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叶白莲

搜索文档
建德探索“1+1>2”的乡村“共富样本”
杭州日报· 2025-05-21 10:14
乡村共富实践模式 - 建德市通过"合作共富"联合体推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形成"互助长宁""浙硒共富""139乡宿共富""十里寿昌江"等多个特色联合体 [6] - "互助长宁"联合党委以长宁村为中心联合周边4个村,围绕"学、吃、游、购"四要素打造旅游线路,半年接待团队75批次、游客1.2万余人次,村集体增收300余万元 [8] - 杭金衢"浙硒共富"联合体由大慈岩镇、兰溪诸葛镇、龙游横山镇三地组成,2024年实现村集体增收650余万元,接待游客105万人次,农户增收超8000万元 [9][10] 产业联动发展 - 航川村构建"六上"立体式产业格局,2024年引入社会资本1.7亿元,落地10个业态,52户农户返乡开办民宿,月均增收3.5万余元 [11] - "139乡宿合作共富联合体"整合2县7镇13村资源,打造民宿产业带和研学精品线路 [12] - 寿昌镇"十里寿昌江"联合体整合5个村农业资源打造丝瓜产业集群,带动村集体增收超百万元,村民就业118名,月均增收4000元 [15] 工坊经济模式 - 建德市建成31个特色工坊,提供就业岗位700余个,低收入农户就业占比超20% [13] - "乡村共富学院"培训孵化200余名技能人才,42名村民获得专项技能证书 [13] - 梅城镇"千鹤红共富产业园"盘活3座厂房和2000多亩荒地,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45万元,带动50余人就业 [14] 运营机制创新 - 采用"运营前置"理念推动资源高效配置,明确片区联合体产业发展定位 [11] - 建立权责明晰的收益分配机制,包括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多种形式 [15] - 形成"联合体统筹资源、企业主攻营销、农户专注种植"的协同发展格局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