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CPU

搜索文档
RISC-V国际基金会CEO:2031年RISC-V架构处理器市场渗透率将达25.7%
证券时报网· 2025-07-18 21:34
7月17日,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主论坛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举行。 RISC-V国际基金会CEO Andrea Gallo在现场分享了《从指令集架构到产业落地:2025年加速技术进程与 RISC-V应用推广》的主题演讲。 "全球标准是促进技术创新的一个催化剂,想象一下比如USB标准、互联网协议等,RISC-V也是类似于 这样的一个国际标准,并且是一个开放的行业标准,在这个世界中,你可以没有限制、没有授权费就可 以下载RISC-V使用规范、使用规格,无论你在硅谷、欧洲或者是亚洲,都可以基于RISC-V来开发你的 产品。"Andrea Gallo在做开场介绍时说。 在太空领域,Microchip发布64位HPSC微处理器系列,适用于自主太空计算;欧洲航天局(ESA)和美 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均在太空计算中采用RISC-V;"RISC-V非常适合太空当中的应用,因为这 需要更好的安全性、安保性和可靠性。所以我们也发起了太空的特殊兴趣小组,来自于太空的各界专家 将会进一步探索RISC-V在这一领域的应用。"Andrea Gallo说。 高性能计算(HPC)是RISC-V国际基金会非常关注的领域。据Andre ...
服务器芯片:AMD即将超越Intel,Arm自信满满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16 08:53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来源:内容 编译自 semiengineering 。 过去十年,数据中心处理器市场经历了两次重大转变。 过去,所有数据中心的计算都是 x86 架构,其中超过 90% 都来自英特尔。GPU 于 2016 年首次出现在数据中心(Pascal GPU)。 现在,大多数计算都在 GPU 上完成。AMD 正努力在 x86 市场超越英特尔,而基于 Arm 的 CPU 则在 NVIDIA 和超大规 模厂商的推动下快速增长。 AMD 正在数据中心 CPU 领域取代英特尔 AMD 正在迅速抢占英特尔在 x86 数据中心处理器领域的份额。 如上图所示,AMD 的份额目前为 40%,而 2018 年几乎为零。这是因为: Arm 高级副总裁兼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总经理 Mohamed Awad 在 3 月份表示,到 2024 年底,基于 Arm 的 CPU 在数据中 心的份额约为 15%。但他预计,到 2025 年底,Arm 的 CPU 份额将增长到接近 50%——这大概是出货量份额。(下文将 介绍 Arm 的份额可能达到 50%,但要到 2020 年后期)。 这是因为另外两个重大转变。 ...
英特尔前CEO:我低估了人工智能的影响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06 10:49
英特尔对人工智能的误判 - 前首席执行官承认公司对人工智能的反应"延迟"并错误估计了技术影响 [2][4] - 英特尔在人工智能加速器和机架级解决方案领域表现令人失望 多年努力仍缺乏竞争力 [4] - Gaudi人工智能加速器推出后云计算公司鲜有采用 显示行业地位落后 [4] 战略失误与竞争劣势 - 前首席执行官早期认为"推理"是重点 忽视模型训练 导致与NVIDIA等对手差距拉大 [5] - 除Xeon服务器CPU外 缺乏能与NVIDIA竞争的人工智能产品 [5] - 加速器项目Falcon Shores被取消 新计划Jaguar Shores试图进入机架级市场但进度滞后 [7] - 竞争对手NVIDIA和AMD已在该领域创造数千亿美元收入 英特尔缺席 [7] 制造与业务战略调整 - 前首席执行官坚持内部半导体制造部门是产品设计最佳方式 但该部门承担财务责任 [7] - IDM 2 0战略受质疑 新任首席执行官计划减少对代工业务的关注 转向核心设计业务 [7]
软银收购Ampere遇阻:FTC启动深度审查,交易或面临长期法律博弈
环球网· 2025-07-02 13:49
