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益德成闻药
icon
搜索文档
何以中国|中新网评:以六百年和合水韵,成世界之津,答时代之问
中国新闻网· 2025-08-09 19:05
天津历史文化与城市发展 - 天津城市发展核心围绕"水"展开,依托运河与海河形成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 [1] - 隋唐大运河贯通为天津奠定文明交融基础,地理优势促进多元文化汇聚 [1] - 元代漕运鼎盛期每年转运漕粮数百万石,运丁规模达12万人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商业传承 - 天津现有4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南北文化融合特征 [2] - 杨柳青木版年画融合南方文人画技法与宫廷雕刻工艺 [2] - 桂发祥十八街麻花、隆顺榕等老字号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产品远销海外 [2] 现代发展与国际交流 - 滨海新区自贸区成为中外企业"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平台 [2] - 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将在天津举办,突显城市国际文化交流地位 [3] - 天津以六百年历史积淀为基础,推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创新 [2][3] 产业经济特征 - 历史漕运经济催生商业繁荣,形成"五方杂处"的人口与产业格局 [1] - 妈祖信仰与北方祭祀融合形成的天津皇会具有规模效应 [2] - 中医药产业(如藿香正气水)通过传统秘方与现代技术结合实现国际化 [2]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来天津赴一场非遗之约!
中国新闻网· 2025-08-09 15:21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 天津拥有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包括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风筝魏制作技艺等 [1][3][5] - 天津非遗资源具有开放、包容、多元的独特气质,体现务实、乐天、进取的城市性格 [3] 杨柳青年画 - 杨柳青年画是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代表,采用木版套印和工笔彩绘工艺 [5] - 代表作品《莲年有余》以胖娃娃形象传递"连年有余"的吉祥寓意 [5][7] 泥人张彩塑 - 泥人张彩塑始于清道光年间,现已传承至第六代,以写实技艺著称 [7] - 作品如《蒋门神》《卖糖堆儿》形神兼具,展现市井生活百态 [7] 风筝魏制作技艺 - "风筝魏"创立于100多年前,可制作200余种可拆展风筝,包括平拍、立体、串式等类型 [9] - 风筝骨架轻韧抗风,彩绘细腻鲜活,兼具观赏性与便携性 [9] 天津传统美食非遗 - 狗不理包子以三肥七瘦肉馅、半发面工艺和时令配料为特色 [11][13] - 桂发祥十八街麻花采用20多道传统工艺,什锦馅酥条为核心,久放不绵 [13][15] 津门曲艺文化 - 天津是相声艺术成熟地,孕育马三立、侯宝林等大师,茶馆文化浓厚 [17][19] - 津门法鼓融合"坐敲""站打"形式,使用鼓、铙、钹等乐器营造热闹氛围 [19][21] 古典戏法技艺 - 天津戏法注重手上功夫和口彩配合,表演"捆绑藏掖撕携摘解"等技巧 [21][23] - 表演在四面围观下进行,不依赖声光电特效,展现东方智慧 [21] 非遗活动与传播 - "夜上津门·焰遇航母"音乐焰火秀吸引市民游客参与沉浸式体验 [3] - 2024京津冀非遗联展展示津门法鼓等传统技艺 [21] - 天津麻花文化节推出118斤巨型麻花,强化品牌文化传播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