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聚乙烯微塑料
icon
搜索文档
【科技日报】用真菌“吃掉”塑料颗粒
科技日报· 2025-06-05 08:54
塑料污染现状与研究背景 - 塑料废弃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成为全球关注焦点 [1] - 昆明植物研究所山地中心针对"植物—土壤"系统中塑料废弃物的生态环境效应及代谢命运展开深入研究 [1] - 相关成果发表在《危险材料杂志》《国际生物降解与生物分解》等国际期刊 [1] 微塑料的危害研究 - 微塑料污染已遍布海洋、陆地、大气,甚至青藏高原等偏远地区 [2] - 75微米聚乙烯微塑料危害最严重:土壤有机碳和有机氮含量下降1%-1.5% [2] - 每千克土壤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88.55毫克,氧化亚氮排放量增加1.01毫克,全球增温潜势提升177% [2] - 75微米聚乙烯微塑料导致玉米种子发芽率降低48%,植株高度减少30厘米,生物量和谷物产量下降50% [2] - 小粒径微塑料表面积大,与土壤微生物、养分接触面积大,导致碳氮流失和激发效应更严重 [3] 微塑料的生态影响机制 - 微塑料污染可能通过"土壤—作物—气候"正反馈调节加剧全球变化影响 [3] - 大粒径微塑料逐渐降解为小粒径颗粒,生态风险持续升级 [3] 塑料污染治理新途径 - 研究团队筛选出"伊朗毛色二孢菌"真菌,对聚氨酯降解效果明显 [4] - 60天内聚氨酯薄膜重量减少11.05%,分子量降低19.10% [4] - 研究揭示了真菌降解塑料的分子机制,为开发微生物修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5] 未来研究方向 - 团队将继续深入研究微塑料长期老化过程中的变化 [5] - 研究为缓解全球塑料污染危机提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