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野科普行
icon
搜索文档
人与鸟共享校园:一群青年的生态实践
中国青年报· 2025-10-27 07:05
广西大学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协会(绿协)概况 - 绿协是广西大学林学院的学生社团,成员主要由硕士生和博士生组成,拥有30余名稳定社员及2到3位专业指导老师 [3] - 协会的一大特色是跨专业合作:生态学专业学生负责物种鉴定与监测,林学专业学生主理植被修复,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则将生态数据可视化呈现 [3] - 协会的视野从鸟类保护扩展到整个生态系统,关注兽类、植物、大型真菌、两栖爬行动物、昆虫等其他类群 [6] 校园生物多样性监测成果 - 据最新数据统计,共有271种鸟类曾在广西大学校园落脚,约占广西总鸟种的1/3,其中包含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39种 [1] - 2024年3月,团队在校园内发现广西壮族自治区未有记录的物种灰燕鸻,系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为广西地区首次记录 [2] - 团队在桂西南喀斯特山区布设了20个人工补水点,目前已监测到超过20种鸟类和哺乳动物的行为记录,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白头叶猴和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褐翅鸦鹃 [3] 重要物种发现与生态修复实践 - 团队在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测到6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白鹤,此为该保护区建立以来首次记录到白鹤的明确踪迹,且该群白鹤在此停留长达70余天完成越冬 [4][5] - 针对崇左扶绥一带湿地因农业活动导致候鸟数量锐减的问题,团队通过种植具有净化功能的植物、增设鱼巢等方式进行生态修复 [2] - 团队连续3年动态监测广西防城港山心沙岛的水鸟种群状况,并通过科学数据分析有效指引了水鸟与栖息地的保育工作 [6] 生态科普与社会服务 - 团队累计组织志愿者1885人次,服务总时长超7000小时,受益人数超过2万人 [8] - 科普活动形式多样,包括走进南宁市小学为300多名小学生开展"绿野科普行"、在广西科技馆设置主题展区吸引数千名大中小学生参与、在花卉公园开展主题活动等 [8] - 针对公众对幼鸟的常见误解,团队耐心科普繁殖季幼鸟学飞或掉落出巢是自然现象,成鸟通常在附近,不应随意干预 [7]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探索 - 团队积极探索"观鸟经济"的发展路径,通过开展观鸟活动、培训生态导览员等方式,推动生态保护与地区经济协同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