客源互送等领域 [1][6] 外地观众与区域经济带动 - 22.5万人次观众中半数来自外地 [3] - 武汉市整体订房量同比增长43.5% 订单金额同比增长42.9% [3] - 国博中心周边酒店订房量同比翻番 餐饮企业营业额普遍增长50%以上 [3] 科技与文化融合展示 - 故宫博物院AR体验项目及户外文旅IP展演引发观展热潮 [2] - AI数字艺术展 沉浸式演艺 人机共舞等高科技体验成为焦点 [2] - 云梦睡虎地秦简造型LED屏等创新展示实现古今文化交融 [2] 文创产品销售表现 - 故宫博物院凤冠霞帔冰箱贴 国家博物馆凤冠系列冰箱贴等多款产品售罄 [4] - 甘肃省博物馆绿马奔奔玩偶 山西省博物馆鸮卣发夹等补货后再次售罄 [4] - 文旅装备展区达成意向合作项目10个 金额1.2亿元 飞机交易意向订单2400万元 [4] 线上销售与跨境合作 - 携程单场直播线上销售额突破5500万元 [4] - 海外B2B交易洽谈活动吸引50家海外旅行商与100家国内资源方对接 [5] - 26对海内外旅行商现场签约 交易额8200万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