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共富
icon
搜索文档
马卫光赴临安调研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乡村共富工作
杭州日报· 2025-07-18 10:35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建设 - 天目山—清凉峰生物圈保护区被列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经过持续保护 区内物种多样 生态系统持续向好 [1] - 强调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强化智慧监测赋能 提升科研支撑能力 织密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守护生态 科研和美学价值 [1] - 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是展示杭州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需深化美丽杭州建设 拓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 [2] 茶产业与文旅发展 - 杭州清凉峰茶文旅有限公司需依托生态优势和茶叶特色 深挖文化内涵 提升"天目生态茶"品牌辨识度与市场竞争力 [1] - 浙西天路需优化资源整合和线路设计 提升配套服务 培育特色品牌赛事活动 打造山地运动休闲目的地 转化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 [1] 政协职能与生态文明建设 - 政协需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乡村共富工作 发挥特色优势 深入调研建言 助力高质量建设生态文明之都 [2]
桐庐分水:妙笔生“富美” 古城焕新颜
杭州日报· 2025-07-02 11:14
制笔产业升级 - 分水镇制笔产业年产量占全国40%,年产值超80亿元,拥有84家笔类自营出口资质企业[12][14] - 盛烨特邦公司引入全自动高分子笔头生产线,日产量达200万支,技术突破解决传统纤维笔头污染问题[12][13] - 鼎申科技真空烧结炉技术降低球珠进口成本40%,元素驱动研发生物基可降解笔杆,金马文具推出转转笔等创意产品[13] - 产学研合作深化,与温州大学等共建检测中心及微精密实验室,2024年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3.8%[13][14] 乡村共富模式 - 富源村红色研学年接待2万人次,创收140万元,"分江红"共富工坊带动18户农户年增收3.6万元[15] - 三溪村700亩生态茶园采用古法除草,桐庐西冲农业公司整合茶园、果园及油茶基地,村民年增收超4万元[16] - 大路村全季旅游业态带动民宿入住率超90%,油菜花海单日吸引2000人,滨水露营基地与水上运动中心在建[17] 古城复兴与文旅融合 - 武盛古街引入兰芳园等26家新业态,"马厩咖啡"等融合亚运元素,节假日客流爆满[18][19] - 状元文化IP开发状元鼓、状元茶等体验项目,2023年系列活动带动收入超百万元[19] - 沈家畈遗址保护启动,五云山公园24个文化典故项目规划中,联动瑶琳运动区等资源打造区域协作[20] 生态经济转化 - 分水镇通过"非农化"整治土地种植"院士米"、艾叶等,形成"红色旅游+工坊+农业"闭环[15] - 三槐村7家民宿依托天溪湖生态资源发展,配套亲子乐园等设施构建综合体验区[16] - 全域推进9村联动项目,包括呱呱叫景区、数智乡村生活馆等,实现"点上出彩"到"全域共美"[17]
秀出岭南“食”力!广东食品北上新疆收获满满
南方农村报· 2025-06-28 17:06
活动概况 - 广东食品走进新疆推广活动于6月26-30日在2025(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举办,主题为"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 [4][5][52] - 活动展示荔枝、凤凰单丛、化橘红、龟苓膏、狮头鹅等岭南特色产品,吸引新疆市民及海内外客商 [5][6] - 活动由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主办,获粤新两省区多部门支持 [52][53] 参展企业与产品亮点 - **联饶荔枝**:广东省三大桂味荔枝主产区之一,种植面积达1.2万亩,以果大核小、肉厚汁多著称,首次参展旨在打响品牌 [12][13] - **化橘红**:通过深加工推出咖啡、爆珠、糖果等创新产品,以吸引年轻消费者 [21][22][23] - **龟苓膏与甲鱼汤**:采用自热技术提升便捷性,现场试吃转化率高 [26][27][28] - **沙棘风味酸菜鱼**:融合新疆沙棘与广东六十日黄菜,预计7月中旬上市 [31][32][33] 市场拓展与合作 - 广东柔瑞农产品有限公司通过参展接触外国客商,促成荔枝订单 [47][48] - 广东中荔农业集团与潜在客户达成大宗合作意向,瞄准中亚市场 [49][50] - 新疆企业与广东茗皇茶业洽谈菊花深加工合作,拓展市场 [43][44][45] 活动意义与未来规划 - 活动促进粤新两地农业、商贸、文化交融,搭建乡村共富桥梁 [7][8][9] - 主办方计划以展会为契机,深化两地多领域合作,推动"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常态化 [54][55]
“西湖智库”生态文明实践站启动
杭州日报· 2025-06-27 10:42
活动概述 - 活动主题为"'两山'理念二十载·共富共美",于6月24日在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举行 [1] - 集中发布系列创新生态项目与行动计划,包括"西湖智库"生态文明实践站启动及三年行动计划 [1] 西湖智库生态文明实践站 - 首个实践站在黄湖镇设立,计划从品牌、IP、机制三方面发力 [1] - 打造"媒体智库赋能+社会资源整合+实践成果转化+乡村模式输出"的创新协作生态 [1] 共富共美项目 - 黄湖镇发布全村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暨善水基金2.0版本,2015年首创全国首个水基金信托"善水基金" [1] - 新机制实现保护空间扩容、资金与参与主体更多元,目标打造全国首创全村域生态保护补偿片区 [1] 生态科技项目 - 余杭区推出"天空地"一体化环境监管试点项目,推动全域生态环境智慧化、精细化监管 [1] - 青山村发布"碳足迹测算白皮书",为乡村精准降碳提供科学依据 [1] - "零碳乡村数字大脑"平台将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融入乡村绿色转型 [1] 黄湖镇绿色发展成果 - 累计反哺社会生态保护资金超百万元,引进40余家生态产业相关企业及120余位国内外青年人才 [2] - 2024年黄湖镇访客数增长至近10万人次 [2] 余杭区生态蓝图 -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数字化赋能环境治理、科学核算低碳基础、多元共治生态价值实现 [2] -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与经济效益协调统一的乡村发展新模式 [2]
桐庐:分水镇农文旅融合玩出新“丰”景
杭州日报· 2025-06-20 10:42
农业科技与创新 - 盛杉农业引入日本拉飞南瓜原种100粒,通过科技种植实现5.5万株水果南瓜离地悬垂,单株产量逼近40个 [6] - 水果南瓜糖度高且膳食纤维含量远超普通南瓜,深加工产品包括固体饮料和口服液,已打入养生保健市场 [6] - 2023年水果南瓜预计基础产量70万斤,若天气条件良好可达120万斤,利润有望突破千万元 [6] 合作模式与产业扩张 - 盛杉农业与村集体采用"公司+村集体"合作模式,村集体以土地入股,公司提供种子、技术指导并包销产品 [7] - 通过"保底收购+分红机制"确保村集体稳定受益,合作范围已扩展至横村镇、江南镇及省外基地 [7] 云订单与认养经济 - 盛村村云湖果园采用"鲜果直销"模式,客户线上下单后次日即可收货,2023年桃子和西瓜预计为村集体增收十余万元 [8] - 果园推出"托管式认养"服务,最低99元/年可享受低价鲜果和免费采摘,配套露营、研学等服务吸引团建客户 [8] - 4年来果园接待研学团上百批次,新增露营基地和特色打卡点进一步提升了吸引力 [8] 农文旅融合 - 盛村村计划整合霞客文化IP,将霞客古道、古人类文化遗址等历史景观与现代休闲设施结合,打造整村文旅布局 [9] - 分水镇以特色产业为核心,推动乡土资源在产业链上活化,实现乡村共富的可持续发展 [9]
黑龙江省庆安县 坚持党建引领 农旅融合铺就乡村共富路
人民日报· 2025-06-18 06:10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 黑龙江省庆安县庆安镇8个村通过党建引领整合资源,成立旅游开发公司打造"绿乡花田欢乐王国"游乐园,采取"股份经营、保底分红"原则发展联合型村级产业 [4][5] - 项目一期无动力乐园2023年7月开业,包含27个项目,单日营收最高达7万元,同年冬季推出"冰雪嘉年华"日均吸引游客超500人次 [7] - 2024年二期新增四合院民宿、网红火车餐厅等设施,开业当年实现两次分红,5个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 [7] 农旅融合成效 - 项目带动周边产业链延伸,保安村打造吉庆美食街引入10家商户,村集体预计年增收3万元 [7] - 庆安镇围绕主干道打造6个美丽乡村示范屯,将农旅项目与稻作文化深度融合成为热门打卡地 [7] - 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模式探索出乡村共富新路径 [7] 运营模式创新 - 8个村集体入股旅游公司采取"抱团发展"模式,整合保安村闲置土地开发旅游项目 [5] - 周边商业采用"两年免租+后期分成"的创新招商模式吸引商户入驻 [7] - 项目实现了从"有资金无资源"到"村村入股、户户分红"的转变 [7]
