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舞剧《丝路花雨》
icon
搜索文档
年轻舞姿跳“活”敦煌壁画(文化中国行)
人民日报· 2025-06-05 05:56
每当演出结束、灯光亮起,台下年轻观众的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原来你就是'英娘',好飒!""想去 实地感受敦煌文化"……这是观众在网上的留言。 1999年出生的席佳丽是经典民族舞剧《丝路花雨》第二十六位"英娘"扮演者。作为这部舞剧最年轻的女 主角,她时常觉得,自己扮演的角色离同龄人"很近"。 1979年,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的《丝路花雨》成功创排首演,讲述古丝绸之路上敦煌画工"神笔 张"和女儿"英娘"搭救外国商人的故事。40多年来,舞剧历经两次改版,先后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 超过4000场,观众累计超545万人次。 "《丝路花雨》有'活的敦煌壁画、美的艺术享受'之称,即使没有一句台词,用舞蹈的形式展现敦煌风 采,讲述中国故事,也受到国际观众的赞誉和欢迎。"席佳丽说,作为青年舞蹈演员,希望通过自己的 演绎,让更多人喜欢民族舞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走向国际舞台。 《 人民日报 》( 2025年06月05日 13 版) 《丝路花雨》中,"反弹琵琶"这一舞姿极具观赏性。其形象来源于莫高窟第112窟,由表演者低头弯 腰、勾脚出胯,高举琵琶,反背在身后"演奏",动作难度大。为练好这个动作,席佳丽在跟随指导老 ...
舞剧精品是“演”出来的(面对面)
人民日报· 2025-05-29 06:31
这部剧把交响乐和民族性融合在一起,时隔25年再听,我们的坚持是对的。对传统有信心,创作也会有 定力。 陈维亚:《大梦敦煌》追求独特、有感染力的戏剧形象,而非为了单一舞种风格服务。《大梦敦煌》没 有一个舞段是纯表现性的,每一段都不可或缺。即便是色彩,也与人物行动有关。男主人公莫高在沙漠 濒临死亡,黑色飞天出现了;爱情升华,彩色飞天出现了;追杀情节,红色飞天出现了;最终壁画完 成,金色飞天出现。 尤其是结尾,女主人公月牙牺牲化作清泉,蓝色飞天出现了,莫高以泉润笔,在悲痛中完成飞天壁画创 作时,不少观众泪流满面。敦煌千年的孤寂与绚烂,在这一刻击中人心。 《大梦敦煌》剧照。 冯 爽摄 25年,2000场,10代"莫高",12代"月牙",巡演31个省份、23个国家……舞剧《大梦敦煌》将文华奖、 荷花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艺术奖项收入囊中,也让敦煌的飞天衣袂成为共通的审美语言。25周 年纪念版《大梦敦煌》在国家大剧院演出之际,我们邀请该剧两位主创以《大梦敦煌》创作为例,解读 中国当代舞台艺术的生产与传播。 记者:回忆这部舞剧的创作之初,《丝路花雨》珠玉在前,《大梦敦煌》如何能够做到独特?你们的创 作灵感来自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