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综合利用

搜索文档
我省粮食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九成
辽宁日报· 2025-07-18 09:56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 鞍山恒隆新能源有限公司通过厌氧发酵技术将玉米秸秆和牛粪转化为符合国家标准的天然气并输入城市管网[1] - 秸秆综合利用采用"五化"方法(饲料化、燃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原料化)推动资源高效转化[1] - 秸秆炭基肥利用增效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十大引领性技术[2] - 秸秆直燃锅炉技术作为典型在全国推广[2] 秸秆利用成效 - 该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16%较2015年提高13个百分点[1] - 秸秆还田面积显著:保护性耕作1350万亩黑土地保护秸秆还田400万亩"有机肥+秸秆"还田200万亩[1] - 秸秆还田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化肥使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亩均效益[1] - 秸秆饲料化为1100多万头草食家畜提供饲料支持"秸秆变肉"行动[2] 燃料化应用进展 - 新增3家大型生物天然气企业[2] - 新增秸秆打捆直燃锅炉20套总吨位1000蒸吨实现供暖面积430万平方米[2] - 秸秆替代化石能源助力农村清洁取暖[2] 环境与社会效益 - 秸秆利用减少露天焚烧、随意丢弃现象[2] - 全省14个城市空气质量6项指标首次全部达标PM2.5浓度、优良天数比例提前实现"十四五"目标[2] 标准与技术体系 - 现有秸秆综合利用和黑土地保护相关地方标准38项涵盖技术方法、农机产品等[2] - 设施农业蔬菜秸秆处置技术需攻关辽西地区实践全量原位序时还田循环利用技术[2]
秸尽其用 有多少种可能
河南日报· 2025-06-19 07:31
秸秆资源概况 - 河南常年产生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约1亿吨,居全国第二位 [6] - 秸秆被称为"另一半农业",从废弃物转变为资源 [6] 政策与监管演变 - 2017年起应用"蓝天卫士"监控系统,建成2214个四级平台,安装摄像头近2万个 [7] - 7年来全省秸秆焚烧火点下降90%以上 [7] - 2014年国家发布《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目录》,提出"五料化"利用途径 [10] - 河南连续10年争取中央财政项目资金,建设224个批次项目县 [10] 当前利用格局 - 河南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8.3%) [14] - 肥料化利用占比74.4%(主要还田),饲料化21.3%,基料化0.6%,能源化3.2%,原料化0.5% [15] - 洛阳、漯河部分县区利用率达96%以上 [14] 典型利用案例 - 原阳县欣荣草制品公司年收购秸秆7000吨,草制品总产值1500万元 [11] - 桐柏县豫岗生物能源公司将秸秆制成生物质颗粒燃料 [12] - 河南中海博能公司日产沼气2万立方米,覆盖2万余户居民 [12] - 舞阳县富莱特农业科技产业园预计年消纳秸秆16万吨,产食用菌6860吨 [12] - 南阳天益发电公司年消纳秸秆15万吨,发电效率提升20%-30%,吨利润260元 [12] 产业瓶颈与发展方向 - 与安徽产业化利用量占比(58.55%)存在差距 [15] - 秸秆离田成本高主因收储运体系不健全 [18] - 2025年计划建设100个标准化收储中心,打造5-8个重点县 [18] - 构建"五个一"体系:沃土示范区、饲料产业带、收储运网络、产业联盟、高值化路径 [18]
打造“五个一”秸秆利用新格局
河南日报· 2025-06-19 07:31
河南省秸秆资源概况 - 河南是全国重要农业大省,常年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约1亿吨,居全国第二位[1] - 2024年秸秆可收集资源量7896.18万吨,其中小麦、玉米、花生、水稻四类作物占比96.48%[1] - 全省秸秆利用量7451.1万吨,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3%以上[1] 秸秆利用结构 - 肥料化利用占比74.4%,饲料化利用占比21.3%,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合计占比4.3%[1] - 重点发展饲料化和肥料化利用,同时拓展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途径[1] "一区"建设规划 - 建设秸秆沃土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衔接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2] - 推广深耕、堆沤还田技术,探索"地力加油站"模式[2] - 集成"秸—饲—肥、秸—沼—肥、秸—菌—肥"等绿色低碳循环模式[2] "一带"产业布局 - 以洛阳、南阳、驻马店、济源等养牛大县为核心打造秸秆饲料化产业带[2] - 重点支持秸秆饲用技术装备升级、收储体系建设和优质品牌培育[2] "一网"收储体系 - 构建覆盖全省的秸秆收储运营网络,以县域为单元规划布局[2] - 建设"乡镇标准化收储中心+村固定收储点"的县域全覆盖网络[2] "一盟"协同机制 - 组建河南省秸秆综合利用产业联盟[2] - 搭建"1+18+N"省市县三级信息化平台[2] "一路"高值化转型 - 发展秸秆食用菌基质、制糖、清洁造纸、生态板材等产业化方向[3] - 突破秸秆高值化利用技术瓶颈,推动"农头工尾"增值[3]
山东鄄城:秸秆综合利用带动农户减支增收
中国经济网· 2025-06-11 01:12
农业机械化与秸秆综合利用 - 山东菏泽市鄄城县董口镇采用"小麦收割+秸秆打捆"一体化作业模式,4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实现收割、脱粒、装车连贯作业,同时搂草机与打捆机配合将秸秆压实捆扎 [1] - 秸秆从农业废弃物转化为优质饲料、生物质燃料等资源,每亩地收割费用降至10元,显著低于常规市场价 [1] - 秸秆及时离田减少病虫害隐患,改善土壤透气性,为下季种植创造有利条件 [2] 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 董口镇推广高效智能农机设备保障小麦、玉米等作物颗粒归仓,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2] - 构建"收割+打捆+回收"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秸秆资源化利用,形成生物质燃料、有机肥料、饲料等多元产品 [2] -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有效遏制焚烧污染并带动农户减支增收 [2]
