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CPU

搜索文档
服务器CPU,变局已至
36氪· 2025-08-26 19:25
数据中心服务器半导体市场前景 - 2030年数据中心服务器半导体价值将达5000亿美元[1] - 未来五年数据中心将成为半导体全行业增长最快的领域[1] x86架构市场竞争格局 - 英特尔2025年Q2服务器CPU市场份额为72.7%,同比环比双双下滑[5][8] - AMD 2025年Q1实现同比增长3.6%、环比增长2.1%,Q2市场份额达27.3%[5][8] - AMD自2017年推出EPYC处理器后市场份额从近乎零提升至2025年Q2的27.3%[8] Arm架构服务器发展态势 - 2025年Arm架构服务器预计增长率达70%,占全球总出货量21.1%[15] - 亚马逊AWS自2018年累计出货超200万颗Graviton处理器[12] - 谷歌Azure和微软Cobalt处理器相较x86有30%-60%能效提升[12] - 英伟达2025年预计部署250万颗Grace CPU,每2个Blackwell GPU配1颗Grace芯片[14] RISC-V架构进展 - 玄铁C930成为首款基于RISC-V的服务器级CPU IP核,主频达3GHz[20] - 睿思芯科推出32核CPU+8核LPU的"灵羽处理器",性能比肩英特尔AMD服务器芯片[20] - RISC-V具有开源、免授权费特性,适合高性能计算场景定制化需求[19][20] 新进入者动态 - 高通收购Alphawave Semi(价值24亿美元)加速服务器领域布局[23] - 高通与超大规模云服务商就新型服务器芯片展开深入洽谈,预计2028财年产生收入[24] - 英伟达推出Grace Blackwell超级芯片,提供1petaflop AI性能并采用Arm架构[25][26] 市场数据预测 - 2025年x86服务器市场预计增长39.9%至2839亿美元[15] - 非x86服务器市场预计同比增长63.7%至820亿美元[15] - Arm架构服务器增长率达70%,但分析师预计实际市场份额为20%-23%而非Arm宣称的50%[15]
政府出手了!英特尔要迎来“国家队”入场?
金融界· 2025-08-18 15:33
美国政府入股英特尔谈判 - 美国政府正与英特尔谈判直接入股芯片巨头 被视为加快推进俄亥俄州延迟超级工厂项目并强化美国本土半导体制造能力的举措 明显不同于传统补贴或贷款 是资本注入与战略扶持的组合 [1] - 具体持股比例和投资金额尚未公布 [1] 资本市场反应 - 消息传出后英特尔股价盘中一度飙升8.9% 最终收涨7.4%报23.86美元 盘后继续上涨约3% 成为近几个月最强劲单日拉升 显示投资者对政府"国家队"入场充满信心 [1] 对英特尔的多方面影响 - 资金压力将明显缓解 有助于推进重组计划 加快工厂建设以及先进制程研发落地 [1] - 政府入股在市场中释放积极信号 阶段性修复投资者信心 [1] - 政府股东身份可能带来更多军工和政府项目绑定订单 [1] - 资金本身无法立即改变公司在制程 AI芯片及服务器CPU市场中的技术劣势 这些短板仍需时间和持续投入弥补 [1] 行业竞争格局 - 过去两年英特尔在高性能计算和AI市场承受来自AMD和NVIDIA的双重压力 AMD在CPU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NVIDIA在AI加速卡领域遥遥领先 英特尔因产品延迟和市场份额下滑处境艰难 [2] - 政府入股短期内更多是提振士气与改善融资环境 对现有竞争格局影响有限 [2] - 中期若伴随本土制造优先采购政策 公司有机会从AMD和NVIDIA手中争夺部分高端代工及封装订单 [2] 与其他企业协议的差异 - 潜在入股与美国政府近期与NVIDIA AMD达成的"收入分成"协议有本质不同 该协议允许两家公司向中国出口部分AI芯片但需将相关收入的15%上缴美国政府 [2] - 对NVIDIA和AMD是"交钱换市场"直接压缩利润率 对英特尔则是"补血"意味着直接获得资金支持以改善竞争地位 [2] 政策与行业意义 - 传闻不仅是半导体行业重要新闻 也折射出美国产业政策中"国家资本主义"色彩的进一步增强 [2] - 短期为英特尔争取到宝贵喘息空间 [2] - 长期能否实现产品力提升与市场份额回升才是决定此举成败的关键 [2]
拆分晶圆厂,会是英特尔(INTC.US)的选择吗?
