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重组版白蛋白
icon
搜索文档
血制品行业景气度是否有所回升
2025-10-21 23:00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血液制品行业 [1] * 涉及公司:上海莱士、中升集团、泰邦集团、德元、海康、河源生物、安瑞特、中森集团、上海新兴集团、远大蜀阳、山西康宝、新疆德源、辽阳嘉德、双林、博雅等 [6][7][11][17][21][22][24] 核心观点与论据:市场供需与价格 * 2025年初白蛋白市场面临供需失衡 采浆量增速连续两年超过15%(2023年17%以上 2024年15%以上)而需求增速稳定在5%至8% 导致供应过剩和销售压力 [1][2][3] * 市场价格体系呈现两极分化 进口低端品牌价格维持在350元左右 高端品牌价格体系稳定 大型上市公司白蛋白底价约358元 而小型企业价格大幅下降 甚至出现低于300元/10克的情况 [6][10] * 渠道价格压力不同 公立医院通过招投标采购价格相对稳定 院外渠道(私立医院、药店)因充分市场竞争 价格压力更大 小企业难以维持价格体系 [1][5][6] * 广东省集采结果成为未来两年重要价格参考 集采有效期为两年 小型企业报价显著降低(如浙江海康报价330多元)大型企业也有所降价但相对稳定 [7][8][9] 核心观点与论据:竞争格局与企业策略 * 行业呈现强者恒强态势 大型企业(如上海莱士、中升集团)在公立医院渠道占比高 终端价格稳定受影响小 小型企业主要做院外销售 面临更大价格压力 [1][6][10] * 竞品销售出现压力 中升集团将其10%竞品出厂价下调约10%(从1,400元降至1,300元以下)以更好覆盖公立医院终端市场 [11][12][13] * 行业面临国谈进展不如预期、自费销售压力等困难 导致短暂失衡 但行业具有内部调整能力 [13][15] * 行业并购整合趋势明显 非上市公司体系内的标的(如山西康宝、新疆德源等)可能成为并购对象 推动行业集中化 [22] 核心观点与论据:新产品与未来趋势 * 重组白蛋白成为重要竞争者 河源生物产品已上市但价格高(终端挂网价898元)且适应症窄 安瑞特采用酵母表达系统供应链更成熟 预计明年上市 年产能可达500吨(约500万瓶)占市场容量约6-7% [3][17][19] * 重组白蛋白发展需时间 整个过程可能需要3-5年逐步形成 有望推动血源性产品价格下降并与国际接轨 [17][25] * 血液制品领域重组类产品有多元拓展路径 包括八因子替代疗法(长效化、迭代版本)、非因子治疗(如艾美赛珠单抗)、细胞治疗(AAV方案)以及vWF因子、ADAMTS 13等潜在重磅产品 [20] * 开发新适应症是避免劣币驱逐良币、促进健康增长的关键 但需遵循国家药监局规定 只有经过临床试验验证的适应症才能列入说明书 [16] 其他重要内容:出口市场与政策环境 * 中国血制品出口逐渐受关注 中森集团和上海新兴集团长期参与亚非拉等政策性市场出口 未来法规注册质量(如EMA或PIX认证)将成为企业海外发展能力的关键指标 [21][24] * 非法规注册的交易机会减少 未来将更关注出口总量和法规注册水平 [24] * 国产重组白蛋白若能量产并降低成本 将有助于中国血制品重新进入国际市场 [25] * 白蛋白进口政策存在不确定性 虽年初盛传对美国白蛋白加税未实施 但随着国产重组产品产量增加 未来不排除调高进口标准或设置关税障碍 [26] * 疫情后净饼市场容量比疫情前有所增加 但需扣除2023年集中使用的非正常状态 2025年上半年采浆量增速已回落至7% 显示行业正在进行增长控制 [14][15]