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超充技术

搜索文档
超充产业迎政策利好 多个短板待补齐
证券日报网· 2025-07-08 20:31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发展 - 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补能"问题成为消费者关注焦点,提高充电效率是破局关键[1] - 国家政策提出"以即充即走场景为重点",科学规划大功率充电设施布局[1] - 充电设施按功率分为慢充(6-8小时充满)、快充(1小时充80%,功率≥120千瓦)和超充(10分钟充80%,功率≥480千瓦)[1] 超充产业现状与政策影响 - 新政策聚焦公共充电场景大功率设施布局,推动超充技术迭代和产业高质量发展[2] - 超充产业链上游包括电池管理系统、高功率变电设备、充电设备及材料,中游为超充桩/站建设运营,下游为应用市场[2] - 超充产业处于试点向规模化转型期,呈现技术突破引领扩张、需求爆发式增长、政策驱动持续显现特征[2] - 液冷超充技术因散热快、电流大、安全性高成为部署热门选择,带动产业规模增长[2] 市场需求与产业数据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占汽车总量8.9%[3] - 2025年1-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69.9万辆和560.8万辆,同比增长45.2%和44%[3] - 消费者对"一杯咖啡时间充满电"的需求为超充市场前景提供支撑[3] 产业发展挑战与建议 - 超充产业面临设施数量少、建设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电网冲击等短板[3] - 需在"车-桩-电网"生态体系内解决问题,包括电网升级改造、用户行为数据分析、加大研发投入降低成本[3]
瑞可达多赛道布局提速 创新驱动高质量增长
证券日报· 2025-05-15 20:38
公司战略与规划 - 2025年重点提升研发创新、质量管理、快速响应及综合解决方案能力,加速海外市场拓展,布局AI与数据中心、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 [2] - 未来研发聚焦四大领域:通信6G与AI数据中心前瞻性技术预研、汽车智能化车载高速产品布局、新能源汽车新车型定制化研发、机器人及医疗领域技术储备 [4] - 持续推进多行业布局战略,巩固新能源、通信优势领域,加速向AI、机器人等新兴赛道拓展 [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24.15亿元(同比+55.29%),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28.11%) [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7.61亿元(同比+64.66%),归母净利润7560.89万元(同比+81.36%) [2] - 2024年研发投入1.47亿元(同比+26.91%) [3] 业务板块表现 - 新能源汽车业务为核心增长引擎,2024年新能源连接器收入21.8亿元(同比+59.46%),依托高压大电流连接器、换电连接器等产品进入多家头部车企供应链 [2] - 通信连接器产品2024年收入1.11亿元(同比+4.84%),受益于5G网络建设深化与AI算力需求爆发 [3] - 人形机器人领域产品实现小批量供货,后续将加大研发投入与产品线布局 [3] 海外市场拓展 - 2024年外销收入3.86亿元(同比+113.23%),美国工厂盈利且销售额快速增长,墨西哥工厂进入量产爬坡阶段 [3] - 美国、德国新设办事处,启动欧洲与东南亚生产基地筹备工作 [3] 技术研发成果 - 车载高速连接器全系列产品应用于智能驾驶领域,液冷超充技术完成研发并量产,医疗内窥镜实现自主研发及小批量供货,AI高速铜缆连接产品研发有序推进 [3] - 截至2024年底累计获得国内外专利328项(国内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274项) [3] - 通信板块将推进5G&5.5G基站项目落地,深化车载高速连接器应用,重点研发AI数据中心及6G通信所需高速连接器与射频组件 [5] 行业趋势 - 新能源汽车、储能、工业机器人等领域需求旺盛,通信与数据中心行业高速发展,为连接器市场创造广阔空间 [5] - 中国市场凭借技术迭代与规模优势,将成为全球连接器行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5]
华为、比亚迪持续加码兆瓦超充,新能源车补能路径再引争论
第一财经网· 2025-04-27 19:03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上海车展聚焦技术创新,新能源汽车超快充和换电两种补能方式成关注焦点,涉及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各企业积极布局,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挑战 [1] 超充技术发展情况 商用车领域 - 华为面向重型卡车物流领域推出全液冷兆瓦级超充产品,最大充电电流2400安培,最大功率1.5兆瓦,每分钟补给20度电,15分钟可充满一辆电动重卡 [1] - 华为超充联盟2.0成立,东风商用车等车企参与,2025年规划研发30 - 50款车型 [6] - 华为数字能源计划2025年在全国打造超100条兆瓦级超充物流干线,预计未来十年商用车充电量将从300亿度提升近二十倍 [6] - 星星充电在车展释放液冷超充2.0,可实现双枪2400安电流输出,10分钟内完成重卡80%补能 [7] 乘用车领域 - 去年华为针对乘用车发布液冷超充技术,宣称“充电1秒续航1公里”,计划2024年底布局600千瓦全液冷超级快充超过10万根 [1][2] - 今年3月比亚迪基于超级e平台的兆瓦超充技术,将多款新能源车充电峰值功率拉入1兆瓦,宣称“充电5分钟、续航里程400公里”,未来预计建设超4000个兆瓦闪充站 [1][2] - 新款小鹏G6和G9将5C超充拉入18万元级车型,小鹏G6和G9超充可10分钟补能450公里,今年计划新增1000座充电站并向所有新能源车型开放 [3] - 2025年上海车展小鹏新款P7 + 推出5C超充版本,向20万元级别市场挖掘机会 [3] 换电技术发展情况 - 蔚来汽车换电站布局3268座,覆盖全国900多个区县,已布局750千瓦液冷超快充站,拥有26000根充电桩 [5] - 蔚来最新一代换电站换电速度达2分24秒,李斌认为换电站目前在速度和体验上优于充电站,且换电站稳定及电池慢充带来的健康状态经过验证 [5] - 宁德时代发布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峰值充电倍率接近12C,峰值充电功率超1.3兆瓦,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超520公里” [5] - 宁德时代推进对蔚来能源不超过25亿元的战略投资,与五大车企共同发布10款巧克力换电新车型 [5] 行业观点与预测 - 比亚迪称超充突破兆瓦级别纯技术不难,难点在于车辆端匹配硬件及成本,需和合作伙伴运营超充站 [3] - 光大证券研报认为比亚迪兆瓦超充或引发车企分化,预计2026年底国内支持高压快充的车型市场保有量超1300万辆 [3] - 小鹏汽车预测下一阶段纯电动车补能目标是与燃油车加油速度持平,后续行业或全方位比拼充电效率 [3] - 巨湾技研总裁裴锋认为超快充技术在商用车领域后来居上,但面临基础设施覆盖与产能适配挑战 [7] - 东风商用车和苏波认为商用车充换电路径将并行发展,不应过度区分技术路线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