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
搜索文档
石药集团前三季度营收净利双双下降,成药业务收入降幅明显
搜狐财经· 2025-11-20 15:41
撇除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的公平值变动及以股份为基础之雇员酬金开支后,公司股东应占基本 溢利为人民币30.7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3.0%。公司股东应占呈报溢利的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 30.72分,较去年同期减少4.1%。 在业务分部中,成药业务收入为154.5亿元,同比下降17.2%,主要受到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及国家医保药 品目录内药品价格调整的影响。原料产品业务收入为30.06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维生素C产品销 售收入为17.88亿元,同比增长22.3%。功能食品及其他业务收入为14.35亿元,同比增长11.2%。公司在 研发方面的投入也有所增加,研发费用为41.85亿元,同比增长7.9%,约占成药业务收入的27.1%。 11月20日,石药集团(01093)发布公告,报告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9个月的未审计综合业绩。2025年 前三季度,公司收入198.9亿元,同比下降12.3%;公司归母净利润为35.11亿元,同比下降7.1%;经调 整净利润为30.79亿元,同比下降23%。 石药集团研发费用较去年同期增加7.9%至人民币41.85亿元,约占成药业务收入27.1%。目前有近90个产 品 ...
2025年中国营养补充剂消费洞察报告
艾瑞咨询· 2025-11-12 17:10
全球与中国营养补充剂市场格局 - 全球营养补充剂市场预计从2024年的1892亿美元增长至2034年的402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8% [6][8] - 市场增长由健康意识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预防、老龄化趋势、现代生活方式导致基础营养素摄入不足、产品创新与供应链升级四重因素驱动 [6][10][11] - 2024年亚太地区以38%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首位,中国市场以10%的增速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增长极,显著高于北美8%和欧洲7%的增速 [13][14][16] 中国市场核心表现与驱动因素 - 中国营养补充剂市场2024年规模达259亿美元,预计2034年增至466亿美元,复合增长率10.4%领跑全球 [19][20] - 维生素成分占比29.5%,片剂剂型占比31.7%,成人用产品占据人群细分市场62.9%的最大份额 [19][20] - 增长动能来自政策端如《健康中国2030》背书、需求端银发经济与年轻养生需求释放、消费端收入增长与消费升级 [19][20] 中国市场渠道与竞争格局 - 电商渠道以56%的占比成为主导销售渠道,2024年保持超20%增长,而直销和药店份额分别萎缩至20.8%和16.4% [23][24] - 市场集中度较低,2023年CR10仅40%,线上CR10低至25%,多数品牌份额在1%-3%之间,为差异化品牌提供突围机会 [23][24] - 跨境进口营养保健食品市场2008-2024年进口额从4.1亿美元增至77.5亿美元,16年复合增长率达20.2%,头部五强品牌占据超60%市场份额 [26][27] 中国市场增长潜力与对标 - 2023年中国人均消费仅23.3美元,仅为美国的22%;整体渗透率不足30%,远低于美国超50%的水平;粘性用户仅占10%,而美国高达60% [28][29] - 日本市场2024年规模达133.2亿美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11.3%,其分级管理制度、成熟消费习惯与丰富产品矩阵为中国市场提供借鉴范本 [30][31][32] - 日本品牌FANCL以18%的市占率领跑当地市场,拥有200余名研发人员及208项专利,产品矩阵涵盖15大产品线114种产品 [35][36] 行业发展趋势与创新实践 - 线上销售数据显示益生菌、维生素C、维生素D等免疫力相关产品保持稳定销量,铁元素成为明星品类,肽类、精氨酸等新兴品类呈现高速增长潜力 [39][40][41] - 当前市场存在跟风消费与标准化供给失衡现象,专家建议消费者回归科学理性,优先关注产品安全性与体质适配性,按自身饮食短板补充 [44][45][46] - 亚洲人群因膳食结构、烹饪习惯与体质基因差异导致独特营养需求,如钙摄入量仅达推荐量四成,乳糖不耐受患病率达60%-100% [47][48][50] 分龄分性别营养策略的科学基础与市场共识 - 94%的消费者认可分年龄补充,87%认可分性别补充,认为生理结构、激素水平及功能需求差异是关键原因 [71][72] - 分龄营养策略基于年龄生理差异与性别代谢特性,美国NIH指出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因年龄和性别而异,50岁后B12吸收率下降 [65][66] - FANCL于2015年推出全球首款成人分龄营养包,覆盖20+至60+年龄分层和男女专属配方,每袋科学配比27-38种营养成分 [75][76] 中国消费者需求与行为洞察 - 超六成消费者已建立主动评估身体营养素状态的意识,22%将营养补充作为"未病先防"的生活方式延伸,判断方式包括身体症状、体检报告等 [81][82] - 社媒舆情数据显示心脑血管、肝脏健康、睡眠问题、骨骼健康、气血调理、体重管理六大细分赛道热度显著攀升,同比增幅最高达66% [91][92][93] - 消费者营养补充理念从"高含量"转向"高吸收",92%认同高吸收率、89%认同科学配比,吸收率受营养素搭配、个人体质、生产工艺等因素影响 [122][123] 消费者痛点与未来期待 - 消费者面临"吃什么""怎么吃""如何搭配"三大核心困扰,多产品搭配时50%担心营养素相互冲突,38%担心过量摄入,34%因服用繁琐难以坚持 [132][133][137] - 痛点呈现性别分化,女性47%担心长期服用安全性,39%不知如何科学搭配;男性52%希望避免复杂搭配,48%存在特定场景营养干预需求 [139][140] - 痛点也呈现年龄分化,青年人47%不知该补什么,41%难以坚持;中年人54%纠结基础营养与功能性产品搭配;中老年人55%担心虚假宣传与服用要求复杂 [144][145][146]
新 和 成(002001) - 2025年11月11日-1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1-12 16:38
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66.42亿元,同比增长5.45% [3] - 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53.21亿元,同比增长33.37% [3] 业务板块概览 - 公司拥有“化工+”和“生物+”两大平台 [2] - 营养品是公司最大业务板块,分为动物营养品与人类营养品两大类 [3] - 营养品板块产品包括维生素系列、氨基酸系列、类胡萝卜素系列等多个品类及丰富剂型 [3] 营养品与人类营养品布局 - 人类营养品主要产品有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C、辅酶Q10、牛磺酸、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等 [3] - 人类营养品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领域,客户覆盖全球 [3] 蛋氨酸业务 - 固体蛋氨酸现有产能30万吨 [4] - 7万吨蛋氨酸扩产项目已取得能评批复,进展顺利 [4] - 与中石化合资的18万吨/年(折纯)液体蛋氨酸项目正在检修后开展复产工作 [4] 生物发酵产品与规划 - 生物发酵产品包括维生素C、辅酶Q10、维生素B5、B12以及丝氨酸、胱氨酸、色氨酸等氨基酸类产品 [5] - 未来品类将从营养品、氨基酸扩展到香料、新材料等 [5] 原料药板块 - 原料药聚焦药品级维生素系列、盐酸莫西沙星、布洛芬等原料药及其中间体 [5] - 全氟己基辛烷制剂已取得药品注册并实现产业化落地 [5] 新材料业务 - 新材料主要产品包括聚苯硫醚(PPS)、高温尼龙(PPA)、IPDA、HDI、IPDI等 [5] - 新材料板块在新能源、半导体、高端制造等领域需求增长显著 [5] 重点项目进展 - 天津尼龙新材料项目布局“己二腈-己二胺-尼龙66”全产业链一体化生产,已于2025年9月正式启动桩基施工 [5] - 储备千亩土地规划建设香料项目 [6] 香料板块 - 香料产品矩阵以柠檬醛系列、芳樟醇系列、叶醇系列为核心 [5] - 香料广泛应用于个人护理、家庭护理、化妆品和食品领域 [5] 未来资本开支 - 未来资本开支将结合具体项目情况进行规划,储备项目丰富 [6]