智通财经网· 2025-08-17 14:01
英特尔代工部门分拆争议 - 英特尔内部对代工部门是否分拆存在分歧 董事会成员和部分股东支持分拆 但首席执行官陈立武持反对态度 [1] - 分拆支持者认为可效仿AMD 2008年剥离GlobalFoundries的模式 获得现金流并专注产品设计 [1][3] - 反对分拆的核心原因是18A/14A等尖端工艺研发正处于关键阶段 分拆可能中断技术积累 前CEO已投入数百亿美元研发资金 [6][7] AMD历史经验借鉴 - AMD 2008年因运营亏损(半导体制造成本占比高)和产品延迟(四核Opteron服务器延迟数月)被迫转型无晶圆厂模式 [2] - AMD分拆代工部门获得7亿美元现金+11亿美元债务减免 并持有GlobalFoundries 34%股权 但过早出售股份损失数十亿美元 [3][4] - 分拆后AMD转向台积电代工 产品性能显著提升 但形成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 GlobalFoundries当前估值已达160亿美元(较十年前增长10倍) [4] 英特尔代工部门现状 - 2024年代工部门预计亏损130亿美元 约占公司市值10% 亏损持续扩大 [5] - 部门受政治因素影响 美国政府可能通过财团入股以保留本土芯片制造能力 [5] - 公司正通过裁员和砍项目改善现金流 但分拆被视为提升股东价值的潜在方案 [6] 技术路线与竞争分析 - 18A工艺良率需达70%才能实现盈利量产 该节点是抗衡台积电N2的关键 [7] - 14A工艺被定位为美国芯片主导地位的基石 依赖代工部门自主技术 [7] - 若Panther Lake/Clearwater Forest产品如期交付 代工部门价值将显著提升 [7] 分拆潜在影响对比 | 维度 | 分拆可能性 | 保留可能性 | |------|------------|------------| | 研发连续性 | 18A等工艺研发可能中断 [6] | 保持垂直整合优势 [7] | | 政治风险 | 符合美国芯片本土化战略 [5] | 面临股东压力 [6] | | 现金流 | 立即获得资本注入(参考AMD案例) [3] | 无直接资金流入 [6] | | 竞争地位 | 专注设计但丧失制造控制权 [8] | 需达成良率目标以抗衡台积电 [7] |
拆分晶圆厂,会是英特尔的选择吗?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17 11:40
英特尔代工部门分拆决策分析 - 英特尔内部对代工部门分拆存在分歧 董事会和部分股东支持分拆 而首席执行官陈立武持反对态度[2] - 分拆讨论受经济和政治因素双重影响 包括美国政府对本土芯片制造能力的关注[2][8] AMD历史经验参考 - AMD于2008年因运营亏损和产品延迟被迫转型无晶圆厂模式 当时面临数年同比运营亏损且制造部门成本高昂[3] - AMD分拆代工部门(后更名为GlobalFoundries)获得7亿美元现金和11亿美元债务减免 同时持有新公司34%股份[5] - 分拆使AMD获得现金流自由并转向台积电代工 但过早出售GlobalFoundries股份导致潜在数十亿美元损失[6] 英特尔代工部门现状 - 代工部门2024年预计亏损约130亿美元 占公司估值近10%[8] - 部门已投入数百亿美元研发资金 专注于18A和14A等先进制程节点[9][11] - 公司通过裁员和削减项目改善现金流 但分拆被视为创造股东价值的最有效方式之一[9] 分拆与否的潜在影响 研发连续性 - 分拆可能破坏18A/14A制程研发势头 影响Panther Lake和Clearwater Forest产品线[9][11] - 保留部门则保持垂直整合优势 若18A良率达70%可实现盈利大规模生产[11] 政治与资本因素 - 分拆符合美国本土芯片产业自主战略 可能由政府支持财团运营[8] - 分拆可立即获得现金注入 类似AMD当年获得的7亿美元现金和11亿美元债务减免[5][8] - 保留部门则需依靠内部现金流优化 无外部资本注入[9] 竞争地位 - 分拆后英特尔可专注产品设计 但失去制造控制权[8][11] - 保留部门若18A成功可作为台积电N2制程的直接竞争对手[11] 技术发展路径 - 英特尔将放弃部分尖端节点竞争 集中改进18A制程[11] - 18A良率目标70%以实现盈利大规模生产 14A制程被视为美国芯片主导地位的关键[11]
