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

搜索文档
打造“五个一”秸秆利用新格局
河南日报· 2025-06-19 07:31
河南省秸秆资源概况 - 河南是全国重要农业大省,常年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约1亿吨,居全国第二位[1] - 2024年秸秆可收集资源量7896.18万吨,其中小麦、玉米、花生、水稻四类作物占比96.48%[1] - 全省秸秆利用量7451.1万吨,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3%以上[1] 秸秆利用结构 - 肥料化利用占比74.4%,饲料化利用占比21.3%,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合计占比4.3%[1] - 重点发展饲料化和肥料化利用,同时拓展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途径[1] "一区"建设规划 - 建设秸秆沃土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衔接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2] - 推广深耕、堆沤还田技术,探索"地力加油站"模式[2] - 集成"秸—饲—肥、秸—沼—肥、秸—菌—肥"等绿色低碳循环模式[2] "一带"产业布局 - 以洛阳、南阳、驻马店、济源等养牛大县为核心打造秸秆饲料化产业带[2] - 重点支持秸秆饲用技术装备升级、收储体系建设和优质品牌培育[2] "一网"收储体系 - 构建覆盖全省的秸秆收储运营网络,以县域为单元规划布局[2] - 建设"乡镇标准化收储中心+村固定收储点"的县域全覆盖网络[2] "一盟"协同机制 - 组建河南省秸秆综合利用产业联盟[2] - 搭建"1+18+N"省市县三级信息化平台[2] "一路"高值化转型 - 发展秸秆食用菌基质、制糖、清洁造纸、生态板材等产业化方向[3] - 突破秸秆高值化利用技术瓶颈,推动"农头工尾"增值[3]
智慧农机驰骋齐鲁大地 刷新“三夏”生产进度条
中国新闻网· 2025-06-13 00:30
农业机械化应用 - 山东6000多万亩小麦成熟期广泛采用北斗导航、智能灌溉、智能烘干、水肥一体化等技术[1] - 新泰市宫北村1000多亩麦田实现收割脱粒、秸秆打捆回收、玉米播种机械化流水作业[1] - 聊城市茌平区北斗导航收割机作业效率提升近40%[2] - 宁阳县"三机协同"模式使单台农机日均作业面积从30亩提升至120亩[4] 智能农业技术成效 - 茌平区冯官屯镇水肥一体化系统节水30%以上,肥料利用率超60%,每亩增产100余斤小麦[2] - 阳谷县智能化烘干塔年处理粮食5000吨,精准调控温湿度避免霉变风险[2] - 郯城县泉源镇北斗导航播种机实现自主作业,效率高于人工播种[3] 政府支持措施 - 新泰市设立2个高速路口接机服务站,落实农机用油5%优惠政策,设立45处维修网点[1] - 阳谷县投入3000万元财政资金实施玉米单产提升项目,推广耐密良种、滴灌等技术[3] - 郯城县培育10家区域农机服务中心,推广整村联片作业模式,合作社每亩让利10元[3] 种植规模与结构 - 阳谷县计划夏播玉米80万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2.5万亩、纯大豆1.2万亩[3] - 临沂市郯城县68.2万亩小麦进入机收期[3] - 泰安市宁阳县69万亩麦田采用"农机服务套餐"实现快速收割[4] 农户经济效益 - 宫北村农户50多亩小麦通过专业秸秆清运节省人工和用药成本[1] - 东庄村"三机协同"模式使120亩地作业时间从15天缩短至3-4天,节省人工成本4000多元[4]
山东鄄城:秸秆综合利用带动农户减支增收
中国经济网· 2025-06-11 01:12
农业机械化与秸秆综合利用 - 山东菏泽市鄄城县董口镇采用"小麦收割+秸秆打捆"一体化作业模式,4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实现收割、脱粒、装车连贯作业,同时搂草机与打捆机配合将秸秆压实捆扎 [1] - 秸秆从农业废弃物转化为优质饲料、生物质燃料等资源,每亩地收割费用降至10元,显著低于常规市场价 [1] - 秸秆及时离田减少病虫害隐患,改善土壤透气性,为下季种植创造有利条件 [2] 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 董口镇推广高效智能农机设备保障小麦、玉米等作物颗粒归仓,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2] - 构建"收割+打捆+回收"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形成生物质燃料、有机肥料、饲料等多元产品 [2] -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有效遏制焚烧污染并带动农户减支增收 [2]
麦田之上
河南日报· 2025-06-09 07:37
农业经济贡献 - 河南用不足全国1/16的耕地产出全国1/10的粮食、1/4的小麦 [6] - 河南生产全国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4/5的酸辣粉 [6] - 每年向外调出原粮及制成品600多亿斤 [6] 农产品加工与创新 - 优质强筋小麦用于制作面包,弱筋小麦用于饼干和糕点 [7] - 麦秸秆在濮阳、开封被制成非遗秸秆画,形成文创新产业 [7] - 信阳将秸秆转化为无醛禾香板,应用于家具制作和装修领域 [7] 文旅融合 - 巩义宋陵遗址保护区的麦田成为今夏文旅新热点 [2] -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麦田落日音乐会吸引游客,形成文化体验 [13] - 麦田与历史遗址结合,展现跨越千年的麦收图景 [13] 文化自信与传承 - 麦田婚礼等文化活动体现故土情怀和乡愁 [9] - 河南的土地滋养艺术、涵养文化,厚植民族精神 [14] - 年轻人通过麦田和戏剧体验,增强文化自信 [13]