新和成:黑龙江基地定位为生物发酵产品,积极践行公司“生物+”战略
证券日报网· 2025-11-06 20:42
公司战略与定位 - 黑龙江基地定位为生物发酵产品,积极践行公司"生物+"战略 [1] - 公司致力于打造"生物+"平台,通过内联外合、开放合作积极布局前沿生物科技 [1] - 新产品坚持技术优先,不断布局生物发酵类新产品以逐步丰富发酵法产品矩阵 [1] 产品布局与管线 - 基地目前已布局维生素C、辅酶Q10、维生素B5、B12等产品 [1] - 同时布局丝氨酸、胱氨酸、色氨酸等氨基酸类产品 [1] - 公司通过丰富产品线、布局新产品及产品共线设计等方式提升利用率 [1] 运营效率与效益 - 公司通过技改提升和管理创新实现降本增效 [1] - 整体效益改善明显 [1]
新和成:公司人类营养品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安全、健康、营养的产品与解决方案
证券日报网· 2025-11-06 20:42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人类营养品致力于提供安全、健康、营养的产品与解决方案 [1] - 主要产品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C、辅酶Q10、牛磺酸、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等 [1] - 产品种类丰富 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剂型产品 [1] 市场与应用领域 - 产品广泛应用于健康营养、烘焙、糖果、饮料等多个领域 [1] - 业务为下游客户提供原材料供应 [1] - 目前业务已覆盖全球市场 [1]
新 和 成(002001) - 2025年11月5日-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1-06 17:24
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55.4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17亿元 [3]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166.42亿元,同比增长5.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21亿元,同比增长33.37% [3] - 公司正实施股份回购,总金额3亿元至6亿元,计划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6] 营养品业务布局 - 人类营养品主要产品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C、辅酶Q10、牛磺酸、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等,业务覆盖全球市场 [3] - 固体蛋氨酸现有产能7万吨,30万吨扩产项目已取得能评批复 [3] - 与中石化合资投建18万吨/年液体蛋氨酸项目,2025年9月检修后正开展复产工作 [3] - 黑龙江基地定位生物发酵产品,布局维生素C、辅酶Q10、维生素B5、B12及多种氨基酸类产品 [4] 新材料与香精香料发展 - 聚苯硫醚现有产能2.2万吨,后续将稳步推进扩建产能项目建设 [3] - 天津尼龙新材料项目聚焦"己二腈-己二胺-尼龙66"全产业链,已于2025年9月启动桩基施工 [4] - 香精香料板块生产芳樟醇系列、柠檬醛系列、叶醇系列等多种香料,应用于个人护理、家庭护理、化妆品和食品领域 [4] - 在山东启动占地约千亩的新香料产业园区规划,相关项目处于前期筹备和分阶段审批流程中 [4] 战略与海外拓展 - 公司聚焦营养品大健康与高分子新材料两大领域,坚持一体化、系列化、协同化发展战略 [5][6] - 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销占比50%以上,在中国香港、新加坡、德国、墨西哥、巴西、日本、越南等地设立海外子公司,在新加坡、日本建有海外研究所 [6]
又到换季时!维C真能强免疫?