黑龙江绥化市多举措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08 07:19
粮食生产全链条推进 - 全市2779万亩粮食作物种植计划全面完成 备春耕进度较往年提前15天 [1] - 农资供应稳定有序 种子下摆到户75.9%(9.13万吨) 化肥下摆64.73%(93.52万吨) 农机具检修率达88.75%(44.47万台套) [1] - 创新金融助农产品 农商银行"种植快贷"办贷时间压缩至十多分钟 建设银行"农户信用贷"利率低至3厘5 [1] 科技赋能与现代农业建设 - 印发《2025年备春耕指导意见》 成立5个单产提升专家小组 开展"田间课堂"培训 [2] - 11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完成规划 包括28个垦地共建园区 打造"百园示范带" [2] - 推广高产技术 大垄密植面积达582万亩(同比增439万亩) 实施水肥一体化超24万亩 [2] - 秸秆综合利用采用"一主两辅"模式(肥料化为主 饲料化 燃料化为辅) [2] 农资监管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 三部门联合开展农资监管执法 完成10个县区2轮巡查 查处案件13起 整改17起 [3] - 2024年超长期国债项目复工106.69万亩(完成率19.66%) 资金拨付率15.52% [3] - 2025年申报7个国债项目 建设面积146.6万亩 资金总额36.11亿元 [3] - 推进定制农业 种植业定制40万亩以上 养殖业定制39万头(只) 计划建立10个展示基地 [3] 农村经济管理优化 - "三资"管理专项整治整改问题747个 产权交易平台成交10232宗 总金额1.49亿元 村集体增收1504.5万元 [4] - 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制度 化解村级债务14.31亿元 [4]
2025年中国秸秆垃圾处理行业发展背景、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市场格局较为分散[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06 09:40
行业概述 - 秸秆垃圾处理是指对农作物秸秆进行收集、运输、储存、处理和利用的一系列活动,旨在减少环境污染并实现资源有效利用,主要方式包括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和基料化处理 [2] - 2024年我国秸秆垃圾处理行业市场规模达600亿元,同比增长9.1%,政策推动下形成以肥料化、饲料化为主,兼顾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的多元利用格局 [1][11] - 2024年我国秸秆理论资源量达9.94亿吨,同比增长1.3%,其中玉米杆占比最高(3.41亿吨),其次为稻草(2.22亿吨)和麦杆(1.75亿吨) [9] 政策支持 - 国家密集出台政策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包括《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等,要求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6%以上 [6][7] - 政策明确分区域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如翻埋、碎混),建设科学还田样板,并鼓励开发秸秆生物菌剂、酶制剂等配套产品 [7] - 地方政府如湖南省出台专项规定,规范露天焚烧并提高综合利用水平,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 [7] 产业链分析 - **上游**:以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秸秆为主,配套秸秆收集运输及机械设备行业 [8] - **中游**:处理方式多样化,能源化处理包括发电、制气(如沼气用于生活燃料)、生物炭生产;原料化处理涵盖造纸、建材(如墙体材料)及工艺品制造 [5][8][9] - **下游**:应用场景多元,有机肥改善土壤肥力,青贮饲料供应畜牧业,电力并入电网,建材进入建筑领域,工艺品销往消费市场 [8][9] 竞争格局 - 行业参与者以中小企业为主,市场分散,代表企业包括国能生物发电(生物质发电及钾肥生产)、万华生态(秸秆生态板材)、圣泉集团(生物质精炼技术)等 [13][14][15][16] - 圣泉集团2024年营业总收入100.2亿元,毛利率23.61%,其"圣泉法"技术实现秸秆三素高效分离,生产纤维素材料、生物航煤等百种产品,技术入选国家绿色推广目录 [18] - 万华生态的"禾香板"以秸秆为原料,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减少森林砍伐并推动人造板产业绿色升级 [15] 发展趋势 - 产业链纵向延伸,上游加强收集设备研发,下游拓展至生物质能源、有机肥料等产品线,形成全链条以提高附加值 [20] - 秸秆资源丰富地区将形成产业集群,促进技术交流与资源共享,优化区域资源配置 [20]
绿色循环链扮靓美丽乡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0 05:22
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 - 使用秸秆青贮收割机后,玉米秸秆收割效率大幅提升,一亩地仅需20分钟即可完成收割并直接使用[1] - 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可替代豆粕、玉米、麦麸等高价精饲料,降低养殖成本,且无需添加其他成分[1] - 玉米秸秆具有鲜嫩汁多、气味芳香、适口性好等特性,可改善牛肉质量并减少牛群消化系统疾病[1] - 当地已形成规模化利用示范效应,孵化出多家年利用青贮玉米秸秆超500吨的养殖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 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成效 - 绩溪县采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组合策略推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5%[2] - 全县已培育40家秸秆利用量超50吨的经营主体,其中10家企业年处理量超过500吨[2] 养殖粪污资源化处理模式 - 采用"联户分散收集-集中收储生态利用"模式处理散养户粪污,建成22个总计498.5立方米的污水收集池[4] - 处理后的养殖污水免费供给村民用于农作物种植,形成粪污利用-绿色种植的生态闭环[4] - 试点成功后投入1600万元新安江生态补偿资金推广至三镇,结合农村改厕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4] 农业绿色转型成果 - 通过资源化利用构建绿色循环链条,显著减少农业面源污染[5] - 形成可复制、可持续的农业废弃物处理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路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