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AI翻译实验班)

搜索文档
2025央视网名校之约|北京语言大学:以语言为桥、创新为翼,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小联合国”
央视网· 2025-06-19 17:27
历史使命与办学定位 - 北京语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诞生于新中国外交事业开创时期,由周恩来总理关怀创建,毛泽东题写校名,是新中国唯一以"语言"命名的国际型大学,被誉为"小联合国" [1] - 学校肩负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使命,服务国家战略、促进文明互鉴 [1] 学科实力与教育特色 - 专业建设:54个本科(大类)专业,1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1个,覆盖11个学科门类 [2] - 学科优势:构建"三强三新"体系(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区域国别学等),2024年"中国语言文学"在软科最好学科排名中列全国第四(前3%),"区域国别学"在学科基础竞争力统计排名中列全国第四(前3%) [2] - 师资力量:拥有十多位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汉语国际教育教师团队、区域国别研究协同创新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培养多国政要、使节及30多万留学生 [2] 人才培养成果 - 建校以来培养数以十万计优秀人才,为全球培养80余位副总理以上政要、300多位外国使节、30多万名懂汉语、熟悉中华文化的外国留学生 [3] - 2024年整体就业去向落实率超过98%,国内深造率30%以上(去向包括北大、清华等),出国境深造率约20%(其中近50%进入QS世界前100高校) [8] 2025招生亮点 - 招生规模持续增加,通过16种批次类别面向全国扩招 [4] - 新增2个计划内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采用"4+0"模式,毕业后获双学位 [4] - 新增3个联合学士学位项目,与5所高校合作开设8个"语言+工科"项目(如阿拉伯语+石油工程、翻译+AI等) [5] - 新增1个校级拔尖人才实验班(世界汉学与中国学国际化精英人才实验班),构建"两级三类"拔尖创新培养体系 [6] - 新增2个大类招生(外国语言文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计算机类),形成4个大类招生体系 [6][7] - 新增多个AI融合专业方向:翻译(AI翻译实验班)、金融学(数智金融)、心理学(脑科学与智能工程)等 [7] - 优化招生政策:全国性加分一加到底、平行志愿不退档、转专业"转出不限"、在京实行"零调剂" [7] 国际关系学院特色 - 学科建设: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2024软科全国第三)和北京市一流专业"国际政治",2025年实现本科-硕士-在职全链条培养 [9][10] - 师资科研:2022年以来承担19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发表CSSCI论文10篇,出版专著5部,获正部级以上批示4篇 [10] - 就业表现:2024届本科考研率51.85%,研究生考博率33.3%,整体就业率95.5%,国际政治硕士就业率97.5% [11] - 毕业生去向:财政部、教育部、新华社等国内单位;美国西北大学、巴黎政治学院等国际名校 [12] 信息科学学院特色 - 学科平台: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语言智能与技术博士点、教育部语言监测与研究平面媒体中心 [13][14] - 科研积淀:30余年语言智能研究,开创中文信息处理先河(如BCC语料库获"改革开放40周年高校科技创新重大成就") [14] - 产学研合作:与华为合作AI芯片设计、为微软Word提供语法纠错技术、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发自动分类系统 [17][18] - 就业优势:自然语言处理领域起薪显著高于行业水平,多名校友任互联网AI部门负责人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