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超充技术

搜索文档
公牛集团:公司液冷技术目前未应用在服务器、IDC等领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9 17:36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公牛集团近几年在液冷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研 发的液冷超充技术国内领先,具备多方面的核心优势。请问公司的液冷技术是具有知识产权的自研为 主,还是依托第三方的技术服务?该液冷技术除用于储能外,可否应用于服务器领域?公司目前有利用 液冷技术运用于IDC等方面的市场拓展计划吗?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公牛集团(603195.SH)8月29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液冷技术主要应用在直流充电桩、工商 业储能电池散热等领域,目前未应用在服务器、IDC等领域。 ...
马斯克裁掉的超充天团,在欧洲引发行业地震!却和中国差了十万八千里?
电动车公社· 2025-08-22 23:56
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现状 - 截至2025年6月中国充电桩总数达1477万根 较2022年底521万根增长约183% 且以直流超充桩为主 [7] - 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从2020年12月80.7万台增长至2025年6月417.4万台 五年增长417% [6] - 私人充电桩保有量从2020年12月87.4万台增至2025年6月1060.3万台 增长超11倍 [6] - 月均充电量从2020年12月8.2亿度提升至2025年6月67.1亿度 增长718% [6] - 充电功率快速升级 服务区充电桩从2018年60kW主流升级至当前120kW主流水平 [5] - 高速公路充电站建设取得突破 浙江桐庐服务区建成108个快充桩 含40个600kW超充桩 5-6分钟可补能300公里 [61][62] 中美欧充电市场对比 - 美国规划至2030年建设50万根公共充电桩 远低于欧盟350万根目标 [17] - 2024年美国新能源车渗透率不足10% 且因政策变动出现销量下滑 [17] - 欧洲充电市场由商业公司主导 前十大运营商均为企业 缺乏国家层面统筹 [50] - 欧盟充电设施分布极不均衡 荷兰/德国/法国占据70%公共桩 波兰等国家严重不足 [52] - 中国充电运营企业TOP5均为商业公司(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小桔充电/蔚景云) 国家电网仅排第六 [47] 技术创新与电网支撑 - 中国超充技术全球领先 华为液冷超充达600kW(1秒1公里) 比亚迪兆瓦闪充达1000kW(1秒2公里) [32][63] - 浙江桐庐充电站集成2260kW光伏发电与430kWh储能系统 实现能源自给与峰谷调节 [61] - 2024年7月中国全社会用电量突破万亿kWh 超美国+欧盟+印度总和 [66][69] - 新能源发电占比显著提升 风电/太阳能/生物质发电占总量近四分之一 [70] 商业模式演进 - 中国出现"驿路有我"等综合服务站 集成170个充电位+24小时食堂+公寓(650元/月三人间) 实现营运车一站式服务 [38] - 英国初创企业Hubber采用房地产平台模式 改造旧仓库/加油站建设充电站 首站配备12根150-300kW充电桩 [31][57] - Hubber获6000万英镑融资 但缺乏自建充电桩能力 依赖第三方充电服务商合作 [22][58] - 欧盟面临严重基建缺口 按当前建设速度至2030年仅能完成160万根充电桩 不足需求880万根的20% [71] 政策驱动与行业生态 - 中国将充电桩纳入"新基建"范畴 通过政策补贴推动停车场/社区/电网配套建设 [44] - 国家电网等央国企早期示范项目引导民间资本投入 2016年后商业公司成为市场主力 [43][44][47] - 欧洲依赖车企联盟建设充电网络 IONITY由宝马/奔驰/大众/福特/现代等车企合资组建 [50] - 电网承载能力成关键制约因素 大电量电池与高速充电对电网短时冲击显著 [74]
超充产业迎政策利好 多个短板待补齐
