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链现金折扣产品

搜索文档
“60天账期”,四个争议问题与解释
创业邦· 2025-06-21 08:54
核心观点 - 车企提出的"60天账期"倡议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大解释空间,供应商的真实账期可能远超60天[5][6][8] - 车企支付方式多样(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供应链金融凭证),供应商实际现金回收存在折价和延迟[11][12][14] - 严格执行60天现金账期可能导致部分车企现金流断裂,但实际操作中可能采用"新账新办法、老账老办法"的过渡策略[18][19] - 供应链金融平台在政策鼓励下快速发展,已成为车企延长账期、扩大话语权的重要工具[22][24][26] - 汽车行业竞争加剧导致账期普遍延长,市场集中度下降引发价格战,供应链压力传导成为行业常态[40][44][45] 账期操作细节 - 账期计算起点存在多种标准(发货/开票/验收),整车厂可通过流程设计延长供应商真实账期[6][7] - 极端案例显示:3月发货9月开票11月付款,会计账期60天但实际账期达8个月[8] -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与供应商实际回款周期存在本质差异[16] 支付方式分析 -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损失约1%,商业承兑汇票约3%,供应链金融凭证损失可能达50%[12] - 国内车企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与票据使用比例呈负相关:周转天数越长,供应链金融使用越多[14] - 供应链金融凭证未转移支付义务,会计上不终止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计算[12] 车企财务影响 - 特斯拉、广汽、理想货币资金覆盖应付账款,财务安全性较高[19] - 比亚迪通过迪链平台实现快速扩张:2021-2023年应付规模从500亿增至4000亿,同期产能从60万辆增至430万辆[28][29] - 比亚迪财务特征:存货周转天数缩短50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缩短103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延长45天[33][34] 行业竞争格局 - 新能源汽车品牌数量从2018年480家缩减至当前不足40家[45] - 前五大车企市场份额从74%降至55%,市场分散化加剧竞争[40] - 上汽集团账期从50天延长至110天,票据结算占比从6.9%升至超30%[40] 供应链金融发展 - 国内前十大车企中至少8家已运营供应链金融平台[24] - 全行业供应链平台超500家,年确权规模4-5万亿元[26] - 典型案例:比亚迪迪链、长城链、上汽安吉链等(详见表格)[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