交易审查进展 - 日本软银集团以65亿美元收购美国半导体设计公司Ampere Computing LLC的交易正遭遇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的深度审查 [1] - FTC已向交易双方发出第二次信息请求(Second Request),标志着审查进入实质性阶段 [1] - 审查流程通常仅针对少数存在重大竞争疑虑的并购案,且可能延长至一年以上,甚至引发阻止交易的诉讼 [1] 市场垄断风险 - FTC担忧交易可能引发市场垄断风险,Ampere Computing是ARM架构服务器处理器的领军企业,产品以低功耗、高能效著称 [3] - Ampere Computing客户涵盖谷歌、微软、甲骨文等云计算巨头,2024年推出256核处理器,并计划在2025年量产512核AmpereOne Aurora CPU [3] - Ampere Computing直接挑战英特尔至强(Xeon)和AMD EPYC在数据中心市场的霸主地位 [3] 软银的战略布局 - 软银此次收购被视为其构建"AI+半导体"生态的关键一环,试图整合Arm的IP授权、Ampere的CPU设计与Graphcore的AI加速器,形成对英伟达CUDA生态的挑战 [3] - Ampere Computing 2024年营收仅1600万美元,较2022年暴跌89%,而同期英特尔数据中心业务营收达189亿美元,AMD为73亿美元 [3] 监管历史与挑战 - 软银2020年计划以30亿美元收购共享办公巨头WeWork的剩余股权,因FTC对"垄断办公空间市场"的质疑而告吹 [4] - FTC主席莉娜·汗(Lina Khan)自2021年上任以来,多次强调对"垂直并购"的审查,例如阻止微软收购动视暴雪 [4] 数据中心芯片市场格局 - 目前ARM架构在服务器市场的份额仅10%,远低于x86的90% [4] - 谷歌、微软等云服务商正加速采用ARM芯片以降低功耗成本,谷歌云2024年新增的算力中ARM架构占比已达35% [4] - 软银计划通过整合Arm的Neoverse架构与Ampere的芯片设计能力,推出"定制化云服务器CPU",直接对标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Xeon Scalable) [4] 市场竞争动态 - x86阵营已发起反击,英特尔2025年推出的Granite Rapids处理器将核数提升至128核,AMD的Bergamo系列则以192核设计抢占高密度计算市场 [4] 交易时间表 - 交易原定于2025年下半年完成,但FTC的深度审查可能将其推迟至2026年 [5]
英特尔服务器 CPU 份额继续降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30 09:52
服务器CPU市场份额变化 - 英特尔在服务器CPU市场的份额从2017年的绝对主导(接近100%)降至2025年6月的62% [1] - AMD的市场份额从2017年几乎为零增长至2025年6月的33% [1] - 基于ARM的服务器处理器市场份额目前不到10%但呈现上升趋势 [2] AMD的市场表现 - AMD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10%左右上升至2021-2022年的20%以上 [2] - 预计到2025年底AMD收入份额将升至36% [2] - 预计到2027年AMD市场份额可能达到40% [2] - AMD在高端服务器CPU销售方面表现突出 [2] 未来市场预测 - 到2027年英特尔市场份额可能跌破50% [2] - ARM处理器市场份额可能达到10-12% [2] - 到2028年AMD和英特尔可能达到市场份额持平 [2] 竞争格局变化 - AMD的成功始于Zen架构的推出 [2] - 英特尔在Sapphire Rapids产品推出时遭遇延误和问题 [2] - 英特尔推出的至强6系列尚未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3] - AMD持续的产品创新增强了其竞争优势 [3]
龙芯发布服务器CPU,,杀进GPGPU赛道
半导体芯闻· 2025-06-27 18:21
行业背景与公司战略 - 全球信息产业主要建立在美西方主导的X86和ARM体系之上,2024年中国电子工业利润总额6408亿元,利润率仅4%,远低于苹果公司的937亿美元利润[1] - 公司坚持"三自主"路线:自主指令系统、自主IP核、自主工艺生产,是国内唯一坚持该路线的CPU企业[3] - 通过设计优化弥补工艺不足,已证明是一条可行路径[4] - 已形成三大CPU系列:龙芯3号(桌面/服务器)、龙芯2号(工控/终端)、龙芯1号(嵌入式)[6] 服务器CPU产品 - 推出3C6000系列服务器CPU,采用自主龙架构指令系统,2024年上半年流片成功[8] - 单硅片16核32线程,通过"龙链"技术可实现多硅片封装形成32核64线程(3D6000)和64核128线程(3E6000)[8] - "龙链"技术带宽效率高于英特尔UPI和IFIS,兼容PCIe电气标准[10] - 性能表现:单路3C6000/S的SPEC CPU 2017单核定/浮点分值为5.56/6.93分,多核73.2/58.5分;四路3C6000/D多核定/浮点分达547/412分[12] - 综合性能达到2023年市场主流产品水平,可满足通算、智算、存储等多场景需求[13] 终端/工控CPU产品 - 推出3B6000M/2K3000终端/工控CPU,2024年底流片成功[14] - 3B6000M集成8个LA364E核,主频2.5GHz时SPEC CPU2006单核定点分值30分,支持4K@60fps视频处理[14] - 集成第二代自研GPGPU核心LG200和安全处理器模块[14] - 与3A6000桌面CPU共同形成完整产品线,覆盖桌面、服务器和终端领域[15] GPU产品布局 - 采用GPGPU技术路线(图形+AI),2016年开始研发,第一代LG100 GPU已销售超百万片[17][19] - 第二代LG200 GPGPU集成于2K3000,支持OpenGL4.0/ES3.2,性能提升显著[20][22] - 