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帘

搜索文档
乌梁素海芦苇的绿色蝶变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3 08:41
环境好了,最敏感的"客人"也回来了。内蒙古乌梁素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海区管理大队队长刘文斌对此 深有感触:"乌梁素海是世界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以前鸟儿是匆匆过客,现在越来越多的候鸟选择在 这里繁衍生息,或者在长途跋涉中停下补充体力。湖里鱼虾丰富,这里成为它们越冬时温馨的'家'。" 记者看到,在生产线上,来自乌梁素海的芦苇经历着蝶变。经过一道道工序,它们变成了一张张无醛环 保的"芦芯板",正源源不断地运往新疆、辽宁等地。张春光说:"仅今年前5个月,公司就生产了4.7万 立方米的芦芯板,消耗了5.6万吨芦苇,实现了600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 "芦苇的用处不止于此,除了做环保板材,心灵手巧的人们把芦苇编织成精美的苇席、苇帘等工艺品, 还尝试种植芦耳,这些产品都卖到了全国各地。"内蒙古乌梁素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马海明 说。 这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措施,不仅让绿水青山重现光彩,也让当地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张春光 说:"板材生产需要人手,我们提供了150多个就业岗位。发展芦苇板材产业这条路子,实现了生态效益 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治理的成效清晰地反映在水质上,高占飞说:"目前整个湖区的水质稳定达到了 地表水Ⅴ类标准, ...
鲁北苇海崛起产业新地标:探秘无棣水湾镇芦苇交易市场的振兴密码
齐鲁晚报网· 2025-05-16 16:55
产业发展模式 - 通过"芦苇+"产业融合模式实现乡村振兴,带动46个村庄2.3万农户就业[2] - 从传统编织作坊升级为全产业链开发,从季节性收割拓展至全年生态经济[2] - 家庭式小作坊向小型加工厂转型,生产力提升带动工人收入增长[8] 市场与出口表现 - 欧洲市场占有率超90%,年出口值达2.7亿元[5][13] - 龙头企业高升工艺品年出口13000吨产品,高峰时年销售额2000万美元[5][7] - 尚品工贸年收购300万片芦苇帘,产品覆盖日韩欧美,年产值3.2亿元[12][13][14] 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延伸 - 与高校合作研发自动化设备,实现从苇帘加工向欧洲高端建材转型[5] - 投资700万元打造全国最大芦苇交易市场,制定五年产业规划[13] - 边角料用于生物质发电(年等效节约5000吨煤)和饲料生产,衍生2000个就业岗位[14] 原材料与生产细节 - 原材料主要来自黑龙江(亩产150公斤)、吉林(亩产400公斤),需冬季结冰后收割[7] - 要求芦苇直径小于筷子,河北白洋淀芦苇因尺寸过大不符合标准[7] - 工坊按米计费编织苇帘,工人日均收入可达100元[10] 社会经济效益 - 产业链带动2.3万人年均增收8000元[14] - 逯庙村工坊年消化150万斤芦苇,解决30多位村民就业[11] - 交易市场年均交易额2.4亿元,注册统一商标"龙腾"[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