苏姿丰:AMD 数据中心 CPU 影响力,与英伟达 AI 加速器地位相当
环球网资讯· 2025-08-17 10:55
市场份额与收入表现 - AMD在服务器处理器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已成为微软、亚马逊等科技巨头的重要合作伙伴,市场份额和收入份额均创下历史新高 [1] - 2025年第二季度,AMD桌面CPU市场份额跃升至32.2%,较上一季度环比增长4.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近10个百分点 [3] - 桌面CPU收入份额达到39.3%,与数据中心级EPYC处理器41%的收入份额基本持平 [3] 服务器CPU市场发展 - 服务器CPU市场份额提升至27.3%,收入份额首次攀升至41%,为自首款EPYC处理器问世以来的最高纪录 [3] - 2017年AMD服务器CPU市场份额尚处于个位数水平,与英特尔的Xeon系列存在较大差距,而短短几年内便实现了从边缘玩家到主流供应商(36.5%)的跨越式发展 [3] AI计算领域布局 - AMD正积极布局AI计算领域,尽管目前在AI GPU领域尚未对英伟达形成直接挑战,但公司有信心凭借创新能力和持续投入逐步在AI硬件市场复制其在服务器CPU市场的成功 [3]
8.14犀牛财经晚报:参与融资融券交易投资者数量创年内新高 哪吒汽车关联公司从失信名单移除
犀牛财经· 2025-08-14 18:32
融资融券交易 - 8月13日参与融资融券交易投资者数量达52.34万名创年内新高环比增加4.61万名增长9.67% [1] - 截至8月13日融资融券个人投资者数量755.68万名机构投资者50004家有负债投资者172.18万名 [1] 券商投诉处理 - 2025年二季度券商投诉中经纪业务占比84%服务及费用类账户及权限开通类投诉合计超六成 [1] - 佣金投诉主要反映开户未明确告知软件显示不清晰口头承诺未兑现调佣处理不及时佣金与服务不匹配五类问题 [1] 基金动态 - 易方达价值回报混合基金提前结束募集规模或超20亿元为旗下第二只新型浮动费率产品 [2] 消费电子市场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蓝牙耳机市场出货量5998万台同比增长7.5%真无线耳机出货3831万台增长8.0% [2] - 开放式耳机出货1422万台增长20.1%头戴耳机出货413万台增长30.1%主要受电竞及学习办公需求带动 [2] - 2025年OLED显示器出货量预计266万台年增86%渗透率约2%欧洲市场占比提升与中国市场均超20% [3] 光电显示产业投资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光电显示产业投资金额1035亿元同比下降26.7%显示面板领域投资451亿元占比43.6%同比下降18.3% [4] - Mini/Micro LED领域投资238亿元占比23.0%同比下降48.5%光电模组投资174亿元下降37.8% [4] - 光电显示材料领域投资160亿元逆势增长34.6%占比提升至15.5%为唯一正增长细分领域 [4] 处理器市场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客户端CPU出货量环比增长7.9%同比增长13%服务器CPU出货量同比增长22%环比上升0.6% [5] 企业动态 - 字节跳动Seed团队开源VeOmni全模态训练框架可降低工程开销提升训练效率 [6] - 抖音回应"我的快递"服务仅测试阶段与电商无关用于查询散件快递 [6] - 杜建英间接持股公司浙江兴合实业被限消其通过三捷投资持股99.8% [6] - 