规划龙芯9号系列显卡:9A1000为入门级,INT8算力40TOPS;9A2000为中高端,INT8算力160TOPS,支持双片互连[23][24][25] - GPU架构从图形为中心转向计算为中心,提升通用计算能力[22] 产业生态与合作 - 48家企业发布基于3C6000的服务器、存储设备等产品,覆盖党政、金融、能源等关键领域[28] - 35家企业发布基于2K3000/3B6000M的工控及终端产品,应用于能源、交通、制造等领域[29] - 构建龙芯加速计算平台,包含四层架构:基础支撑层、驱动与运行时、算子工具层、AI框架应用层[30] 技术路线与未来规划 - AI处理器坚持GPGPU路线,聚焦推理类应用,从端侧做起[29] - 软件生态建设遵循兼容主流、拥抱开源、应用牵引、迭代发展原则[29] - 产品性价比达上一代三倍以上,具备开放市场竞争力[27] - 计划持续提升GPU性能,完善软件生态,支持云边端全领域应用[30]
国产芯片再突破!龙芯中科涨超15%,芯片ETF(159995)震荡休整
搜狐财经· 2025-06-27 10:15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 上证指数盘中上涨0 26% [1] - 多元金融 基本金属 贵金属等板块涨幅靠前 能源设备 餐饮旅游跌幅居前 [1] - 芯片ETF(159995)上涨0 33% 成分股龙芯中科上涨15 91% 景嘉微上涨1 50% 拓荆科技上涨1 41% 华天科技上涨1 33% [1] - 寒武纪-U下跌3 11% 海光信息下跌0 99% [1] 行业动态 - 龙芯中科发布全新龙芯3C6000系列服务器CPU处理器 为中国自主研发 自主可控的新一代国产通用处理器 [3] - 全球贸易格局演变促使芯片半导体自主可控上升为产业发展关键战略 政府部门持续加码政策扶持 [3] - AI创新周期赋能叠加关税背景下自主可控预期强化 细分领域景气持续复苏 芯片半导体产业开启新一轮向上周期 [3] 产品信息 - 芯片ETF(159995)跟踪国证芯片指数 包含30只A股芯片产业龙头企业 涵盖材料 设备 设计 制造 封装和测试等领域 [3] - 成分股包括中芯国际 寒武纪 长电科技 北方华创等 [3] - 场外联接基金为A类008887 C类008888 [3]
AMD终于从英伟达“平替”变成了“平起平坐”!
美股研究社· 2025-06-26 17:27
核心观点 - AMD在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领域的技术差距正在缩小,即将推出的MI350和MI400系列加速器以及配套的Helios系统和ROCm 7软件堆栈将显著提升其竞争力 [1][2][3][5][6][8][9] - 公司产品路线图强调性能优化和部署灵活性,MI350系列AI计算性能提升4倍,推理效率提升35倍,ROCm 7软件推理能力提升3.5倍,训练性能提升3倍 [2][5][9] - AMD通过整合ZT Systems的设计能力,推出首款机架式AI基础设施Helios,支持72个GPU配置,每个GPU带宽提升8倍,直接对标英伟达Blackwell系统 [3][8] - Meta和OpenAI等行业领导者已开始采用AMD技术,Meta在MI300实例上部署Llama模型,OpenAI通过Azure MI300X运行工作负载并计划2026年采用MI400 [9][10] - 公司EPYC服务器处理器可减少45%服务器数量,降低初始资本支出50%和年度运营支出40%以上,优化现有基础设施 [5] 产品技术进展 Instinct MI350系列加速器 - 预计2025年下半年量产,包括MI350X和MI355X型号,AI计算性能较前代提升4倍,推理效率提升35倍 [2][6] - 支持传统风冷服务器64个GPU集群部署和液冷机架128个GPU部署,每GPU配备288GB HBM3E内存,与英伟达GB300 NVL72系统标准一致 [6][7] - 设计注重部署灵活性,帮助客户优化现有基础设施支持下一代AI开发 [6] Instinct MI400系列和Helios系统 - 预计2026年量产,集成HBM4内存,与Zen 6 EPYC "Venice"服务器CPU和Pensando "Vulcano" AI网卡组成完整解决方案 [3][8] - Helios系统支持72个GPU配置,通过UALink高速互连实现每个GPU带宽提升8倍,直接竞争英伟达Blackwell NVL72系统 [3][8] - 代表AMD首个机架规模AI基础设施,标志其系统设计能力提升 [3][8] ROCm 7软件和开发者生态 - ROCm 7相比ROCm 6实现推理性能提升3.5倍,训练性能提升3倍,增强与SGLang、vLLM等行业标准框架兼容性 [5][9] - 推出AMD开发者云服务,提供基于MI300的云实例,简化AI开发流程 [5][9] - 软件优化与硬件升级协同,形成全栈解决方案 [5][9] 市场竞争与客户采用 - 产品路线图旨在缩小与英伟达在性能和部署方面的差距,MI350/MI400系列和Helios系统构成直接竞争 [1][6][8] - Meta持续在MI300实例上部署Llama 3和Llama 4模型,验证AMD技术可行性 [9] - OpenAI通过Azure MI300X运行工作负载,并计划2026年采用MI400系列,显示行业认可度提升 [10] - 差异化优势在于提供优化现有基础设施的灵活方案,降低总体拥有成本 [6][7] 财务与估值 - 基准情景预测5年营收复合增长率12.2%,盈利复合增长率48.9% [14] - 下行情景假设5年营收复合增长率10.5%,盈利复合增长率45.7%,反映经济不确定性影响 [14] - 采用9.6%的WACC进行DCF估值,永续增长率假设3.5%,终值基于2029年EBITDA计算 [15] - 当前股价128.24美元,基准目标价200美元(+56%),上行目标价232美元(+81%),下行目标价105美元(-18%) [13][16]
