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四世同堂》

搜索文档
经典话剧《四世同堂》阔别13年后再度亮相香港
新华网· 2025-07-04 07:07
演出活动概况 - 中国国家话剧院话剧《四世同堂》在香港文化中心上演 属于"国风国韵飘香江"品牌重磅力作 [1] - 该话剧阔别13年后再度来港演出 公演场次几近售罄 [1] - 国家话剧院将于4日和5日为香港观众带来两场《四世同堂》公演 [3] 艺术创作与表现形式 - 话剧改编自老舍同名小说 以20世纪40年代北平沦陷区小羊圈胡同为视角 [1] - 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采用"新现实主义"手法 将小说场景立体化复原至舞台 [1] - 演出通过段奕宏饰演的说书人串联剧情 三户人家故事以老北京风情版画形式呈现 [1] 社会反响与教育意义 - 约600位香港师生受邀参加中华文化艺术专场活动 观看演出片段并接受导赏 [1] - 香港市民评价该剧展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精神" 家国情怀引发强烈共鸣 [2] - 演员陶虹表示希望通过作品传递不同时代下家国情怀的坚守与传承 [1] 演出支持与背景 - 当晚演出为招商局慈善基金会资助的慈善专场 [1] - 该话剧2012年首次来港演出时已受到香港观众热烈追捧 [1]
让“梅花”绽放在观众的心坎里(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人民日报· 2025-05-27 06:33
梅花奖评奖改革 - 国家级戏剧评奖强调戏剧的人民性和艺术性,推动戏剧艺术焕发时代光彩 [2] - 评奖活动汇聚17位演员和13个戏剧门类,重视保留剧目并接纳民营剧团 [2] - 评奖拒绝功利化作品,避免"评奖即封箱"现象,传递行业改革信号 [2] 戏剧艺术的本体坚守 - 戏曲艺术的核心特征包括唱念做打、声腔韵律和写意美学 [2] - 行业曾出现盲目追求舞美大制作、泛剧种化等问题,导致审美迷失 [2] - 本届评奖以"坚守戏剧本体"为准绳,传统剧目占比最大 [2] 传统与创新的融合 - 秦腔《焚香记》等作品赋予传统戏曲当代表达,兼具古典与现代审美 [3] - 昆剧《烂柯山》等加入契合人物的表演技巧,并从当代视角解读心理 [3] - 台州乱弹折子戏以"一桌二椅"为基础创新,融合传统虚拟性与极简艺术理念 [3] 人民性与市场生命力 - 评奖强调"人民性",要求获奖剧目兼具艺术价值与市场生命力 [4] - 舞剧《朱鹮》11年演出400余场,话剧《四世同堂》15年演出400多场 [4] - 京剧《林冲夜奔》等作品深受观众喜爱,体现艺术服务人民的理念 [5] 民营剧团的突破 - 本届评奖首次为民营剧团开放申报通道,浙江台州乱弹剧团入选 [5] - 台州乱弹曾停演近30年,新剧团通过"民办公助"模式扎根市场 [5] - 民营剧团入选彰显评奖改革对戏曲生态多样性的激活作用 [5] 行业生态与价值导向 - 评奖改革重申戏剧的最高价值在于服务人民,需尊重艺术规律 [6] - 强调"十年磨一戏"的工匠精神,推动艺术精品深入人心 [6] - 改革力推民营机构与稀有剧种从边缘走向大众视野 [5][6]
第十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启幕,北京乐山双城联动打造戏剧盛宴
新京报· 2025-04-27 07:03
活动概况 - 第十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于4月25日在国家话剧院小剧场开幕,由文化和旅游部批准,中国国家话剧院、北京市西城区政府主办,乐山市政府、中央戏剧学院特邀主办 [1] - 活动主题为"原创戏剧,时代共鸣",宗旨为"重视原创、紧跟时代、艺术精湛、服务人民" [2] - 展演分为"北京主单元""乐山展演月""高校展演月"三大板块,4月至9月在北京和乐山双城上演 [2] 展演内容 - 从全国报名剧目中遴选出15部大剧场剧目和10部小剧场剧目 [2] - 开幕大戏为国家话剧院经典剧目《大宅门》,该剧将70多集电视剧浓缩为2个半小时话剧,本轮演出8场 [3] - 北京主单元其他大剧场剧目包括《春逝》《树魂》《烟火人间》等9部作品 [4] - 小剧场剧目包括《爱情失格》《万火关》《裁·缝》等,展现小剧场话剧的独特魅力 [6] 活动规模与影响 - 十年来共有124个参演团体、238个剧目参与,线下演出915场,线上演播671场,受众达360余万人次 [3] - 活动被誉为中国原创话剧的"风向标",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 [3] -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已有五六部作品参演,认为该平台为国内原创作品和创作者提供了良好交流机会 [5] 创新与拓展 - 首次采用双城举办模式,新增乐山展演月,时间为5月10日至6月10日 [7] - 乐山展演月将上演《四世同堂》《水生》《了不起的你》等5部作品 [7] - 举办"戏剧普及工作坊",国家话剧院艺术家将深入校园和群众开展培训 [8] - 组委会将举办专题研讨会探讨双城互动办展模式 [8] 特色活动 - 北京主单元期间举办"十周年海报回顾展",展示历届参演剧目海报 [6] - 西城区文化馆原创话剧《京报》将在北京与乐山两地上演 [9] - 策划"我与大师零距离"演后谈、大师工作坊、高清影像放映等公益活动 [9] - 推出多场"学生公益专场"演出,坚持惠民票价原则 [10] 高校参与 - 新增高校展演月活动,中央戏剧学院作为特邀主办方深度参与 [11] - 9月将上演中央戏剧学院创排的话剧《告别》和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 [11] - 中央戏剧学院和杭州话剧艺术中心联合出品的话剧《北上》将作为闭幕演出 [11] - 活动旨在深化高校与行业协同育人模式,培养新时代戏剧人才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