哪吒汽车关联公司合众新能源曾因违反财产报告制度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目前已从名单移除 [7] - 淘天集团内部更名为中国电商事业群-淘天集团与饿了么飞猪并行 [8] - 西安奕斯伟材料科创板首发过会成为"科八条"后首家获受理未盈利企业过会案例 [8] - 证监会同意道生天合材料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 [9] 上市公司业绩 - 京东集团第二季度收入3567亿元同比增长22.4%净利润62亿元 [9] - 网易第二季度净收入279亿元同比增长9.4%游戏及相关增值服务收入228亿元增长13.7%净利润86亿元 [10] - 中国电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230.17亿元同比增长5.5%拟派发股息165.8亿元每股0.1812元 [11] - 国药一致上半年净利润6.66亿元同比下降10.43%营业总收入367.97亿元下降2.62% [14] - 汉嘉设计预计上半年净利润1500万元至1650万元同比增长303.20%至343.52% [15] - 通达动力上半年净利润4263.96万元同比增长32.49%营业收入9.71亿元增长22.07% [16] - 网宿科技上半年净利润3.73亿元同比增长25.33%营业收入23.51亿元增长2.19% [17] - 合金投资上半年净利润457.58万元同比增长44.12%营业收入1.64亿元增长73.46% [18] - 亿帆医药上半年净利润3.04亿元同比增长19.91%营业收入26.35亿元增长0.11% [19] 项目与生产 - 佳电股份控股子公司中标6.09亿元核电设备项目 [12] - 甘肃能化下属金河煤矿恢复生产此前因二氧化碳突出事故停产 [13] 股市行情 - 沪指跌0.46%终结8连阳全市场超4600只个股下跌沪深两市成交额2.28万亿放量1283亿 [20] - 脑机接口数字货币机器人概念股活跃军工CPO铜箔锂矿等板块跌幅居前 [20]
一家初创公司,要颠覆传统CPU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14 09:28
公司背景与创立 - NeoLogic成立于2021年,总部位于以色列,是一家无晶圆厂半导体初创公司,专注于开发节能服务器CPU [2] - 公司由首席执行官Avi Messica和首席技术官Ziv Leshem共同创立,两位创始人在半导体行业拥有50年经验,曾在英特尔和Synopsis等公司工作 [2] - 创立动机源于摩尔定律失效的行业背景,公司认为晶体管尺寸缩小已接近物理极限 [3] 技术创新与产品 - 开发了名为"CMOS+"的全新芯片设计方法,将标准CMOS门电路与低复杂度门电路相结合 [6] - CMOS+技术可将处理器尺寸缩小40%,功耗降低50%,特定条件下晶体管数量可减少三倍 [6] - 技术特点包括:单级门电路可并行处理更多数据点,优化缓冲器设计提高能效 [7] - 目标应用为AI推理,预计能以比显卡更低的功耗运行AI模型 [7] - 计划2024年底推出单核测试芯片,2027年前在数据中心部署服务器CPU [3][7] 市场前景与战略 - 瞄准数据中心市场,预计AI发展将使数据中心用电量未来四年翻一番 [3] - 节能技术可降低约30%的建设成本和投资金额,同时减少用水量 [4] - 预计五年后进入服务器处理器市场,目标获得两位数市场份额 [8] - 战略定位为替代GPU进行AI推理,强调经济效益(CPU每小时成本约为GPU的1/100) [8] 融资与发展 - 近期完成1000万美元A轮融资,由KOMPAS VC领投,M Ventures、Maniv Mobility和lool Ventures参投 [3] - 融资将用于扩大工程团队和加速CPU开发 [3][7] - 目前与两家未具名的超大规模合作伙伴合作设计服务器CPU [3]
AMD:CPU 强吃英特尔,AI GPU 何时能抗英伟达?
