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睿微架构CPU

搜索文档
8 年了,AMD 服务器 CPU 逆袭 Intel
36氪· 2025-08-04 11:03
服务器CPU市场份额变化 - AMD服务器CPU市场份额达到50%,与英特尔持平 [1] 英特尔历史优势时期 - 2006年英特尔推出第一代酷睿微架构CPU,摆脱奔腾4高频低能问题,获得市场认可 [3] - 2011年第二代酷睿处理器成为骨灰级玩家首选,英特尔CPU风光无限 [3] - 2011年前后英特尔推出基于酷睿架构的至强CPU,在服务器和工作站市场获得认可 [7] - 英特尔采用Tick-Tock模式,一年更新制程一年更新微架构,2017年至强CPU市占率接近100% [7] - 入门级至强E3-1230系列价格低于酷睿i5,性能超越同期i7,在消费级市场受追捧 [9] - 苹果Mac Pro采用英特尔至强E5系列CPU [9] AMD历史困境时期 - 2011年AMD发布推土机架构CPU,虽拥有8核心但架构落后,表现不佳 [5] - 2017年前AMD完全放弃专业服务器和工作站市场 [9] AMD技术转折与逆袭 - 2017年AMD推出Zen架构锐龙CPU,单核性能、制程工艺和能效比实现质的飞跃 [11] - 初代锐龙采用模块化设计,两个CCD模块实现8核心16线程,同期英特尔旗舰i7-7700K仅4核心8线程 [11][13] - AMD在多核性能上对英特尔实现降维打击 [13] - 针对服务器和工作站推出EPYC和Threadripper系列CPU [14] - 初代线程撕裂者达到16核心32线程,价格仅为竞品英特尔E5-2699A V4的三分之一 [16] - 通过多CCD模块化设计低成本实现核心数量堆砌,每个CCD含8个核心 [20] - Zen5架构线程撕裂者9995WX达96核192线程,EPYC 9965达192核384线程 [22] - 英特尔至强6980P最高为128核256线程 [24] 市场竞争格局演变 - AMD坚持迭代Zen架构,从消费级市场反哺专业市场,用技术赢得50%市场份额 [26] - 英特尔消费级市场缺乏重大架构创新,14nm工艺卡壳,导致专业市场优势丧失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