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模态生物语言大模型

搜索文档
最肥沃土壤盛放未来之花
经济日报· 2025-09-16 08:04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并不急于用一把尺子衡量成败,而是让"乔木""灌木""苔藓"各得其所。不仅有 算力、数据、资本、政策的叠加,更有对"长远"二字的耐心——愿意给一颗种子时间,给一次失败包 容,给一个青年团队时间去长成参天大树。 在这里,顶尖团队做0到1的原始突破,中小企业做场景落地,政府则是默默耕耘的"园丁",疏通阻 碍创新的底层"梗阻",却不喧宾夺主。在这片土壤中,问题从来不是判决书,而是下一次"追肥"的配 方。 如今在北京,科学智能作为人工智能与基础科学深度融合的前沿领域,正推动形成工业研发新范 式,加快具身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关键技术创新,初步呈现出产业化应用潜力。这座城市,正在 用首都的站位、全球化的视野、十年磨一剑的耐心,孕育下一批能够改变人类命运的"前沿之花",探索 更多连接未来的可能。(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杨学聪) 走进中关村科学城,空气里仿佛都弥漫着"0"和"1"的味道。在北京科学智能生态加速演进之际,一 条完整产业链在这里悄悄闭环。科学智能这株"未来之花"把根须扎进北京这片科技创新"高原"最肥沃的 土壤,拔节、孕蕾、绽放。 北京这片科创沃土拥有让众多创新主体接踵而至的"土壤配方"。具 ...
李彦宏,要去香港IPO了
36氪· 2025-06-03 12:12
公司概况 - 百图生科由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与原百度风投CEO刘维联合创立,定位为融合AI与生物技术的生命科学平台公司,致力于通过AI提升生物数据效率以推动药物研发 [4][6] - 公司拥有2100亿参数的跨模态生物语言大模型,在药物研发、生物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实现200多个任务模型的领先表现,累计服务300多家客户并获得超20亿美元订单 [1] - 核心团队包括原诺和诺德全球副总裁、原SAP全球副总裁等高管,研发中心分布于硅谷、北京、苏州、香港等地,已获超2亿美元风险投资 [1][6] 融资与上市计划 - 计划未来一年半内在香港IPO,香港投资管理公司(港版淡马锡)曾领投并与其达成战略合作,将在港设立国际创新中心 [1][2][3] - 李彦宏个人前期投入资金达百亿元人民币,公司计划投入"百亿元"打造生物计算平台,融资细节未明确披露但资金充裕 [5][6] - 对比同赛道企业晶泰科技完成8轮融资累计52亿元,百图生科融资轮次较少且金额模糊,显示李彦宏希望保持控制权 [5] 技术优势与行业定位 - 对标生物技术传奇企业"基因泰克",采用"AI+Biotech"模式自主研发药物,而非单纯提供软件或外包服务 [6][14] - 通过大模型降低数据需求和成本,在AI蛋白设计、靶点发现等前沿领域取得突破,与赛诺菲合作开发生物治疗药物发现模型,交易金额超10亿美元 [1][15] - 团队招募顶尖高校生命科学博士,以百万美元年薪吸引复合型人才,覆盖分子生物学、计算化学等专业领域 [6] 行业背景与市场趋势 - 全球AI制药市场规模2022年达10.4亿美元,预计2026年接近30亿美元(CAGR 30%),2032年或突破200亿美元 [10][11] - 中国市场2020年规模8163万元,预计2025年达7.74亿元(CAGR 56.8%),34条AI药物管线进入临床阶段且85%为自研 [10][11] - 英伟达、红杉资本、拜耳等机构加速布局,2024年上半年中国发生22起AI制药融资事件,包括百图生科等企业获战略投资 [11][12] 商业模式与挑战 - AI制药主流模式包括AI SaaS(软件销售)、AI CRO(研发服务)、AI Biotech(自研药物),后者需承担长周期临床试验风险但回报潜力最大 [13][14] - 行业面临高质量数据稀缺、复合人才短缺、临床试验失败率高达90%等挑战,尚无AI设计药物获批上市 [15][16] - 企业依赖里程碑款项维持运营,传统药企在临床阶段具备数据优势,AI更多作为辅助工具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