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转换型ETF
icon
搜索文档
转债研究核心分析框架探讨——转债&量化篇
2025-08-21 23:05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可转债市场 涉及固收加基金 转债量化分析 信用评级调整 以及转换型ETF等金融产品[1][2][19] * 公司提及博时基金 其转换型ETF规模已突破500亿[19]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固收加基金是转债市场主要投资人 其参与度与纯债收益呈跷跷板关系 纯债收益不佳时更倾向通过转债增强收益 2025年上半年借此实现约2%-3%甚至更高收益[2][3][5] * 转股自带信用评级 但2025年因股票大涨导致转换评价中枢抬升 YTM数据穿破 使其作为类信用贷款博取还本付息策略吸引力降低[1][6] * 可转债估值受正股(弹性上限)和债底(保护下限)共同影响 2018年至今市场经历多轮波动包括2018年贸易战 2020-2022年政策牛及2023-2024年低迷期[1][7][8][9][10] * 2024年市场波动剧烈 三季度信用风险担忧和岭南国企违约引发市场信仰动摇 6月历史最高评级调整个数加剧低资质券波动 7月出现偏债性定价和机构止损 8月近30%-40%转债处于两位数价格[1][9][11] * 2024年9月24日后市场反转 溢价率消化 信用风险定价转为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瑕疵券被提前剔除[1][14] * 2025年因权益行情较好 定价从债底转向权益弹性 前期瑕疵券已被筛除 评级调整影响较小 当前平价水平较高[1][15] * 当前转债中位数价格突破130元 但溢价率仍处20%-30% 低于2022年固收加爆发期 因期限老化 高强赎意愿及供需矛盾 估值虽贵但合理[1][20] * 转股溢价率变化反映市场阶段 牛市初期高溢价需消化 行情确定后溢价率下降 2021年小盘牛推高估值 2022年波动大 2023年溢价率创新高 2024年信用风险释放压缩溢价[9][12][13] * 评级调整具日历效应 每年五六月份低资质券可能被调出 但在健康市场下不会重现2024年大跌[16] * 转债估值=价格/价值 反映投资者行为情绪 但历史分位数参考性有限[17] * 机构投资者按风险偏好分层 低风险好银行类底仓券 中风险持仓20%以内 高风险好股性强主题券 部分基金超60%仓位依赖转债收益[18] * 转换型ETF表现优异 博时ETF规模破500亿 因银行保险等理财资金倾向通过指数产品分享权益行情[19] * 主动管理仓位至关重要 需严格控回撤 重点观测估值变化及纯债股票等基础资产比较 供需矛盾仍存但配置力量足够支撑估值[21] 其他重要内容 * 绝对收益资金以往靠票息资产或利率交易盘获取稳定收益的方法被替代 更倾向挖掘转股或权益市场[5] * 2024年信用风险释放时 小盘股持续下跌超一季度 宏观利好缺失 市场调整超两年[11] * 瑕疵券问题非无法还款 而是资产负债结构或还本付息能力较弱[14] * 供需矛盾持续存在 但固收加基金配置力量足够支撑当前估值水平[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