建德探索“1+1>2”的乡村“共富样本”
杭州日报· 2025-05-21 10:14
乡村共富实践模式 - 建德市通过"合作共富"联合体推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形成"互助长宁""浙硒共富""139乡宿共富""十里寿昌江"等多个特色联合体 [6] - "互助长宁"联合党委以长宁村为中心联合周边4个村,围绕"学、吃、游、购"四要素打造旅游线路,半年接待团队75批次、游客1.2万余人次,村集体增收300余万元 [8] - 杭金衢"浙硒共富"联合体由大慈岩镇、兰溪诸葛镇、龙游横山镇三地组成,2024年实现村集体增收650余万元,接待游客105万人次,农户增收超8000万元 [9][10] 产业联动发展 - 航川村构建"六上"立体式产业格局,2024年引入社会资本1.7亿元,落地10个业态,52户农户返乡开办民宿,月均增收3.5万余元 [11] - "139乡宿合作共富联合体"整合2县7镇13村资源,打造民宿产业带和研学精品线路 [12] - 寿昌镇"十里寿昌江"联合体整合5个村农业资源打造丝瓜产业集群,带动村集体增收超百万元,村民就业118名,月均增收4000元 [15] 工坊经济模式 - 建德市建成31个特色工坊,提供就业岗位700余个,低收入农户就业占比超20% [13] - "乡村共富学院"培训孵化200余名技能人才,42名村民获得专项技能证书 [13] - 梅城镇"千鹤红共富产业园"盘活3座厂房和2000多亩荒地,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45万元,带动50余人就业 [14] 运营机制创新 - 采用"运营前置"理念推动资源高效配置,明确片区联合体产业发展定位 [11] - 建立权责明晰的收益分配机制,包括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多种形式 [15] - 形成"联合体统筹资源、企业主攻营销、农户专注种植"的协同发展格局 [15]
桐庐菜地垃圾“隐身”田间
杭州日报· 2025-05-08 10:01
乡村环境整治 - 西武山村通过"美丽田园"建设倡议,党员干部带头进行环境整治,清运废弃物40余吨,显著改善乡村面貌 [1] - 创新采用"嵌入式"解决方案解决菜地取水不便问题,将水桶埋入土里并加盖彩绘,既实用又美观 [1] - 设立两座共享农具仓库解决农具无处安放问题,实现农具整齐排列 [1] 村民参与机制 - 开展季度"示范菜地"评选活动,以肥料奖励等方式激励村民参与环境整治 [2] - "鸡毛换糖"模式升级为涵盖垃圾分类、公益基金、村民自治的综合治理体系,推动乡村环境持续改善 [2] - 引导村民按照"整洁有序、精致美观"标准打造"美丽庭院",首批参与户正在接受验收 [2] 综合治理体系 - 街道成立由党工委书记挂帅的领导小组,下设"一办八组",建立"三色预警"动态管理机制实现精准督导 [2] - 合岭村环湖区域引入吉木丘林设计团队进行文创设计,打造"网红打卡点"与民宿群联动发展 [2] - 各村开展"补绿行动",清理绿化带违规种菜,补种麦冬、杜鹃等绿植,在公共区域播撒花种 [2] 未来发展规划 - 街道将持续聚焦美丽村庄、庭院、菜园、田园四大领域,以"点上突破、线上延伸、面上提升"策略推动全域面貌提升 [3] - 紧扣"桐庐最美后花园"建设目标,为乡村共富注入"富美"新动能 [3]
马卫光调研委员助力稳外贸促发展工作
杭州日报· 2025-04-29 10:12
行业调研 - 浙江健盛集团深耕袜业和无缝运动服饰制造领域 [1] - 浙江赛纺纺织专注多功能复合面料和家纺制品研发生产 [1] - 企业需强化技术研发和品牌引领以应对国际经贸环境不确定性 [1] - 建议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创新业态模式拓宽贸易渠道 [1] 乡村发展 - 谢径安·传化农创村推动数字种苗工厂和农创中心发展 [1] - 深化"科创+农创"协同发展模式联农带农富农 [1] - 欢潭村需深挖历史资源振兴老街商业 [2] - 曜隐林场聚焦茶叶生产与文化挖掘 [2] 产业创新 - 新农人推动农业产品创新文化创意和品牌打造 [2] - 戴村镇佛山村引育优质项目巩固生态共富成效 [2] - 三清园户外运动公园需创新消费场景打造消费热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