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企支持贷
icon
搜索文档
把创新做成一种“气候”
人民日报· 2025-09-12 14:35
创新主体地位 - 广东约90%的科研机构设在企业,约90%的科研人员来自企业,约90%的研发经费和发明专利申请源自企业,确立了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1] - 组建国有企业创新联盟并委托华为等领军企业以“业主制”牵头攻关,将单点技术转化为产业链标准,实现“大象起舞” [1] - 搭建孵化载体并设立天使投资后补助项目,5年间使近400家初创型科技企业获得约25亿元投资,形成“蚂蚁雄兵”的格局 [1] 创新政策与机制改革 - 东莞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由科学家决定立项与经费使用,有研发团队将设备采购成本从900多万元降至三四百万元,节省经费可灵活调配至其他研究 [2] - 广东出台“科技金融15条”,截至6月底科技贷款余额达3.6万亿元,上半年科技保险为科技企业提供风险保障3.11万亿元 [2] - 深圳发布“宽容失败”指引,明确5项勤勉尽责条件和9种免责情形,为科研人员提供容错兜底机制 [2] 创新成果转化 - 广东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等制度,推动“先使用后付费”,去年全省专利转让和受让超14.1万次,技术交易额达2636.10亿元 [4] - 推广“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模式,建设共性技术平台和概念验证中心,促进产学研融通 [4] - 广东拥有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2023年以来发布4批次149个应用场景机会项目,促成90多个项目落地,为创新成果应用提供坚实支撑 [4] 人才支撑体系 - 广东一手抓育才,靶向培养拔尖人才、紧缺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一手抓引才,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工程师资格互认、跨区域科研资助和大科学装置共享 [5] - 高素质人才汇聚促进人才供给与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为产业创新活力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动能 [5] 创新生态系统 - 通过政策引导形成“大而强”和“小而专”企业各展其长的局面,营造“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环境 [2] - 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衔接、双向奔赴,使创新成果“落地生金” [5] - 创新驱动是制度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培育的系统工程,需政府有为、市场有效、转化有道、人才有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