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MRI)设备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磁共振成像设备行业产业链图谱、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MRI设备应用购买需求日益增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30 09:30
行业概况 - MRI设备利用生物体内氢核在磁场中的共振特性成像,技术基础为核磁共振理论 [1][2] - 工作原理包括扫描程序启动、梯度/射频信号生成、共振信号接收、图像重建等6个关键步骤 [2] - 设备按磁体类型分为常导型(已退出市场)、永磁型和超导型,其中超导型占比超90% [3][9] - 按场强分为低场(<0.5T)、中场(0.5-1.0T)、高场(1.5-3.0T)和超高场(>3.0T),1.5T和3.0T为主流机型,合计占比92.2% [3][10]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MRI市场规模达166亿元,较2017年90.2亿元增长84%,预计2030年将达227.6亿元 [1][7] - 1.5T设备占2024年装机量53.9%,3.0T占38.3%,两者因政策放开和国产化加速呈现下沉趋势 [10] - 超导MRI设备占据市场主导地位,2024年装机量占比超90% [9] 产业链与竞争格局 - 上游为超导磁体/梯度系统等核心部件,中游为设备制造商,下游为医院/影像中心等医疗机构 [5] - 市场CR4超80%,西门子医疗、联影医疗、GE医疗、飞利浦为四大主导品牌 [15] - 联影医疗市场份额显著提升,2024年营收103亿元,产品覆盖MR/CT/PET等140余款设备 [17] - 健信超导为全球第五大超导磁体供应商,2024年营收4.25亿元,产品供应西门子/联影等厂商 [19] 国产化进展 - 2024年MRI国产化率提升至35.1%(+2.6pct),其中国产1.5T设备市占率超53%,3.0T设备达17.1% [13] - 国产3.0T设备实现100%核心部件自主研发,突破光纤谱仪/双能梯度系统等技术瓶颈 [13] - 政策支持推动国产设备向高端市场渗透,如联影医疗1.5T市占率达24.4% [22] 技术趋势 - 向高场强(9.4T动物设备已突破)、多核成像(钠/磷/氙)方向发展,提升诊断精准度 [21] - AI技术深度融合,实现图像重建/病灶检测自动化,缩短扫描时间30%以上 [24] - 智能化推动远程诊断应用,缓解基层医疗机构放射科医生短缺问题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