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人形智能机器人

搜索文档
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 迈向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人民网· 2025-08-27 06:23
政策导向与战略意义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重点方向 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 培育新质生产力 加快形成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1] - 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举措 也是推动数字经济向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3] 技术演进与产业变革 - 人工智能实现从"信息连接与扩散"向"知识运用与创造"跃升 推动生产要素重组、价值创造方式升级和组织形态演化[2] - 技术从单点突破转向体系化创新 开源与闭源模式互补推动技术繁荣 应用场景从消费端向科技、交通、医疗等领域渗透[2] - 人工智能应用由信息智能向物理智能深化演进 生物智能将成为未来重要应用形态[3] 行业发展目标 - 面向2035年提出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总体目标[3] - 面向2027年和2030年分别设定新一代智能终端与智能体应用普及率、智能经济发展水平等阶段性目标[3] 重点应用领域 - 聚焦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六大领域提出具体发展指引[5] - 智能网联汽车和金融行业需强化科学监管和安全防护措施[4] - 养老托育和医疗健康行业需加大自主人形智能机器人、脑机接口等技术攻关力度[4] 生态建设与安全保障 - 加强全球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共享 打造平权、互信、多元、共赢的开放生态[5] - 推动模型算法、数据资源、基础设施、应用系统等安全能力建设[5] - 建立健全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应对数据投毒、算法黑箱、模型幻觉等风险[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