36氪· 2025-08-06 09:49
整体业绩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76.9亿美元,同比增长31.7%,超出市场预期的74.3亿美元,主要受客户端及游戏业务、数据中心业务带动 [1] - GAAP毛利率39.8%,同比下滑明显,主要受MI308相关库存减值影响约8亿美元,剔除该影响后实际毛利率为50.2% [1] - 研发费用18.9亿美元,同比增长19.6%,销售及管理费用9.9亿美元,同比增长52% [1] 经营表现 - 核心经营费用率达到37.5%,影响利润释放,核心经营利润1.74亿美元,核心经营利润率仅2.3% [2] - 净利润8.72亿美元,受非经常性项目影响较大 [2] - 客户端业务收入25亿美元,同比增长67.5%,远超全球PC市场5%的出货量增速,体现市场份额提升 [2] - 数据中心业务收入32.4亿美元,同比增长14.3%,主要受服务器CPU产品出货增加带动 [2] 业务细分 - 客户端和数据中心业务合计收入占比超70% [2] - 服务器CPU市场份额从10%提升至30%左右,成为数据中心业务主要增量 [2][9] - AI GPU收入相对平淡,市场期待MI350系列新品,预计下半年将明显提升 [2][11] - 游戏业务收入11.22亿美元,同比增长73.1%,超市场预期 [5][6] MI308影响 - MI308库存减值影响约8亿美元,对应约15亿美元潜在收入 [3] - 禁令松动后,预计下半年MI308可带来8-10亿美元收入 [4] - 第三季度业绩指引中未包含MI308发往中国的任何收入 [4] 业绩指引 - 第三季度收入指引84-90亿美元,中值87亿美元环比增长13.2%,超市场预期的83.7亿美元 [4] - 预计non-GAAP毛利率54%,与市场预期54.1%基本一致 [4] - 预计下季度AI GPU收入有望达17亿美元以上,符合市场预期 [12] 产品与技术 - MI350系列采用N3P制程,HBM3e内存288GB,带宽8TB/s,TDP功耗1000W [13] - 相比MI325系列,MI350在制程、内存容量和带宽方面有显著提升 [13] - 预计2H26推出MI450X,采用HBM4内存432GB,带宽19.6TB/s [13] 行业动态 - 四大云厂商(Meta、谷歌、微软、亚马逊)2025年合计资本开支预计达3890亿美元,同比增长55% [13] - AI服务器需求旺盛,带动AMD、英伟达等芯片厂商增长 [14] - PC市场复苏,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5.4%,公司客户端业务增速远超行业 [7] 竞争格局 - 在桌面级CPU市场份额已超50%,实现对英特尔的反超 [7] - 服务器领域"CPU+GPU"组合优势明显,份额持续提升 [9] - 作为AI芯片"二供",受益于云厂商资本开支增加和订单溢出 [17] 估值与展望 - 当前市值2826亿美元,对应2026年税后核心经营利润约40倍PE [16] - 2025-2029年税后核心经营利润CAGR预计30.3% [17] - 短期受CPU份额、服务器GPU出货和毛利率影响,中长期看AI算力市场竞争 [17] - 处于强产品周期和AI高景气周期,回调后仍有机会 [20]
8 年了,AMD 服务器 CPU 逆袭 Intel
36氪· 2025-08-04 11:03
