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控制假肢

搜索文档
10年内,脑机产品的普及度“可能会超过手机”
财富FORTUNE· 2025-07-18 21:02
脑机接口技术概述 - 脑机接口被视为类似电力和互联网的基础底层技术 具有无限应用场景 包括肢体控制 感知增强和人机交互 [2][8] - 技术核心在于解码神经信号 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的双向交互 未来或实现大脑直接控制机器人 [8][29] - 当前技术阶段仍处于早期 对人类记忆和大脑的理解仅相当于"线虫"水平 复杂功能如记忆移植尚属科幻范畴 [27][33] 核心产品与应用场景 - 神经控制假肢已实现商业化 高端膝关节价格从80万元降至5万元 为欧美同类产品1/5-1/10 [11] - 触觉反馈技术取得突破 可模拟温度/压力感知 通过"肢体想象"训练使残疾人产生真实触觉 [17][18] - 非侵入式产品覆盖三大领域:残疾人辅助(300例浙江装配案例) 儿童孤独症干预(6岁前黄金期) 成人睡眠/焦虑管理 [16][23][22] 市场推广与商业模式 - 采用"高科技助残公益"模式 联合残联/基金会/企业(阿里巴巴 零跑汽车等) 通过捐赠降低用户支付门槛 [12][15] - 美国市场依赖医保体系(每4年免费更换假肢) 中国市场通过供应链降本和社会力量协同实现普惠 [11][14] - 行业教育成为关键挑战 需推动孤独症筛查等公共卫生政策(浙江纳入民生项目)提升认知 [24][25] 技术路线与行业生态 - 非侵入式定位差异化:针对非重症人群(残疾/失眠/多动症) 平衡医疗效果与风险 [20][21] - 侵入式与非侵入式非竞争关系 前者解决重度瘫痪等重大疾病 后者侧重日常可穿戴场景 [19][21] - 行业需要更多参与者共同开发潜力 中国"杭州六小龙"热度提升技术信心 [7][19] 未来发展趋势 - 5-10年内产品普及度或超手机 模糊健全人与残障人士界限 重新定义人机交互方式 [4][29] - 终极交互形态可能是脑电波直接交流 突破语言带宽限制 但需解决隐私控制问题 [26] - 三大发展方向:个体赋能(功能补偿) 技术普惠(价格可及) 交互颠覆(场景重构)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