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车规级芯片等
icon
搜索文档
我省18个高新区与37所高校结对协同发展做实“关键一招”,推动“科产深融”
新华日报· 2025-11-14 07:31
文章核心观点 - 江苏省首创并大力推进“双高协同”发展模式,旨在通过高新区与高校的系统性合作,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4] - 该模式自7月启动试点后已进入实质落地阶段,多个试点单位在平台共建、机制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 [1][3] - 省级部门及地方政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与资金支持,目标是构建全域协同网络,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赋能 [4][5][8] 试点进展与成效 - 无锡高新区组建“双高协同”促进中心,打造三大平台,编制三张清单,已纳入企业技术需求100项、高校可供转化专利成果5151项、可共享大型科研设备500台(套)[2] - 南京鼓楼高新区通过“扫楼问需”形成31项校企合作清单,合作金额近1亿元 [2] - 苏州高新区与3所结对高校组建36个创新联合体,配备1亿元成果转化基金 [1] - 盐城环保高新区联合4所结对高校,建设约1万平方米的“双高协同”工作基地 [1] - 江阴高新区与东南大学合作设立1亿元“双高协同”专项资金,每年提供不低于500万元合作经费 [3] 合作模式与机制创新 - “双高协同”将以往“点上”的自发合作升级为有组织、面上的合作,例如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联合成立概念验证中心等机构 [3] - 高校出台配套政策,如江南大学形成6类政策包,支持教师离岗创业、到企业兼职,促进“有组织科研+有组织转化” [2] - 东南大学计划通过“一学院一高新区”的精准绑定机制,将校地合作纳入学院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体系 [7] 政策与资源支持 - 省科技厅、省委人才办、省教育厅联合出台“双高协同”的24条支持政策和15条改革事项 [5] - 省科技厅支持试点单位实施13个省级科技攻关项目,共建7个重大新型研发机构、13个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 [5] - 省教育厅发布10项支持试点高校的举措,并开展“沉浸式”蹲点调研 [5] - 各市普遍重视,苏州将“双高协同”列为重要内容,镇江在市级科技计划中增设“双高协同”专项 [5] 未来规划与目标 - 省科技厅与省教育厅将共同成立“双高协同”联合工作组,配备联络员,并开展多维度成效评估 [6] - 省教育厅联合多部门启动建设低空经济、能源科技等领域的省级专业特色学院 [6] - 江苏理工学院计划与镇江高新区共建微校区和技术转移中心,聚焦人工智能在船舶海工领域的应用 [7] - 最终目标是构建全域协同网络,实现从“单点突破”到“整体跃升”的转变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