罍
搜索文档
越窑考古新发现:浙江宁波发现一处东汉龙窑遗址
新华社· 2025-10-18 07:13
考古发现概述 - 在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八字村发现一处保存较完整、结构清晰的东汉越窑遗址 [1] - 此次为配合通苏嘉甬铁路建设而进行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最重要的成果是一条长达22.5米的东汉时期龙窑 [3] 龙窑结构与设计 - 龙窑依托山势而建,分为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 [4] - 窑头火膛规模较大,进深约2.2米,窑床比火膛后部高出约1.2米以提升窑温 [4] - 窑床坡度前段约24度,后段约28度,底部铺有细砂,有助于火焰流通和瓷坯均匀受热 [4] - 窑址发现至少4次修整痕迹,表明该龙窑曾长期使用 [4] 出土器物特征 - 出土瓷器主要为罍、壶、锺、罐、盆等日用器 [6] - 瓷器釉色以青釉和黑釉为主,纹饰具有典型东汉特征,包括水波纹、菱形纹、方格纹、蝶形纹、梳篦纹等 [6][9] 历史意义与价值 - 郭塘岙窑址位于越窑烧造工艺从早期向中期的过渡地带 [9] - 该考古成果为研究越窑发展补充了重要环节,并为研究黑釉瓷的起源提供了全新视角 [9]
探寻北京“城之源”(赓续历史文脉·考古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8-14 06:10
琉璃河遗址考古发现 - 琉璃河遗址是燕山南麓目前已知面积最大的西周时期遗址,也是国内发掘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的西周封国遗址 [5] - 遗址自1945年发现以来出土了大量青铜器、漆木器、玉石器等珍贵文物,包括首都博物馆镇馆之宝堇鼎和伯矩鬲 [5] - 2025年4月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5] 遗址规模与结构 - 最新勘探发现外城壕和外城墙,城址规模从原来不到60万平方米扩大到约百万平方米 [6] - 外城壕堆积层多达12-16层,可追溯外城建设到废弃的全过程 [6] - 碳14测年显示外城壕启用于西周早期,西周中期前被废弃 [10] 历史价值确认 - 1973年发掘发现69座墓葬及车马坑,包括燕侯级大墓,出土堇鼎等文物,基本确定遗址为燕国始封地 [8] - 1986年发现青铜器铭文"令克侯于匽"五字,实证周王命令燕侯克到燕地为诸侯,确认遗址为西周燕国始封都城 [9] - 通过天文推算、文献和碳14测年推断燕国始封之年为公元前1045年前后,证实北京有3000余年建城史 [9] 多学科研究进展 - 采用动物考古、植物考古、有机质残留物分析等科技手段,在外城壕发现8座祭祀用牛坑 [10] - 植物考古显示燕人以食粟、黍为主,反映西周时期北方旱作农业特征 [11] - 首次建立考古地理信息系统,整合遥感、航空摄影等技术,实现遗迹三维建模 [11] 遗址保护与传播 - 北京市房山区联合文物局公开征集遗址公园核心区建设规划设计方案,未来将建成考古遗址公园 [13] - 开展公众考古活动,2022年以来组织数十组家庭零距离体验考古发掘 [12] - 设立国际田野考古学校,吸引美国、加拿大等国学生参与实践交流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