证券日报网· 2025-07-08 20:31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发展 - 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补能"问题成为消费者关注焦点,提高充电效率是破局关键[1] - 国家政策提出"以即充即走场景为重点",科学规划大功率充电设施布局[1] - 充电设施按功率分为慢充(6-8小时充满)、快充(1小时充80%,功率≥120千瓦)和超充(10分钟充80%,功率≥480千瓦)[1] 超充产业现状与政策影响 - 新政策聚焦公共充电场景大功率设施布局,推动超充技术迭代和产业高质量发展[2] - 超充产业链上游包括电池管理系统、高功率变电设备、充电设备及材料,中游为超充桩/站建设运营,下游为应用市场[2] - 超充产业处于试点向规模化转型期,呈现技术突破引领扩张、需求爆发式增长、政策驱动持续显现特征[2] - 液冷超充技术因散热快、电流大、安全性高成为部署热门选择,带动产业规模增长[2] 市场需求与产业数据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占汽车总量8.9%[3] - 2025年1-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69.9万辆和560.8万辆,同比增长45.2%和44%[3] - 消费者对"一杯咖啡时间充满电"的需求为超充市场前景提供支撑[3] 产业发展挑战与建议 - 超充产业面临设施数量少、建设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电网冲击等短板[3] - 需在"车-桩-电网"生态体系内解决问题,包括电网升级改造、用户行为数据分析、加大研发投入降低成本[3]
华为、比亚迪持续加码兆瓦超充,新能源车补能路径再引争论
第一财经网· 2025-04-27 19:03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上海车展聚焦技术创新,新能源汽车超快充和换电两种补能方式成关注焦点,涉及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各企业积极布局,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挑战 [1] 超充技术发展情况 商用车领域 - 华为面向重型卡车物流领域推出全液冷兆瓦级超充产品,最大充电电流2400安培,最大功率1.5兆瓦,每分钟补给20度电,15分钟可充满一辆电动重卡 [1] - 华为超充联盟2.0成立,东风商用车等车企参与,2025年规划研发30 - 50款车型 [6] - 华为数字能源计划2025年在全国打造超100条兆瓦级超充物流干线,预计未来十年商用车充电量将从300亿度提升近二十倍 [6] - 星星充电在车展释放液冷超充2.0,可实现双枪2400安电流输出,10分钟内完成重卡80%补能 [7] 乘用车领域 - 去年华为针对乘用车发布液冷超充技术,宣称“充电1秒续航1公里”,计划2024年底布局600千瓦全液冷超级快充超过10万根 [1][2] - 今年3月比亚迪基于超级e平台的兆瓦超充技术,将多款新能源车充电峰值功率拉入1兆瓦,宣称“充电5分钟、续航里程400公里”,未来预计建设超4000个兆瓦闪充站 [1][2] - 新款小鹏G6和G9将5C超充拉入18万元级车型,小鹏G6和G9超充可10分钟补能450公里,今年计划新增1000座充电站并向所有新能源车型开放 [3] - 2025年上海车展小鹏新款P7 + 推出5C超充版本,向20万元级别市场挖掘机会 [3] 换电技术发展情况 - 蔚来汽车换电站布局3268座,覆盖全国900多个区县,已布局750千瓦液冷超快充站,拥有26000根充电桩 [5] - 蔚来最新一代换电站换电速度达2分24秒,李斌认为换电站目前在速度和体验上优于充电站,且换电站稳定及电池慢充带来的健康状态经过验证 [5] - 宁德时代发布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峰值充电倍率接近12C,峰值充电功率超1.3兆瓦,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超520公里” [5] - 宁德时代推进对蔚来能源不超过25亿元的战略投资,与五大车企共同发布10款巧克力换电新车型 [5] 行业观点与预测 - 比亚迪称超充突破兆瓦级别纯技术不难,难点在于车辆端匹配硬件及成本,需和合作伙伴运营超充站 [3] - 光大证券研报认为比亚迪兆瓦超充或引发车企分化,预计2026年底国内支持高压快充的车型市场保有量超1300万辆 [3] - 小鹏汽车预测下一阶段纯电动车补能目标是与燃油车加油速度持平,后续行业或全方位比拼充电效率 [3] - 巨湾技研总裁裴锋认为超快充技术在商用车领域后来居上,但面临基础设施覆盖与产能适配挑战 [7] - 东风商用车和苏波认为商用车充换电路径将并行发展,不应过度区分技术路线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