新华网财经· 2025-11-05 10:06
维生素C的功效与免疫机制 - 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和增强机体免疫力两大关键功能 [4] - 维生素C能高效提升免疫细胞战斗力,例如增强吞噬细胞功能,并显著提高细胞免疫水平 [4] - 在感冒初期补充维生素C可一定程度上缩短病程,但不能替代药物或疫苗 [4] 天然与合成维生素C的区分与选择 - 市面上的维生素C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两类,可通过配料表进行甄别:天然维生素C会标明天然维生素C粉或针叶樱桃等天然原料,而合成维生素C的配料表会出现维生素C或L抗坏血酸等化学名称 [6] - 不能仅凭包装上的水果图案判断是否为天然维生素C,必须查看配料表 [7] - 天然维生素C含有黄酮类等植物营养素,能与维生素C协同发挥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且黄酮类物质可使氧化的维生素C恢复活性 [9] 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与安全剂量 -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推荐成年人每天维生素C摄入量为100毫克,4至7岁儿童为50毫克 [11] - 维生素C并非摄入量越大越好,每日摄入量不宜超过2000毫克,长期高剂量摄入易引发毒副作用 [11] - 合理选择天然维生素C并控制摄入量,能使其更好地守护健康 [12]
过量摄入高草酸食物会致病
科技日报· 2025-11-04 09:20
疾病定义与分类 - 草酸盐沉积肾病是指草酸盐结晶在肾小管和肾间质中沉积,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受损的一类疾病[2] - 该病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由罕见的遗传性乙醛酸代谢障碍导致,多表现为儿童期反复肾结石和肾功能快速下降[2] - 继发性草酸盐沉积肾病更为常见,可在任何年龄段出现,诱因包括草酸摄入过多、肠道吸收增加及排泄能力下降[2] 主要诱因与高风险食物 - 菠菜被公认为“草酸之王”,食用方法不当或过量食用易引发急性肾损伤[1] - 其他高草酸食物包括马齿苋、甜菜叶、坚果、豆制品、巧克力和茶,过量摄入同样会导致疾病[3] - 乙二醇等草酸前体物、含乙烯甘油的食品添加剂以及过量维生素C摄入,会导致人体代谢生成大量草酸[3] - 患有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疾病或接受肠短路手术的患者,其肠道对草酸吸收性高,是疾病高危人群[3] 预防与饮食管理策略 - 基础预防需做好饮食“减法”,避免短时间内大量摄入菠菜等高草酸食物,烹饪高草酸蔬菜时建议先焯水[5] - 饮食“加法”指合理补钙和补水,钙可在肠道中与草酸结合后随粪便排出,每天饮水超2000毫升可稀释尿液中草酸浓度[6] - 针对慢性肾脏病、胃肠功能较弱等5类重点人群,建议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控制高草酸食物摄入并保持充足尿量[6] 诊断与排查方法 - 继发性草酸盐沉积肾病早期往往无症状,患者可通过检验24小时尿草酸排泄量进行排查,若大于45毫克则提示高草酸尿症[4] - 疾病急性期发作易引起急性肾损伤、少尿甚至无尿肾衰竭,严重者需进行肾活检明确诊断或接受血液透析[4]
电商运营:2025年中国营养补充剂消费洞察报告
搜狐财经· 2025-10-30 21:04
全球与中国营养补充剂市场格局 - 全球营养补充剂市场预计从2024年的1892亿美元增长至2034年的4022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7.8% [8][9] - 市场增长由四大因素驱动:民众健康意识深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显著、现代生活方式导致营养失衡、产品创新与供应链升级 [8][11] - 2024年亚太地区以38%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最大区域市场,增速为9%,领先于北美(8%)和欧洲(7%) [12][13][15] - 中国市场是亚太核心增长引擎,2024年规模为259亿美元,预计2034年达466亿美元,复合增长率10.4% [12][17] - 中国市场的增长动力来自政策背书、银发经济与年轻养生需求释放及消费升级 [17] - 中国线上渠道占比56%主导市场,2024年保持超20%增长,而直销和药店份额分别萎缩至20.8%和16.4% [19][21] - 