服务器CPU市场份额变化 - AMD服务器CPU市场份额达到50%,与英特尔持平 [1] 英特尔历史优势时期 - 2006年英特尔推出第一代酷睿微架构CPU,摆脱奔腾4高频低能问题,获得市场认可 [3] - 2011年第二代酷睿处理器成为骨灰级玩家首选,英特尔CPU风光无限 [3] - 2011年前后英特尔推出基于酷睿架构的至强CPU,在服务器和工作站市场获得认可 [7] - 英特尔采用Tick-Tock模式,一年更新制程一年更新微架构,2017年至强CPU市占率接近100% [7] - 入门级至强E3-1230系列价格低于酷睿i5,性能超越同期i7,在消费级市场受追捧 [9] - 苹果Mac Pro采用英特尔至强E5系列CPU [9] AMD历史困境时期 - 2011年AMD发布推土机架构CPU,虽拥有8核心但架构落后,表现不佳 [5] - 2017年前AMD完全放弃专业服务器和工作站市场 [9] AMD技术转折与逆袭 - 2017年AMD推出Zen架构锐龙CPU,单核性能、制程工艺和能效比实现质的飞跃 [11] - 初代锐龙采用模块化设计,两个CCD模块实现8核心16线程,同期英特尔旗舰i7-7700K仅4核心8线程 [11][13] - AMD在多核性能上对英特尔实现降维打击 [13] - 针对服务器和工作站推出EPYC和Threadripper系列CPU [14] - 初代线程撕裂者达到16核心32线程,价格仅为竞品英特尔E5-2699A V4的三分之一 [16] - 通过多CCD模块化设计低成本实现核心数量堆砌,每个CCD含8个核心 [20] - Zen5架构线程撕裂者9995WX达96核192线程,EPYC 9965达192核384线程 [22] - 英特尔至强6980P最高为128核256线程 [24] 市场竞争格局演变 - AMD坚持迭代Zen架构,从消费级市场反哺专业市场,用技术赢得50%市场份额 [26] - 英特尔消费级市场缺乏重大架构创新,14nm工艺卡壳,导致专业市场优势丧失 [26]
服务器芯片:AMD即将超越Intel,Arm自信满满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16 08:53
数据中心处理器市场格局演变 - 过去十年数据中心处理器市场经历两次重大转变:从x86垄断(英特尔占比超90%)到GPU主导计算,再到AMD和Arm架构崛起 [3] - 当前大多数计算在GPU上完成,AMD在x86市场快速追赶英特尔,基于Arm的CPU在NVIDIA和超大规模厂商推动下增长显著 [3] AMD的市场份额增长 - AMD数据中心x86 CPU份额从2018年接近零提升至当前40% [6] - 2025年Q1数据中心部门收入达37亿美元(含CPU/GPU),其中服务器CPU收入估计25-30亿美元 [8] - 关键驱动因素包括:转投台积电制程、团队执行力、英特尔制程技术优势丧失 [7] Arm架构的崛起与超大规模厂商策略 - 亚马逊Graviton处理器已生产超200万颗,2024年产量约50万颗(占x86采购量20%),性价比比x86高30%-40% [11] - 谷歌Axion处理器性能较x86提升50%,能效提高60%;微软Azure Cobalt节省30%能耗 [11] - 超大规模厂商转向自研Arm CPU主因是工作负载优化需求,而非单纯成本考量 [10] NVIDIA的Arm生态布局 - NVIDIA Grace CPU与Hopper/Blackwell GPU协同部署,性能较x86提升1.2-2.4倍,能效提高1.5-3.0倍 [14] - 2025年预计Grace CPU出货量达250万个,AI场景下Arm CPU数量是x86的50-100倍 [15] - 未来路线图显示NVIDIA将持续推进Arm+GPU组合(如Vera处理器与Rubin GPU配对) [17] 2030年市场预测 - 麦肯锡预计2030年AI工作负载功耗增长3.5倍,非AI增长1.7倍 [21] - 若超大规模厂商50%转向Arm,2030年数据中心CPU总量约4800万个,Arm占比或达1900万个 [22] - 推动因素包括超大规模厂商云端迁移和NVIDIA AI数据中心Arm CPU的规模效应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