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充设施
icon
搜索文档
超充产业迎政策利好 多个短板待补齐
证券日报网· 2025-07-08 20:31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发展 - 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补能"问题成为消费者关注焦点,提高充电效率是破局关键[1] - 国家政策提出"以即充即走场景为重点",科学规划大功率充电设施布局[1] - 充电设施按功率分为慢充(6-8小时充满)、快充(1小时充80%,功率≥120千瓦)和超充(10分钟充80%,功率≥480千瓦)[1] 超充产业现状与政策影响 - 新政策聚焦公共充电场景大功率设施布局,推动超充技术迭代和产业高质量发展[2] - 超充产业链上游包括电池管理系统、高功率变电设备、充电设备及材料,中游为超充桩/站建设运营,下游为应用市场[2] - 超充产业处于试点向规模化转型期,呈现技术突破引领扩张、需求爆发式增长、政策驱动持续显现特征[2] - 液冷超充技术因散热快、电流大、安全性高成为部署热门选择,带动产业规模增长[2] 市场需求与产业数据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占汽车总量8.9%[3] - 2025年1-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69.9万辆和560.8万辆,同比增长45.2%和44%[3] - 消费者对"一杯咖啡时间充满电"的需求为超充市场前景提供支撑[3] 产业发展挑战与建议 - 超充产业面临设施数量少、建设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电网冲击等短板[3] - 需在"车-桩-电网"生态体系内解决问题,包括电网升级改造、用户行为数据分析、加大研发投入降低成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