市场集中度低,2023年CR10仅40%,线上CR10低至25%,为新品牌提供机会 [19][21] - 跨境进口营养保健食品市场高速增长,2008-2024年进口额从4.1亿美元增至77.5亿美元,16年复合增长率20.2% [22][23] - 跨境市场集中度高,FANCL、Swisse、澳佳宝、健安喜、德国双心五强占据超60%市场份额 [22][23] - 2023年中国人均消费仅23.3美元,为美国的22%,整体渗透率不足30%,远低于美国超50%的水平,用户粘性仅10%,而美国达60%,显示巨大增长空间 [24][25] - 日本市场2024年规模达133.2亿美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11.3%,其成熟经验在监管、消费习惯和产品供给方面为中国提供借鉴 [27][28] - 日本品牌FANCL以18%的市占率领跑市场,是日本最大的营养补充剂生产商,拥有200余名研发人员及208项专利 [29][30] 营养补充剂行业发展趋势与创新实践 - 行业呈现从跟风消费向按需补充理性回归的趋势,消费者对基础营养素缺口认知不足,易追逐网红成分 [35][36] - 市场供给多为标准化“大众化”配方,未能针对不同饮食人群(如肉食者、素食者)的差异化需求提供精准解决方案 [35][37] - 专家建议消费者回归科学理性,优先关注产品安全性与体质适配性,选择经过权威认证、有科学依据的产品 [35][37] - 亚洲人体质存在膳食结构、烹饪习惯和体质基因三重差异,导致独特的营养需求,如钙摄入量仅为推荐量的50% [37][39] - 分龄分性别营养策略成为主流,旨在满足全生命周期的细分健康需求 [27][28] - 益生菌与免疫力相关产品(如维生素C、维生素D)销量表现稳健,铁元素成为明星品类 [32][33] - 肽类、精氨酸、透明质酸等新兴品类虽市场规模尚小,但展现出高速增长潜力 [32][33] 中国消费者营养补充需求与行为洞察 - 消费者主动营养意识增强,呈现全民化趋势 [3] - 心脑血管、肝脏健康、睡眠问题等六大细分赛道需求增长快速 [3] - 高吸收理念正在重构产品选择标准,消费者愈发关注品牌专业性与科学认证 [3] - 消费者面临“吃什么”、“怎么吃”、“如何搭配”及产品体验等痛点 [3] - 35-44岁中坚人群市场渗透率最低,揭示该群体待开发潜力巨大 [24][25] 营养补充剂行业未来趋势与发展机会 - 精准营养与科技创新将共同塑造行业新格局 [4] - 多元布局与本土创新是驱动品牌成长的关键路径 [4] - 创新研发、科学教育与政策引导需协同作用,以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4] - 领先品牌通过分龄分性别定制、一站式配方及便捷设计为行业提供实践参考 [4]
2元维C和上百元维C,有区别吗?
央视新闻· 2025-10-26 14:27
维生素C市场概况 - 维生素C产品价格区间跨度大,从2元一瓶至上百元一瓶不等 [1] 维生素C的作用与摄入现状 - 维生素C是人体不可或缺的营养成分,长期缺乏会导致坏血病,引发牙龈出血、牙齿脱落等健康问题,严重时危及生命 [2] - 中国65岁及以上居民平均每日维生素C摄入量为71.8毫克,18至35岁成年人平均每日摄入量为56.41毫克,均低于100毫克/天的健康推荐摄入量 [2] - 维生素C摄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水果和蔬菜摄入不够 [2] 不同价格维生素C产品的区别 - 高价产品通常声称是"天然维生素C",而低价产品多为人工合成维生素C [4] - 从补充维生素C的角度看,天然与人工合成维生素C在化学结构和作用上没有区别 [4] - 价格差异主要源于产品类别和定价机制不同:人工合成维生素C属于药品,带有"OTC"标志,由国家定价;天然维生素C属于保健品,带有保健品标识,由厂家自主定价 [4] 补充维生素C的途径 - 通过膳食补充是首选方式,建议每日摄入500克蔬菜和250克水果,如柿子椒、芥蓝、猕猴桃、草莓等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 [6] - 蔬菜水果除提供维生素C外,还含有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B族、铁、锌等多种营养素,多吃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风险 [6] - 若担心膳食摄入不足,可每日补充100毫克至200毫克的维生素C补充剂 [7] 补充维生素C的注意事项 - 无论是天然还是合成维生素C,均非补充越多越好,过量摄入对健康不利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