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肉桂丸
搜索文档
“主播同款”白桦树汁咋变了味?记者调查网购“展A发B”乱象
新浪财经· 2025-09-29 09:25
直播带货行业“货不对板”现象 - 电商领域频繁出现“宣传展示A品牌商品,收到实物却是B品牌商品”的问题,使消费者陷入“所见非所得”陷阱[1] - 知名主播推荐的白桦树汁产品宣传为“100%原汁”,实际到手商品为另一品牌且标注为“白桦树汁味无气苏打水饮料”,配料表包含“白桦树浓缩液”[1] - 消费者以18.9元购买一箱9瓶产品后发现产品包装、品牌与直播间展示的玻璃瓶装知名品牌完全不符[1] 品牌方声誉与权益受损 - 未获授权的直播间打着品牌旗号销售商品,订单与品牌方记录不符,导致品牌方为假货问题“背锅”[2] - 购买到假货的消费者向正牌品牌方投诉索赔,品牌商誉受到影响[2] - 品牌官方客服确认未授权相关厂家生产,消费者可能买到“山寨”产品,如空调外机印着另一品牌标识且无正规出厂编号[3] 相关法律责任认定 - “展示A品牌、发货B品牌”的“调包计”行为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并损害品牌方声誉,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3] - 商家若构成欺诈应承担“退一赔三”民事责任,若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还需承担侵权赔偿及面临行政处罚[4] - 主播若明知或应知“货不对板”仍推广则构成共同侵权承担连带责任,头部主播更应严格履行选品审核义务[4] 平台责任与监管措施 - 平台不能以“仅提供交易场所”为由推卸责任,若知道或应当知道问题却未采取必要措施需承担连带责任[4] - 监管部门应从严处罚,对查实行为处以罚款并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与直播平台对接获取违规数据[5] - 平台应加强实时监控,利用AI技术对比直播间展示商品与后台备案信息,对高投诉高销量直播间加大人工巡查[6] 行业治理与消费者保护 - 企业应加快防伪溯源体系建设,推广“一物一码”技术,加强授权经销商管理并定期排查线上“山寨商品”[6] - 由知名品牌牵头联合成立“正品联盟”,共享侵权信息并对虚假宣传商家进行联合抵制[6] - 消费者需留存证据,发现问题时及时通过平台投诉通道、12315平台等提出“退一赔三”合法诉求[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