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箱包等)
icon
搜索文档
“市内免税店”和机场免税店有何不同?
搜狐财经· 2025-05-05 21:37
免税店政策扩围 - 财政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明确自2024年10月1日起在8个城市(广州、成都、深圳、天津、武汉、西安、长沙、福州)各新设1家市内免税店[2] - 政策通过"新增+转型"方式将原有6家市内免税店扩围至27家以释放文旅魅力并带动免税经济升级[4] - 市内免税店销售对象为60日内出境的旅客包括中国籍旅客和外国游客[6] 免税商品优势 - 免税商品免征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或享受退(免)税国产商品价格优势显著[2] - 化妆品在免税店购买可避免13%增值税和15%消费税(高档化妆品)[5] - 商品类目涵盖国际品牌直采和中国特色商品品质与价格双重保障[5] 市内免税店制度特点 - 购物额度不设上限但需符合海关自用合理数量规定利于高客单价商品销售[7] - 商品突出中国特色鼓励销售国货"潮品"及中华文化特色产品[7] - 采用"市内选购、离境提货"模式选址便利且购物时间灵活[8] 行业发展趋势 - 2024年1-7月全国口岸出入境人员达3.41亿人次同比增长62.34%跨境游双向升温推动免税需求[4] - 国际趋势显示市内免税店是多元化免税经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9] - 需通过牌照招标和阶梯收费等机制保障公平竞争借鉴韩国经验[9] 经营规范要求 - 设置需综合考虑经营成本、资源节约及监管便利性[9] - 加强海关全流程管理防范"套代购"走私风险落实地方政府反走私责任[10] - 细化旅客购买资格确认及商品再次入境征税规则[10]
2024年中国文旅IP商业化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5-05 21:10
文旅IP商业化概览 - 文旅IP定义为在文旅目的地诞生、与当地文化深度绑定的高辨识度知识产权或创意成果,具有延展性强和受众广泛的特点 [6][7] - 与娱乐IP相比,文旅IP核心为中国本土文化元素,能引发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并带来跨区域经济效益 [6][7] - 文旅IP分为八大类:事件IP、建筑IP、场馆IP、文物IP、文学IP、景观IP、人物IP和作品IP [8][9] - 开发流程包括解码文化基因、提升核心价值、洞察市场需求、构建IP体系和衍生产品开发五个步骤 [10] - 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2013-2017年概念引入、2017-2020年探索融合、2020-2022年数字化转型、2022年至今高速发展期 [11][12] - 商业化模式通过实物周边、虚拟产品、服务体验活动和公共文化空间实现 [13][14] 市场现状 - 2024年中国文旅IP商业化市场规模超4300亿元,预计2027年达近7000亿元 [2] - 产业链分为上游IP设计孵化、中游IP运营变现和下游消费者三个环节 [2] - 实物周边品类和功能不断拓展,跨界联名受追捧 [2] - 虚拟作品中数字藏品成为高效变现途径,影视文娱也助力商业化 [2] - 服务及体验方面,新兴科技赋能文旅演艺降本增收,展览线上线下共同发展 [2] - 故宫宫廷文化和浙江文投是成功案例,社交媒体上文旅IP热度攀升,UGC内容带动作用明显 [2] 消费者洞察 - 消费者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以18-40岁的已婚已育中青年和中产群体为主 [3] - 偏好国潮风、民族风产品,看重文化价值,社媒平台是主要信息获取渠道 [3] - 线上消费青睐电商和社媒平台,偏好工艺品类等;线下常选择零售集合店和文旅目的地,对工艺品类产品和沉浸式体验服务兴趣浓厚 [3] - 消费者需求多元,期望产品创新、定价合理,融入科技元素,提高参与度 [3] - 目前产品质量、同质化等问题较为突出 [3] 趋势展望与专家观点 - 文旅IP出海进程加快,带来海外商业化增量 [4] - 同界联合利于扩大文化传播、加强产业联动 [4] - 文旅IP将逐步升级,从地方走向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 [4] - 专家认为文旅IP需具备流量吸引力和内容创造能力,数字化是趋势 [4] - 应结合市场需求,打造创新产品和体验场景,推动文旅融合可持续发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