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考公培训协议班
icon
搜索文档
考公生意竟然下滑了
投资界· 2025-11-15 15:55
文章核心观点 - 公务员考试培训行业面临“需求增长但业绩下滑”的反常现象,其根源在于高度依赖“协议班”商业模式 [4][5] - “协议班”模式本质上是保险生意,其可持续性依赖于可控的退费率和可观的投资收益,但这两大支柱近年均已动摇 [5][13] - 行业竞争加剧叠加商业模式内在缺陷,导致头部公司出现财务困境和业绩下滑,迫使公司进行业务转型以求生存 [8][10][16] 考公培训行业现状 - 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激增,2026年国考通过审查人数达371.8万,较2021年的157.6万增长1.4倍 [5][8] - 与需求增长相反,头部培训机构业绩下滑,2024年上半年中公教育营收同比下滑20.2%,粉笔营收同比下滑8.5% [5][8] - 行业竞争加剧,销售效率降低,中公教育销售费用率达25.4%,同比增加6个百分点,但收入仍下滑 [8] - 市场竞争者增多,包括地方中小机构通过低价策略抢占市场,以及新东方等跨界机构涌入 [10] 协议班商业模式分析 - 协议班是行业核心模式,曾贡献中公教育75%的收入,其特点是“不过包退” [5][12] - 模式本质是保险生意:依靠少数通过学员的高学费覆盖多数未通过学员的退费,并利用预付费进行投资盈利 [5][13] - 行业协议班平均通过率极低,约10人中仅有1.5人能上岸,依赖概率精算实现总体盈利 [13] - 该模式成功运转需两大前提:可控的退费率以及可观的投资收益 [13] 商业模式面临的挑战 - 退费率持续攀升,中公教育退费率从2019年的44.14%升至2021年的68.46%,且因录取率下降趋势可能持续 [5][14] - 投资收益大幅下滑,中公教育投资收益从2021年的7927万元降至2024年的578万元,已低于财务费用 [14] - 高退费率导致公司面临财务困境,中公教育账面货币资金1.77亿元,但待退费金额高达4.82亿元 [6][12] - 商业模式导致公司收入确认困难,报名人数越多、录取比例越低,机构越难盈利 [6][14] 公司应对策略与转型 - 中公教育通过大幅裁员降本增效,员工数量从2020年的4.5万人裁至2024年的7888人,直营分支机构从1669个缩减至681个 [16] - 公司宣布转型为“就业与再就业服务提供商”,将AI就业业务和就业服务领域并购定为未来战略重点 [17] - 尝试多元化业务但收效甚微,包括进军健康业务、直播带货和销售AI学习机,副业收入占比不足3% [16] - 行业龙头仍坚信“上岸经济”逻辑,试图将业务从考公培训扩展到更广泛的就业服务市场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