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贝雕画
icon
搜索文档
平陆运河风物志㉗ | 以贝之美雕山河
广西日报· 2025-05-17 09:54
海天浩渺,湛蓝如洗。海面上,数条中华白海豚纵身跃出,与振翅群鸥相遇……钦州三娘湾一家小 店里,一面生动鲜活的彩绘外墙,引来不少游人驻足欣赏、拍照。 店内,80岁的店主杨永琪正以贝壳为材料,精心雕琢着一枚枚海豚胸针。砂轮轻旋,钢刀游走,在 他巧手下,小海豚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跃入海洋。 如今,贝雕魅力愈发彰显,一批原北海工艺美术总厂的老匠人悉心传授技艺,外来匠人积极融入创 新,新生代接续传承,共同推动北海贝雕事业创新发展。2021年,北海贝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 "艺术作品唯有记录时代,与时代同频共振,才能焕发出璀璨光芒与无穷生命力。"利成世感慨道。 海上丝路、建党百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每一次重大主题创作中,北部湾的广袤与包容都 激发着艺术家们的灵感。他们匠心创作的贝雕佳作屡获全国大奖,让北部湾贝雕在全国沿海地区独树一 帜。 利成世的家乡钦北区青塘镇,正是平陆运河蜿蜒而过之处。目睹运河建设的宏大场景,他满怀豪 情:"以贝之美,雕画山河壮丽;以心之诚,传承千年技艺。贝雕孕育于海,必将随浪起舞、与潮共 鸣,在这向海图强的新时代里绽放异彩。" 在北海传艺贝雕家居文化馆,该馆负责人何 ...
千年经典向新行丨小贝壳雕出千年非遗 这是方寸间的海洋史诗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06 20:14
北海贝雕的历史渊源 - 北海贝雕起源于唐宋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融合了异域珍宝与中国传统螺钿工艺,并在明代发展出"百宝嵌"技法 [2] - 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 -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北海市工艺美术总厂制作的贝雕画曾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 [6] 技艺传承与创新 - 第五代传承人林雄召回26名老艺人,通过建立贝雕材料仓库收藏上千种贝壳,并开创利用贝壳天然色彩及纹理的工艺革命 [6][8][9][11] - 开发出浮雕形式贝雕画和实用工艺品,吸收牙雕、玉雕、木雕和国画等技艺 [19] - 目前北海民间有约20家贝雕生产机构,从业艺人上千,涵盖老手艺人至"00后"新创作者的多元团队 [26] 制作工艺与挑战 - 单件作品需经历清洗、打磨、雕琢等10余道工序,最精细的"薄意雕"要求贝壳打磨至0.1毫米薄度 [15] - 制作1米高贝雕画需消耗1-2吨原料,涉及数百种贝壳,工期达十几天至三个月 [15] - 珍珠贝等材料因产地不同呈现绿色(北海)、紫色(青岛)、茶红色(大连)等天然色彩差异 [14] 现代转型与教育活化 - 作品类型从传统艺术品扩展至文具、台灯、首饰盒等实用品,重新风靡国际市场 [26]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院校开设贝雕课程,师生合作作品《敦煌灯尚》获2019年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 [22][24] - 创新融合非遗绒花、蜡染等技艺进行材质突破,推动传统纹样进入现代生活场景 [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