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B

搜索文档
新华网财经观察丨保健品“营养指导”乱象调查
新华网· 2025-07-29 14:11
保健品行业乱象 - 保健品销售人员冒充"营养师"进行不专业指导 夸大产品功效并建议超量服用 如维生素C建议日服30-40片远超包装标注的1-2片 [2] - 线上社交平台和线下健康讲座中 "营养师"人设成为销售转化率最高的营销手段 但实际缺乏专业资质 [2][7] - 销售人员通过短期速成课程获取"营养顾问"等证书 利用"专业形象"开展直播带货和群聊推销 推荐方案缺乏个性化评估 [7][9] 营销手法分析 - 企业为销售人员提供标准化"话术手册"和"配方模板" 使用"擦边词汇"营造专业形象诱导购买 [13] - 销售模式从传统店铺演变为互联网线上销售 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和微信社群成为主要渠道 [12][13] - 营销话术中普遍暗示产品具有"治病""降三高""防癌抗癌"功能 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和广告法 [10][13] 行业监管现状 - 保健食品抽检合格率达99.5% 但44%重大案件涉及夸大宣传 19%涉及违法广告 [19][20] - 市场监管总局开展五年专项清理行动 重点打击虚假宣传和违法广告行为 [19] - 保健食品需标注"蓝帽子"标志和批准文号 产品信息可在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查询 [22] 消费者识别指南 - 选购需遵循"123法则":查蓝帽子批号、看标签信息、控食用量 [22] - 警惕"三无"产品混充保健品 如理疗床垫等功能性产品缺乏法律定义 [19] - 避免参与免费试用、健康讲座等营销活动 保留聊天记录和支付凭证作为维权证据 [17][22] 法律维权案例 - 重庆"减肥诈骗"案涉案2.9亿元 主犯因冒充营养师推销被判无期徒刑 [15] - 湖北养老产品诈骗案中被告人虚构保健品药用功效 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16] - 河南某公司因广告演员伪装专家宣称保健食品治病功能被罚款122.48万元 [17]
维生素B竟能缓解这么多小毛病!正确补充方式→
央视新闻· 2025-05-29 00:33
B族维生素概述 - B族维生素是一个大家族,包括维生素B1、B2、B3、B5、B6、B9、B12等,均为人体必需营养素 [1] - 每种B族维生素具有独特生理功能,缺乏任何一种都可能对身体产生危害 [1] 各类B族维生素功能及缺乏症状 维生素B1 - 缺乏导致脚气病,表现为下肢神经炎,严重者出现全身浮肿、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2] - 补充来源包括豆类、种子外皮、胚芽、酵母、动物内脏和瘦肉等 [2] 维生素B2 - 缺乏可引起口角炎、唇炎、阴囊炎、眼睑炎等症状 [3] - 补充来源包括奶制品、肉类、蛋类、肝脏等 [4] 维生素B3 - 缺乏引起糙皮病,表现为皮炎、腹泻及痴呆等 [5] - 补充来源包括酵母、肉类、肝脏、谷类、菜豆等 [6] 维生素B5 - 缺乏时易疲劳、食欲不振、恶心等 [7] - 补充来源包括鸡肉、牛肉、肝脏、谷类、土豆、西红柿等 [8] 维生素B6 - 缺乏引起末梢神经炎、唇炎、舌炎、皮脂溢出和小细胞性贫血等 [9] - 补充来源包括肝脏、鱼类、肉类、全麦、坚果、豆类、蛋黄和酵母等 [10] 维生素B9(叶酸) - 缺乏可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孕期缺乏可致胎儿神经管畸形、唇腭裂等 [11][12] - 补充来源包括绿叶蔬菜、水果、酵母和肝脏等 [12] 维生素B12 - 缺乏可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多见于严重吸收障碍者及长期素食者 [13] - 补充来源包括动物性食物(如肝脏),植物中不存在 [13] 补充建议 - B族维生素广泛存在于动物内脏、豆类、乳蛋类、畜禽鱼肉类、粗粮等食物中 [14] - 膳食均衡者一般不会出现B族维生素缺乏,无需额外补充 [14][16] - 水溶性特性使过量摄入会随尿液排出 [14] - 特殊人群(如挑食者、孕妇、消化吸收功能减退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