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第一代人形机器人产品T1
icon
搜索文档
这一次,带领中国足球夺冠的是机器人
新京报· 2025-08-20 08:07
赛事概况 - 机器人历史上首场5V5足球决赛于8月17日举行 参赛队伍为清华大学火神队和德国莱比锡应用科学大学HTWK队 两队分别获得今年7月机器人世界杯成人尺寸组与小型组冠军[2] - 比赛全程由机器人自主决策 使用同型号机器人 胜负取决于算法优化能力 机器人动作仍显笨拙 频繁跌倒碰撞且常迷失方向[2] - 决赛采用上下半场各15分钟赛制 规则沿袭人类足球但简化 包含出界球、角球、球门球设置 以及黄牌红牌处罚机制[3] 技术突破 - 基础机器人由加速进化公司提供 身高1.2米 体重30公斤 电池续航两小时行走或四小时站立 配备开源代码 可自主起身并完成基础踢球动作[4] - 火神队采用端到端深度学习算法 将找球、接近球、对准球门、射门等步骤整合 实现视觉与行动统一 使机器人动作更连贯丝滑[7] - 射门技术实现突破 通过代码训练出足弓推射技能 接触面大且方向可控 决赛中凭借此技术打入制胜球[8][9] - 机器人通过局域网以毫秒级速度共享球场信息 无需语言即可协同互动 此能力超越人类生理限制[10][11] 成本与性能演进 - 人形机器人硬件成本从七八年前的百万元级降至目前20万元以内 性能实现代际提升 1.2米机器人重量优化至30公斤 便于运输[12][13] - 赛事规则革新 取消保护员制度并将2V2升级为3V3赛制 提升比赛流畅性与竞技性 此变革由火神队推动并在2023年国际赛事中正式采纳[13][14] - 技术进步显著:跌倒起身时间从10秒缩短至1秒 球体识别算法可识别月牙状轮廓遮挡 关节过热和断电宕机问题得到解决[16][17] 商业化应用 - 足球场被视作技术"摇篮" 机器人通过足球训练获得的技能可迁移至工业、服务领域 现有应用场景包括养老陪护、博物馆讲解等[15] - 赛事展现商业潜力 各队伍形成差异化战术风格(激进进攻/严密防守/综合策略) 提升观赏性 社交媒体传播带动公众关注度提升[18] - 行业处于0-1理论突破期 发展速度加快(1年进展相当于过去5年) 拟人化外形设计增强亲和力 适配人类基础设施[16][17] 行业愿景 - 机器人世界杯设立2050年目标:组建11人机器人足球队击败人类世界杯冠军队 虽被视为挑战但持续推动技术迭代[14] - 人形机器人发展阶段定义为1(理论成熟)、10(技术成熟)、10-100(规模化生产) 当前所有研究均处于0-1突破期[18] - 大模型技术成为底层逻辑(如ChatGPT) 推动行业进入发展风口 抗干扰能力通过暴力测试验证(10公斤撞击不倒/百次摔跌自主起身/20场撞击后正常运行)[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