以“蔚蓝”为名,这支高校先锋队“智”理大气污染
中国青年报· 2025-06-08 09:03
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 - 2024年北京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0天,较2013年增加114天,创历史新高[1] - 北京工业大学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是首都大气治理的核心科技力量,累计承担5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 - 实验室荣获2020年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为国家重大活动空气质量保障提供科技支撑[1] 蔚蓝先锋队概况 - 团队成立于2018年,由博士生闻超玉领导,成员来自环境科学、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2] - 团队开创"科研+公益"双轮驱动模式,聚焦大气污染防治和公众环保意识提升[2] - 通过科技调研、技术宣讲等形式深入城乡基层普及环保知识[2] 农村清洁能源转型实践 - 团队在河北、山东等北方地区覆盖80个县393个村开展入户调研,构建国内最大规模农村取暖排放数据集[4] - 研发AI赋能的减污降碳热点识别模型,从空间、能源、污染三维度精细识别治理优先区域[4] - 提出分级治理策略:清洁能源可达区域优先替代,经济落后区域保留高效煤炉并强化排放控制[5] 秸秆焚烧治理创新 - 团队在吉林、河北邯郸等地调研秸秆焚烧现状,走访农户和基层管理人员[5] - 提出"可控焚烧边界"治理思路,平衡农民需求、环境承载和政策可持续性[6] - 自主研发秸秆焚烧环境影响评估平台,整合卫星遥感与地面监测数据开发智能监管系统[6] 产学研融合与社会责任 - 实验室引导青年学生走向社会一线,探索科研创新与社会责任融合路径[1] - 团队通过基层实践彰显青年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担当[6] - 实验室持续服务国家大气污染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需求[6]
研判2025!中国作物秸秆肥行业市场政策、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市场集中度较低[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9 09:53
作物秸秆肥市场概述 - 作物秸秆肥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方法转化为有机肥料,具有改良土壤、提供养分的功能 [1] - 秸秆有机组成主要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矿物质含量以钾、钙、硅为主,氮、磷含量因作物种类而异,豆科作物含氮较多,禾本科作物含钾较多 [1][2] - 产品分类包括单一作物秸秆肥与混合作物秸秆肥,以及固体型、液体型与复合型三种形态 [2] 市场政策环境 - 2023-2025年国家密集出台《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等12项政策,明确要求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率至86%以上,并健全收储运体系 [4][6] - 政策重点支持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等五化利用,推广科学还田技术,开发配套生物菌剂等产品 [6] - 2024年国务院提出构建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在长江、黄河流域实施污染治理项目,强化秸秆禁烧管控 [6] 产业链结构 - 上游:2024年我国秸秆理论资源量达9.94亿吨(+1.3%),其中玉米杆3.41亿吨、稻草2.22亿吨、麦杆1.75亿吨,提供充足原料 [9] - 中游:产品均价744元/吨,2024年市场规模164.42亿元,需求量2210万吨 [13] - 下游:粮食作物应用占比超50%,2024年粮食播种面积11932万公顷(+35万公顷),玉米、大豆分别增至4474/1033万公顷 [11] 竞争格局 - 行业呈现"小而散"特点,代表企业包括安徽瑞驰兰德、秸秆控股集团、根力多生物科技等7家,集中分布于北京、河北、山东 [15] - 西安秦衡生态科技专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提供耕地质量提升解决方案 [17] - 山东泉林嘉有年产60万吨黄腐酸产品,开发五大系列功能肥料 [19] 发展趋势 - 产品创新:开发生物有机肥、复合肥等新型功能肥料,满足差异化需求 [21] - 产业链优化:建立高效收储体系,采用环保生产工艺,强化品牌服务 [21] - 政策驱动:秸秆科学还田技术推广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将持续扩大市场需求 [6][21]
聚维元创:秸秆糖开放公测|1000份样品等你来拿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5-29 09:36