财联社6月26日午间新闻精选
快讯· 2025-06-26 12:16
政策动态 - 国家发改委将于7月下达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 旨在促进消费升级 [1] - 政府将推出设备更新贷款贴息政策 降低企业设备更新融资成本 [1] 科技行业 - 龙芯中科发布3C6000系列服务器CPU 性能对标英特尔第3代至强处理器 [2] 金融市场 - 央行开展5093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当日净投放3058亿元 [3] - 沪指午盘涨0.11% 深证成指涨0.26% 创业板指涨0.31% [4] - 恒生指数午盘跌0.48% 恒生科技指数持平 [4]
中国版“英特尔”申请科创板IPO,国产CPU发展到何种程度?
和讯财经· 2025-06-19 00:01
公司概况 - 上海兆芯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科创板IPO,IPO材料被正式受理 [1] - 公司是国内仅有的两家拥有X86授权的芯片公司之一,主要从事x86架构CPU的研发设计 [2] - 公司拟募集资金41.69亿元,主要用于新一代服务器CPU、桌面CPU、先进工艺CPU研发和研发中心项目 [2] - 保荐机构为国泰海通证券和东方证券 [2] 行业背景 - CPU是信息设备的核心部件,X86是目前性能最高、市场最大且生态最成熟的技术架构 [3] - 中国大力推进信创产业发展,预计2025年中国CPU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2484亿元 [3] - 国产CPU正从"可用"向"好用"跨越,办公生态趋于完善,逐步进入生产力生态和游戏娱乐生态 [4] - 中国是除美国以外唯一具有独立CPU生态的国家 [4]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2013年,由上海市国资委与威盛电子共同设立 [5] - 威盛电子是中国台湾地区的集成电路设计佼佼者,拥有X86授权 [5] - 公司承接"核高基"专项,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技术突破 [5]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可面向桌面PC、服务器、工作站及嵌入式等多领域的CPU设计企业 [5] 技术成果 - 公司已完成五代内核微架构的演进升级 [6] - KX-6000系列处理器是国内首款实现主频3.0GHz关键突破的通用处理器 [6] - KX-7000系列处理器最高工作频率达3.7GHz,刷新国内自研处理器量产频率记录 [6] - 国内多家知名桌面PC、服务器厂商已推出搭载兆芯CPU芯片的整机产品 [7] - 2024年,在头部桌面PC厂商的国产终端出货中,搭载兆芯CPU的产品占比位列第一 [7]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4亿元、5.56亿元和8.8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61.71% [9] - 2022-2024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9.45亿元、-9.35亿元和-10.65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近30亿元 [9] - "开先"系列桌面CPU销量从2022年的71万颗增长至2024年的167万颗,复合增长率53.39% [10] - 桌面CPU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2.8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7.61亿元,复合增长率62.81% [10] - 2023-2024年KH-40000服务器CPU分别实现收入1122.15万元和7599.98万元 [10] - 公司预计2027年服务器CPU营业收入将超过40亿元 [10] - 2022-2024年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8.79%、32.95%和15.40% [10] 挑战与展望 - 公司在国际技术封锁和国际厂商架构技术垄断背景下仍面临严峻挑战 [11] - 国产CPU在制程、IP核、技术架构等方面仍受海外厂商掣肘 [11] - 中美博弈、市场竞争、资金人才等因素带来不确定性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