行业动态 - 第十届生物基大会暨展览在上海举办 聚维元创展示了秸秆源葡萄糖、木质素、低聚木糖、非粮丁二酸等系列产品 [1] - 聚维元创获得生物基行业创新评选第三届新叶奖最具商业价值奖 [1] 公司技术 - 聚维元创以秸秆为原料开发普适性、高品质的葡萄糖碳源 已建立秸秆糖化和生物制造全链条自研自产能力 [6] - 公司拥有10万吨/年秸秆转化能力 秸秆糖源可广泛用于生物基材料、精细化学品、动物营养品、工业酶等各类生物产品的制备 [6] - 在国际上率先打通具备商业可行性的秸秆糖化和生物合成技术路线 [11] 公司背景 - 核心管理团队来自清华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 具备全链条自研自产能力 [11] - 团队在基因工程、代谢工程、生物化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学科积累大量研发成果 [11] - 企业总部及研发中心位于苏州 在江苏、山东等地建有十万吨级生产基地 [11] 产品推广 - 公司开放1000份样品免费申领 包括50%浓度秸秆糖浆1kg [5][6] - 样品申请流程包括申领、收集筛选、项目跟踪三个阶段 [6][8][9] - 对有成效的申请单位将继续提供下一阶段样品并跟进 [10]
秸秆变身“金疙瘩” 农科专家让农业废弃物“香”起来
新华日报· 2025-05-28 06:11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 江苏省农科院资环所专家提出"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五化技术路径,推动农业废弃物秸秆资源化利用 [1] - 研发秸秆基质块/盘可替代不可降解塑料秧盘,培育的秧苗符合水稻机插标准,提高移栽效率并促进增产 [1] - 开发秸秆基全生物降解地膜,具有环保、增温保墒、抑制杂草等多重功效,解决传统地膜污染问题 [1] 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 - 秸秆腐熟有机肥需遵循"有机无机合理配比"原则,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无机肥快速补充养分 [1] - 太仓市"一厂六中心"项目中引入废气收集处理系统,解决发酵异味问题并实现养分元素循环利用 [1] - 江苏省境博汇科技公司在资环所技术指导下,提升秸秆肥料化利用效率和环保性 [1] 太仓市秸秆利用现状与规划 - 太仓常年农作物秸秆总量超16万吨,可收集量超10万吨 [2] - 2024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离田率突破16.8% [2] - 计划2024年将离田率再提升近8个百分点,构建"收储运销一体化+高值化利用"全产业链模式 [2]
绿色循环链扮靓美丽乡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0 05:22
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 - 使用秸秆青贮收割机后,玉米秸秆收割效率大幅提升,一亩地仅需20分钟即可完成收割并直接使用[1] - 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可替代豆粕、玉米、麦麸等高价精饲料,降低养殖成本,且无需添加其他成分[1] - 玉米秸秆具有鲜嫩汁多、气味芳香、适口性好等特性,可改善牛肉质量并减少牛群消化系统疾病[1] - 当地已形成规模化利用示范效应,孵化出多家年利用青贮玉米秸秆超500吨的养殖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 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成效 - 绩溪县采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组合策略推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5%[2] - 全县已培育40家秸秆利用量超50吨的经营主体,其中10家企业年处理量超过500吨[2] 养殖粪污资源化处理模式 - 采用"联户分散收集-集中收储生态利用"模式处理散养户粪污,建成22个总计498.5立方米的污水收集池[4] - 处理后的养殖污水免费供给村民用于农作物种植,形成粪污利用-绿色种植的生态闭环[4] - 试点成功后投入1600万元新安江生态补偿资金推广至三镇,结合农村改厕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4] 农业绿色转型成果 - 通过资源化利用构建绿色循环链条,显著减少农业面源污染[5] - 形成可复制、可持续的农业废弃物处理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路径[5]
一季度肉牛价格明显回升!当前市场牛肉价格如何?记者探访→
搜狐财经· 2025-05-13 15:31
肉牛市场行情回暖 - 全国活牛价格持续回升 肉牛养殖亏损逐步减轻 [1] - 3月以来牛肉市场价格逐步回暖 4月吉林多地牛肉价格明显上涨 [3][5] - 长春活牛交易市场Q2交易量提升 价格达13.5-14.5元/斤 [7] 吉林省产业扶持政策 - 投入4775万元实施优质肉牛冻精免费发放全覆盖 降低养殖成本 [9] - 推出"茎穗兼收"作业补贴政策 推广发酵秸秆饲料替代干草 [11] - 发酵饲料可使500斤育肥牛多产肉50-80斤 达1450-1480斤 [13] 产业技术升级成效 - 通过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和节约饲养成本双向提升综合产能 [15] - 改良后的肉牛品质更好 养殖效益显著增加 [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